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



  【五大实效工程】2000年,省中医药学校实施改善办学条件的“五大实效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扩大校园面积工程:结合市政道路建设拆除了31户个体商贩用房,新建通透式围墙640延长米,修建文化长廊600延长米,新植绿地1.5万平方米,完成了校园占地面积扩增 2万平方米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附属医院2 500平方米和新建职工住宅4 850平方米,实施了17 000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采取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等多种措施加强教育,面向社会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已招聘 8人,全部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先后输送了 3人在职培训和进修;有11名教师完成了专升本的继续教育,29名研究生即将开学。扩大办学规模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完成了年增招生400人,新生入学达 980人,其中中专823人,高职 157人,函授班85人。强化现代化教学能力工程:完成教学投入40万元计划,其中实验室装备投入1.5万元,教育技术馆38.5万元。学校实验室装备水平达385万元。
  【教育教学改革】2000年,省中医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三农”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本位,积极探索以“三教(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以“老三段” (基础课、临床课、生产实习)为模式的教育结构的改革,改革和转变“四重四轻”(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治疗轻预防) 的教学体系。学校专家委员会围绕落实《学校改革方案》和实施《教学改革方案》,多次携专业部主任到本地市、县、乡各级医疗部门和村屯卫生所进行实地调查。并采取召开毕业生座谈会,邀请市中医院、市中心医院院长和中西医专家来校座谈等方式,深入开展教改研究。同时,发动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教改,自编教材,自撰《讲义》,不断实现课程体系改革全面化,自编内部教材系列化,实践教学全程化。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突出以中级中医药复合型实用人才的智能结构为依据,严控必修课数量,减掉重复课,强化跟踪教学。在临床课的设置上,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教学特点,临床课坚持以疾病为中心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基础课减少课程门类,各专业均按需要确定了中级中医人才必须掌握的疾病种类,制定出《疾病谱》,全部采用了现代化医学的病名确定。《疾病谱》中含各专业公共病78个,各专业病 158个。其中,中医医疗专业43个病,针推专业79个病,骨伤专业36个病。对每个疾病均以中西两法讲授,使中西医密切结合,促进了以能力为本位,以疾病为中心,中西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并且, 圆满完成了全省第十三届中等医学教育研讨会的“目标示范观摩教学”任务,2000年招生计划和 731名学生的毕业任务。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被一次评定为国家重点校,登上省级文明单位建设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