口岸
口岸
【三个开通】2000年,佳木斯口岸实现了三个开通:开通佳木斯一北京的国内空中航线。这条航线于2000年 1月3日正式运营,每周一、三各飞行一个班次。共组织飞行了268架次,旅客吞吐数量达16 700人次;开通佳木斯一大连一上海一深圳一三亚的国内空中航线。这条航线于2000年7月15日正式运营,每周二、六各飞行一个班次。截止8月8日因客源不足停飞.共组织飞行了22架次,旅客吞吐数量 1 334人次;开通佳木斯一哈巴罗夫斯克的国际空中航线。这条航线于2000年11月15日成功地进行了首航。这条航线由俄方爱·里·杜尔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承包,使用俄远东民航局的安一24型飞机,每周三、六各飞行一个班次。共组织飞行26架次,旅客吞吐数量978人次。
【三个进展】2000年,佳木斯口岸建设取得三个进展:佳木斯一俄罗斯比罗比詹的公路汽车直达运输线路的开通工作取得进展。市政府代表团对俄犹太自治州进行了两次工作访问,与比罗比詹市政府签署了 《关于开通中国佳木斯市至俄比罗比詹市间的汽车旅客运输协议》 和《关于开通中国佳木斯市至俄比罗比詹市间的汽车货物运输协议》。拟定于2001年冬季进行试运输。双方各自确定10台轻型工作用车,中方车辆可直达俄方的下列宁斯阔耶、比罗比詹;俄方的车辆可直达中方的同江、佳木斯。市交通局筹建国际汽车客货运输枢纽工程,占地 5万平方米,由省交通厅投资8 000万元(已到位2 000万元)。与此条通道开通相关的沿途军事通讯线路保密改造工作,资金已全部到位。开通佳木斯一比罗比詹国际汽车直达运输线路的审批手续全部结束。与陆路通道配套的抚远镇一乌苏镇32公里砂石路建设已基本结束; 同江—抚远169公里白色二级公路,总投资11 000万元,已提出项目建议书;同江东港—哈鱼岛9.56公里的砂石路,总投资779万元,黑航局投资的 150万元已到位,土方量已完成70%。乌苏镇—俄卡杂科维茨沃常年客货通道的工作取得进展。省、市、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 5月省政府代表团赴哈巴罗夫斯克进行工作访问期间,与哈巴边区政府交换了意见。“哈洽会”期间,省政府与哈巴边区政府代表团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磋商。2000年 6月13日,省长宋法棠亲笔致信哈巴边区最高行政长官伊萨耶夫,要求尽快开通乌一卡通道。市、县两级政府先后组织了三个政府代表团,分别由市、县领导带队,赴俄哈巴边区就此问题进行深入会谈,同意分头做各自国家外交部的工作,尽快实现两国换文。同江哈鱼岛和抚远镇互市贸易区建设工作取得进展。2000年4月,市政府代表团赴犹太自治州访问期间, 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俄方拟在对应的港口城市下列宁斯阔耶设立综合贸易区, 并向俄联邦政府提出了申请。 同江有关哈鱼岛互市贸易区的“界定区址”“简化手续”和“变东港为正式口岸”的请示,已上报省政府。其中,“界定区址”的请示,省沿边三江开发办和省外事办已会签完毕。与互市贸易区相匹配的道路、联检、汽垫船停靠场地、汽垫船只购置等项工作,地方政府及省交通、航运部门正抓紧落实;关于抚远县互市贸易区的辟建请批工作正在进行中,初步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并形成了综合申报材料。
【两个突破】2000年,佳木斯口岸工作有了两个突破:全市口岸客货运输总量较上年有所突破,实现了客货运输总量的全面增长,佳木斯、同江、抚运、富锦四个水运口岸共过货18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共过客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活动较上年有所突破,做到了“六个结合”:共建活动与地方的经济建设相结合、共建活动与创造口岸宽松环境相结合、共建活动与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共建活动与搞好队伍建设相结合、共建活动与创造文明窗口相结合、共建活动与树立口岸整体意识相结合,共建活动不断创新。通过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推动了佳木斯口岸工作的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