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攻坚】2000年,市科委与市经委、市农办、市组织人事部门等成员单位相互配合,专项推进科技进步攻坚战。制定了《2000年推进科技进步攻坚战实施方案》,组建了科技进步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落实了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将攻坚战四大方面目标任务量化分解为11个专项共68个单项任务,建立了11个专项推进组。签订了从指挥部领导一直到具体项目实施单位责任人的三级责任状, 形成了全方位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专项推进过程中,坚持“三会三查”制度(汇报会、协调会、现场工作会和领导抽查、 专项负责人检查、项目责任人自查),同时,创刊《科技攻坚简报》, 指导和推动全市科技进步攻坚战的运行。在王发副市长的亲自指挥下,从 3月份开始组织了三次大下基层,专项推进活动。从市科委、计委、招商局等 6个部门抽调80名处、科级干部,对承担科技进步攻坚战和项目开发工程的78个项目以及全市98年以来签约的 227个招商引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指导和推进。12月初,又组成 4个考核组,对科技进步攻坚战68个单项目标任务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和评比,攻坚战68个项目单位均全面完成了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状和量化分解指标。
  【科技人才战略】2000年,全面实施科技人才三级战略,制定了《佳木斯市政府特殊津贴选拔与管理办法》、《佳木斯市学科带头人第一后备带头人津贴实施方案》、《佳木斯市学科带头人资助资金实施方案》。完善了上海科技人才网,已有千余人上网登陆, 网页更新在100多会员单位中位居前30名。从市内筛选了 100人进入人才共享库,为16名科技人才颁发了《人才保护卡》。加大了引进国外智力力度,从日本、法国等地引进外国专家11人,到特产鱼类研究所等项目单位开展工作,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
  【高新技术应用】2000年,应用高新技术取得显著成效,CAD、CIMS 应用示范工程被定为黑龙江省CAD应用技术示范区,6户CAD示范企业投入近 500万元资金,增加了CAD软、硬件设施,使主导产品出图率达到95%,缩短设计周期60%,降低生产成本平均60万元,企业新增产值近亿元以上。CAD 应用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企业产品设计的思维模式、工作内容与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佳木斯合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CIMS (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示范项目,通过了国家863/CIMS工程专家组验收。 该项目被认定为“四个第一”项目:佳木斯市第一个CIMS项目;黑龙江流程性生产企业第一个CIMS项目;全国丝束生产第一个CIMS项目;完全采用国产软、硬件的第一个CIMS项目。CIMS的应用每年可产生效益 100万元,产品合格率增加到99.1%,吨成品原料可从1 040元下降到 1 020元,每年可增加产量5%。11月份召开了全市CIMS工作现场会,在全市工交企业全面开展推广CIMS工作,对全市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同时,紧紧围绕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定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加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机械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以省攻关、火炬计划项目为主体建立了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生产链:汽车部件加工生产链;农药产品生产链;非金属矿物生产链;农业机械加工生产链。通过省立项和企业自筹1 200万元,创产值8 800万元。加速了全市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生长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异麦芽低聚糖系列产品开发”,芦荟产品深加工、北方江鱼系列精制食品、数控雕刻机、高新模具等高新技术项目,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科技创新】2000年,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按照“三创新” (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原则和“四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适合于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机制,狠抓高新技术角创建工作。确定全年重点培育10户企业高新技术角,推进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批准建立了十户企业高新技术角。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谋划和规范企业高新技术角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截止10月,10家高新技术角共开发项目30项,创产值 3 100万元;为母体企业提供项目17项,创产值13 000万元。储备项目50项。企业高新技术角,增强了母体企业经济实力,为振兴全市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组建了佳木斯电机厂、佳木斯造纸厂、迪尔佳联公司、富锦拖拉机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五家企业技术中心,正在筹建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高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储备十一个高新技术项目;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已研制储备了20个新项目。一年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20户,其中省级5户,使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390家, 从业人员近1.1万人。同时,强化六个现代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农业转变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科技计划项目】2000年,编制了《佳木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和《佳木斯市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设想》,加大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力度,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加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新增产值1.3亿元,利税2 400万元;农业新增粮豆1.1亿公斤,增加效益1.0亿元。全市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1项,其中省工业攻关 4项,省市农业攻关与星火计划35项,省火炬计划项目3项,专项基金项目2项,项目实施率达到100%。佳木斯市承担的国家和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大面积高产试验示范,实施面积达 220万亩。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技术路线上采取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典型示范与大面积普及推广相结合”;在项目运行方式上,采取了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连动,结合配套,全面推进的方式,最终达到了“作物栽培模式化,模式措施标准化、标准制定科学化、科学试验先进化”和小面积出成果、大面积出效益的目的。为全市粮食生产提供了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模式,试验后较试验前三年平均亩增产水稻80—120公斤, 玉米100—150公斤,大豆20—50公斤。以国家、省计划项目为主体建立的10个高新技术示范项目获得显著成效。通过立项示范培育出一批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8 户企业已经省批准挂牌,形成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一批重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已经启动,成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
  【科技服务】2000年,市科委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中心,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成功地举办了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共签订高科技含量的项目7项,签约额3 000万元;积极参加哈洽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五项;圆满地完成了99年度市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授奖项目95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63项,三等奖19项。积极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积极开展专利代理服务, 全年代理申报专利20项,专利咨询服务 400多人次。还圆满地答复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4号“关于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建议。此外,与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有关部门共同牵头组织了全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在郊区敖其镇和富锦市开展了两次规模较大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共为农民送科技书籍和资料1万余册,免费赠送优良大豆种子样品3 000多份。免费赠药价值人民币5 000余元,为农民义诊400余人。还组织科技人员与20户种、养殖业大户签订了科技下乡对接责任状。与市政协、 团市委等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 “乡镇团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和佳市《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培训班, 从省市高校、 农科院聘请了10余名专家教授讲课,各县(市)、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团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等共 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同时,结合科技工作具体职责,把科技管理工作的行政职能全方位纳入政务公开范畴。实行公示制,将市科委行政职能和监督电话等方面内容在规定期限内上了市政府政务公开网。并积极参加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取得良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