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
劳动保障
【就业保障】2000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通过采取政策支持、就业指导、资金救助、宏观调控、提供信息、职业介绍等综合手段,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出中心实现再就业。到11月末,市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已从原来的491个减少到399个,中心内协议期满的下岗职工12 245人,占进中心总数 34.8%。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累计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 6 956万元。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劳动力市场软硬件建设。建成以市中心劳动力市场为主体的劳动力市场12个,乡镇劳务站78个,办理各类求职登记15 053人,提供就业岗位18 014个。在第九届三江旅游节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下岗职工再就业洽谈会,有214户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5 314个,参加竞聘的下岗职工达12 983人,求职登记3 633人,签订用人协议 1 793份,成交率达49.3%,用工单位、就业岗位、求职人员分别比上届洽谈会提高了16.7%、14% 和21%。并且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安置渠道,使全市国有企业61 600名下岗职工中的19 400人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47.7%。
【社会保险】2000年,不断增强社会保险、保障功能,通过强化扩面征缴,保障发放,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工作,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企业达到 1 228户,职工154 602人,离退休57 702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1 419户,职工23 181人,离退休人员5 265人。截止11月份累计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14 861万元,拨付21 965万元,拨付率 87.5%;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收缴3 781万元,收缴率87.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5.4%;拨付3 172万元,拨付率85.1%。围绕贯彻国发8号文件,实施每月收缴981万元为目标的“981工程”,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积极向上争取省专项补充资金和借款 7 992万元。并且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实现了与地税机关社保基金征缴的平稳交接。做好市级统筹和社会化发放的准备工作,制定了《佳木斯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方案》和《佳木斯市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方案》。同时,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 420户,参保职工164 616人,新增参保职工22 144人。其中新扩248户,1—11月份,累计收缴失业保险费 1 380万元,比是年同期增加了 18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累计为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注入资金 1 485.2万元,发放失业人员救济金26.7万元。全市各级医改机构已经组建,医疗保险的启动准备工作就绪。《佳木斯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8个配套办法已完成。 涉及医保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已基本完成,12月初在市区进行了模拟运行
【安全管理】2000年,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和措施,强化管理,进一步扭转了安全工作被动局面。几项安全指标大幅度下降,其中火灾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比上年同期平均下降 66%,劳动安全、交通安全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各级政府和企业注重对隐患整改已投入各项整,改资金1 100万元,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率达69%,在全省名列第一。先后组织了“1.13”安全宣传日、“5.14”全国安全宣传周、“11.9”防火宣传日等大型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法人及特殊工种人员 4 500人,国有工业企业持证上岗率达到88%,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并先后开展了对易燃易爆场所、商贸娱乐场所、小煤矿、交通环境四次专项整顿,关闭小煤矿7个,检查整改各类隐患7 800个。
【为经济发展服务】2000年,市劳动局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了为企业和职工服务上。出台和实施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先后出台了《佳木斯国有企业改制及下岗职工分流安置有关劳动政策暂行规定》等 9个政策性文件。寓监察于服务之中,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特种机械检测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对一些外资企业、特困企业及公益福利单位主动上门服务,还为26家企业和单位减免费用34万元。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培训阵地作用,为企业发展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先后为78户企业的1 250名技术工人进行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