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社会文化概况
教育
教育
【两基成果】2000年,为解决农村辍学率反弹的问题,市政府在桦川县召开专项推进会,层层签定责任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辍学流失率。市向阳区、永红区通过省政府“两基”年检,进入先进行列。调整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减掉农村中小学校 388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综合中学的创办态势良好,有 2 000余名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 1万余名接受过初等职业技术培训的初中毕业生回乡务农,成为农业生产的骨干。全市建设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 513所,培训实用人才27万人次,有4 600余人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中专业证书。农村中小学校“三田一园”(种子田、实验田、示范田、生物园)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城市教育改革】2000年,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加快,全市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现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179所,比上年增加18所,新增2所综合性教学机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社区教育试点工作逐步深入,前进区经验在全省推广。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全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实验全面启动, 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EEC英语首轮实验取得成果,有48所小学,1.3 万名师生参加了实验。在抓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同时,全市新增“小学思维五种品质训练实验”、“计算机区域实验”。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建立了市级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培训了骨干信息教师59人,全市电教教师“说课”比赛获省团体总分第一名。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菊花杯”教学竞赛效果良好。佳市职教成果在“全国职业教育教学仪器暨多媒体技术”展示会上获一等奖。市职教中心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国家级科研先进单位。与中央电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开办了小学教育管理、金融管理和法学本科学历教育;与市人事局、哈工大、省人事厅开展中文、畜牧、财会等学业证书教育。经省教育厅批准,撤销了三所失去办学能力的成人中专学校,并为富锦师范并入佳木斯大学做好了准备工作。规范化学校建设成绩显著,市第一中学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审验收组的检查;郊区红旗中学、市第一中学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学校。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达标率为95%。
【中小学教师教育】2000年,全面启动跨世纪园丁工程。全年有 316名中小学校长接受了培训,有12名校长被评为省级专家型中小学校长,62名校长被评为骨干型中小学校长。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有 934名教师参加了集中培训。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市实验幼儿园教师时威、吴月波在2000年国际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经验会上获奖。成功举办了全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综合训练成果汇报会,有17 415名教师参加了竞赛。在全省小学教师基本功及综合技能比赛中,佳市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市教委被评为先进集体。全市有 236人被评定为高级教师,全市精简临时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合同制工人等 1 476人,清理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36人。
【教育投入】2000年,为确保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争取省专项资金 399万元,多元化融资6 310万元。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 重点进行了专项审计和中小学收费以及经费执行情况的审计,查处中小学乱收费行为45人次,清退不合理收费 6万余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市第一中学新建了5 000平方米的食堂宿舍楼;市第二中学新建了1.2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市第十一中学完成了 1万平方米教学楼建设。全市新建、改建、扩建校舍总面积达56 258平方米。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2000年,教育外事工作再创喜人成果。佳市师生22人参加了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举办的第六届中日俄三国少儿夏令营。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教育局代表团、美国西雅图教育代表团等分别来佳市进行友好访问与交流。佳市有 7名教师、教育工作者分赴美国、英国、13本等国家进行访问、学习与交流,有 4名学生赴加拿大留学。市职教中心与比利时VVOB教育机构合作顺利,比利时VVOB组织已为职教中心累计投资 100万人民币。香港“应善良基金会”援建的希望学校正式签约,神内良一先生投资扩建的神内日本语学校新校舍已投入使用。全年共引进外资155万元。
【德育教育】2000年,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不断延伸,“五心”教育不断深化。市第一中学推出云环系列教育活动,荣获全国百家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市第十小学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清理“三厅一室”74个。全市幼教、特教、民教、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以及机关公务员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