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区
前进区
前进区
【四大目标】2000年,全区1—11月份社会经济总产值实现 4.5亿元,同比增长22.2%;利税实现2 500万元,同比增长31.1%。招商引资 4 000万元,利用外资24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 793万元,同比增长30%。财政总收入完成2 524万元,同比增长4.3%;本级财政收入1 450.1万元,同比增长 23.4%。继续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两基”达标区、食品卫生示范区和省级文明城市建设标兵区、双拥模范区、教育先进区、卫生标兵区、民政工作先进区的荣誉称号。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与市政府签定的责任目标。
【五项工程】2000年,全面推进“五项工程”建设。以活化机制为核心的企业转轨工程:对全区原区属企业17户、商服企业14户,采取“一个到位”(全面放开经营到位)“三个同步”(改革与启动四闲、盘活资产同步,改革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依法治企规范运作同步,改革与调整产品结构同步),加速区属企业的民营化进程。区属企业除二户正在运作外, 其余全部改制完毕。以培植税源为中心的财政支柱工程:加大税源培植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发展个体私营、第三产业作为振兴全区经济、培植财源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培育环境,发育市场上下功夫。采取了把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第三产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再就业工程相结合,与市场开发相结合,与发挥驻区单位积极性相结合,与搞好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和途径,大力培植税源和财政支柱产业。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税收的90%以上,全区第三产业产值达亿元,全区经济产值达3.3亿元, 有千万元产值民营大户4户,百万元以上产值民营大户20户。以创造优美环境为目标的城市建设工程:围绕增强全区人民环卫意识,开展“三个一”活动,教育面达 95%以上。参与全市“三环六路”建设,改造了顺和路全线、保卫路东段的配套建设,维修和新建街巷道路11 000平方米。抢修火车站广场基础设施6 000多平方米,佳木斯宾馆大院和广场罩面10 000多平方米。道桥处工程量达600万元。深化环卫体制和内部配套改革,以96分成绩又一次通过省卫生标兵区复检。实现绿化、美化、净化目标,人均绿地达6平方米,建成8个标准卫生小区和16个标准卫生委。以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为内容的创优工程:“六大创建”常抓不懈,文明城区建设不断延伸。全区建立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家政劳务服务、物业管理等服务网点 1 312个,社区医疗服务、家庭保健服务点11个,社区托幼养老服务点 8个,社区文化体育服务点32处,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全市领导先地位。全区小学全部实现规范化,素质教育成果专辑由省教委编书全国发行 3 000册。社区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六小的愉快教育十小的艺体教育,十一小的科研兴教和十六小的精特教育等分别召开全市现场会加以推广;筹集资金600万元新建、维修校舍7 000平方米,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连续多年荣获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总分第一名,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旅游人才。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无脊灰区检查验收、全国碘盐达标区检查验收、全国人口普查抽样调查、全省卫生标兵区复检,都高标准顺利通过。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十年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双拥共建和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等也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以化解热难点为主体的社会稳定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连续第五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居民区楼长、片长负责制,“创安”活动不断深入,又有13个小区进入省市级安全文明小区行列。依法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处理了46名“法轮功”顽固分子,保持了政治和社会稳定。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区有24户企业 551名退休职工受益。强化信访工作,重新制定了领导信访值班制度、专项推进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和追究责任制度,加强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妥善解决动迁回迁问题,引进资金4 000万元,开发建成了哈佳同泰商城和4幢动迁安置楼总面积2.93万平方米,安置了 8户动迁企业和230余户动迁户,占总动迁面积74%。积极处理信用社支付问题。先后筹措资金900万元,兑付了498户到期储蓄,稳定了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