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
佳木斯大学
佳木斯大学
【思想政治工作】2000年 8月末到11月初,佳木斯大学在处级以上都进行了“三讲”教育,集中教育解决了在党性党风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多项,其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收入《全省“三讲”教育经验交流材料汇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举办了第二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00余名党务工作者得到培训和提高。举办了3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 400人次,发展党员767人,校党委组织员办被评为全省先进组织员办。在全校推进办事公开化制度,开展了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调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0余次,处理 6起违纪案件。全年共完成审计总金额25 420万元,完成干部离任、财政收支等审计项目12项,完成基建、大修工程审计172项,挽回经济损失267万元。针对教师的思想动态,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弘扬勤业、敬业精神,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校党委抽调专职人员成立 “6·15”办公室,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加快“法轮功”习练者的教育和转化;同时开展专项打击工作,确保了校园的政治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三五”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果,评出 116个院级文明单位,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通过省级文明单位的检查验收,顺利通过省、市“三五”普法验收,并被推荐为“三五”普法省级先进单位。群团、武装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工会组织广泛开展“三育人”活动。评选出第二届“三育人”十大标兵;团委广泛开展“校园文明工程”、“五文明”竞赛活动、大学生“爱心工程”和社会实践活动;武装部完成了2000级3 888名新生的军政训练和15个学院5 300名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的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2000年,全校上下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规范了教学管理, 对全校1 083门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大纲,以及56个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出台教学管理文件12个,使教学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教学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新上了6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在“四重”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33万元,确定了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0个校级重点专业、33门校级重点课程;申报了6个省级重点专业,有4个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建成 5个多媒体教室,为33个大教室安装了扩音设备。成立了教材工作委员会,完成2000年自编教材立项51项。投入 100万元资金,全面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共培训教师728人次。全面推行辅修制,开设辅修专业21个,开展“科技活动月”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20余次,完成学生科技制作20余项。在美国第十六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四支学生参赛队全部获三等奖,跨入了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的先进行列。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 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列为国家级课题。新建了5家医学类实习基地和 3个物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与哈铁中心医院等三个单位建立了永久的实习合作关系。建立了光学开放实验室和电子开放实验室。共完成教学仪器设备 1 867台件的订购任务,签订教学仪器采购合同170余份,价值760万元。维修各种仪器设备736台件,价值220万元。首次评选校内优秀实习实验教师58名,初步建立了全校实验室和实习工作的基本数据库。共录取研究生84人,毕业硕士研究生34人,有5人考上博士,新增硕士点6个,获得了“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了 100名学员。校级科研立项47项,投入经费36万元;省级纵向课题29项,获得经费49.5万元。通过鉴定项目28项,有59项成果获奖,在《中国高教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 200多篇,获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57项,省优秀教育成果奖26项,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校之首。
【学生教育和管理】2000年,招收新生 4 598人。在校学生(含成人教育学员)已达17 000余人。以“三观”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开展批判“法轮功”、“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教育活动,建立三级学生信息网络,加大了对习练“法轮功”学生的排查处理和教育转化力度。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共处理违纪学生168人。建立了特困生档案,为特困生下拨补助款55万元,并积极为特困生争取助学贷款。结合“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开展了系列活动千余次,参与学生达两万余人次。有15个学院分别成立了“科技协会”和“科技小组”。先后组建了计算机开发和网络开发基地,成立了“大学生计算机协会”和“大学生网络协会”,有 2 000多名学生经常参加各学院组织的学生科技活动。建立了学生住宿档案和舍务工作人员技术档案,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成功举办了2000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26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走上了乡(镇)长助理的工作岗位。超额完成了2000年招生计划,共招收省内新生4 120人,招收其他10个省市新生478人。
【总务后勤】2000年,饮食服务中心率先实行经营承包,不断改善就餐环境,集资30万元创办了纯净水加工厂,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积极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种植草坪15 000平方米,清运残土和营养土6 000立方米。平整育苗地4 000平方米,栽培花苗4 000多株,修建了两条家属区道路,维修校内道路两侧护栏2 600延长米,改造了五学区图书馆门前绿化小区,使校园环境有了进一步改观。加大了对全校各学区上下水管道、供暖、电器、电源的改造和维修。基本建设总面积(包括新建、扩建、改造)近11万平方米,引资新建了17 700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学生住宿条件进一步改善。后勤社会化改革走在了省属高校的前列。先后完成了教学和实验室用房维修工作13项,屋面防水工程 2 500平方米,财务综合预算共实现财政收入13 000万元,清缴学费 295万元。加大了对学校周边环境清理整治力度,关闭各类娱乐场所33处,破获刑事案件19起、治安案件62起,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30人。
【医院管理】2000年,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三江地区首家介入治疗中心,全年完成收入8 652万余元。第二附属医院在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上取得了建院20年来“七项第一”的突出成果,全年总收入 814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第三附属医院承办了卫生部第六届小儿脑瘫健康技术培训班,新增康复医学与理疗硕士点,全年收入131.1万元。
【校办产业】2000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 300万元,销售收入1 120万元,利税77万元。液压件厂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药厂积极准备国家换证验收和GMP药类验收,乳腺康注射液、降醇灵胶囊等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印刷总厂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计划;两个农场基本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劳服公司对下设的旅店、商店管理逐渐走上正轨。对所管房屋、药店进行了装修和改造。新建 18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仓库,建立了综合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