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之根本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之根本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之根本



               副市长 孙 喆
  目前,纵观全球发展,高新技术以其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快捷的发展方式使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得以崛起,同样也必将使之为其主动的勇于面对挑战的各发展中国家各地市得以迅速发展。佳木斯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今业已初具天时地利人和之态势。中国加入 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给佳木斯跨越式发展拓展了良好的天机:“三江”地域独特的肥土资源、生态环境及与俄毗邻构成了有利的地势条件;市九届党代会提出实现“五年再造”目标的实践过程凝聚了群情发奋的人气,这些为各方面经济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就目前和今后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形势上看,我们内在的产业基础还很微薄,还很脆弱,还远远不能适应人世后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对人世后我市经济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认识到要提升我市的总体竞争优势,其根本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瞄准市场,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和估量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特点
  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产业革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来势迅猛,其发展的速度和领域将超过历史任何一场技术革命。可谓日新月异,一日千里。高新技术产业将以跨越技术发展阶段、跨越时空地域界限、跨越旧体制经济发展模式之势,全面竞入经济市场。它的走势将直接对我们的生存、生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有发展和威逼二唯性,迎(赢)则富、背(败)则贫,其“杀伤”性不亚于流血战争。我们要在这个不流血的战场中做生存的“适者”,首先必须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以便迎(赢)战。
  (一)高新技术的内涵决定了它的市场迅速性和空前性。“高”可体现在六个方面:高智力、高投入、高势能、高竞争、高效益、高风险。有的学者概括为“高、精、尖”,也有学者认为技术的改造、技术的重组、技术的综合也都是高技术的范畴。这其中重要的价值是技术的创新。“新”的概念则是时空的近距离。新的技术不等于高的技术,而高的技术一定是新的技术。高和新的技术结合,则是不可阻挡的市场前沿。目前,高新技术领域以其信息、生物、航天、新材料等技术为代表正在全球经济中显现成就。“高新技术产业”则是以高科技含量多少衡定的,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标准,但是具有广域使用价值的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价值发展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始阶段,市场销售以高价起步;二是广域产业化发展,以中高销价走势扩展;三是饱和或超量生产阶段,产品价位连连下跌。
  (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给高新技术独特的产业流程与垄断方式以广阔的商机。它的发展使命,就是无情地冲击、扼杀着相关行业的中低档产品市场。市场经济在给予专门研发、制造、生产、销售形成机制的产权者以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内研外产、内产外销的域内外引性和影响性,使产权者和产权改造者在活化的市场机制中无限域地孵化、生成、发展,并展示了以其几何增长的良好前景。于是高新技术的高智能、高势能、高竞争、高效益也便成为具有广域的空前的高频率更替的庞大的经济现象。
  (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精髓是以人发展为核心。人即是科技创造的主体,又是科技研究的客体。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的高新技术发展中, 以人为中心已上升到主体地位。 但这个“人”并不是自然人,不能说凡是一个人就是主体,而是具有高度文化素质,具有创造能力或掌握了高度或独特的科学技术的人才是主体。这个人的主体价值主要体现在市场上的经济价值。因此,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导致了对生产中的科技人才的竞争。对人的竞争,目前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高薪或控股式竞购高专人才为发展者独有。发展者只销技术、销产品而不销人;二是发展者竞夺人才与技术专有,只销产品不销人与技术;三是高专人才提供技术或资本者提供资金共同合作发展;四是高薪聘用或租赁人才研发新项目或指导产业化;五是近距离或自行培育人才发掘新技术新产品,包括改造、综合低、中、高等技术。可见, 高新技术发展中人是根本, 是发展与否的决定因素。这也正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企业即人”、“发展即人”,基于全世界范围不惜一切代价争夺人才的缘故。
  从上述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新技术的发展就是时代的发展,是时代的特征和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必须借助高新技术对中低档技术冲击这个良好之机,加速对我市落后的工业、农业、自然环境、人文水平的改造和提升,以其全新的精神风貌,勇借他山之石攻其之玉,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二、寻求差距,剖析根源,理清我市发展高新技术的制约因素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尚处刚刚起步阶段。生产总值中高技术含量甚微,新技术的运用总体发展缓慢,低、中技术更新改造总量不足,照比发达国家和国内发展地区有很大差距。追溯原因,既有地域条件所限,资源素质不足,发展基础薄弱等自然客观因素,同时也存在着各决策阶层对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特点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人的动因、理念、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成为发展的桎梏因素。
  (一)对自然基础条件利用尚不充分,缺乏更新观念。地域高寒偏远,四季冷暖各半是佳木斯的先天不足。三江地区远距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其人文、历史发展、改革开放政策都相对落后。这“冷、远、后”是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客观因素。然而佳木斯本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乡结构,照比南方粮食经济作物年产减半,冬季种植开发不足,又加上无海无山,无重大支柱工业,无地表皮以下资源产业。这缺乏高新技术改造的“一半四无”和现有人才智力挖潜不足,则是佳木斯经济发展迟缓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域与人力物力资源等诸多条件限制,加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失去政策性支持,佳木斯经济支柱产业相对减少,经济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传统产业改造不足,现有技术装备和产品技术档次不高。“九五”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46个工业企业中,初、中级性加工占28%,经过系统改造的传统产业不足15%,有50%的装备超期服役或处于国家指令性淘汰范围。与此缓慢发展时间越长,其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倍份性落后程度就越发严重。
  (二)对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性、迫切性、危机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一是观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佳木斯除基础薄弱、地域不利和改革滞后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观念认识上不足。从而导致大多数企业宁可守业、从业,也不冒险。甚至认为高新技术投入大、风险大,产生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心理。认为发展高新技术必须有资金投入,也就是对如何发展高新技术感到无所适从。对高新技术发展的强势特点,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和落后生产力冲击的危机性认识不足,缺乏迎接挑战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二是被动发展,创新领域滞后。我市高新技术总体上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因素是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深,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速度较慢,照比西方发达国家和南方沿海地区形成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生产总值40—60%,我国不足 10%,佳木斯不足6%。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而且高技术甚微,新技术也甚少,创新意识、创新效益明显不足。三是内在发展功能薄弱。我市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传统工业初、中级占80% 以上,基本是初加工和原字号,经济效益严重滞后。部分企业想发展高新技术,或者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又苦于现状,苦于缺少人才、资金、技术。缺乏对人才、创新技术的孵化能力,尤其对高新技术三要素(人才、资金、项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机制中发展变化的活跃性认识不足,发展空间意识狭小,抢抓机遇和捕捉能力相对发达地区滞后,导致现有生产力水平改造迟缓;四是孵化率低,产学研脱节。部分科研机构和孵化企业原始创新潜力不足。产学研结合长期以来缺乏有效载体。地方大专院校与厂企科研联营不足。大专院校理论成果较多,应用技术成果偏少。佳木斯大学今年 6个成功研发项目只有7 家厂企对接。校研与厂企仍有隔断。企业存在的技术难关和需求大学不了解,大学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企业不了解。大学和研发机构共同研发的项目难以形成需求产业。五是科技项目库建设还不到位。没有平时质和量的积累只能是仓促投入,同时不重视项目本身的论证,项目考虑不周,项目论证不充分,使得在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时往往不能抓住机遇。
  三、选准对策,抢抓机遇,在高新技术广域产业化发展阶段捷足先登
  就上述问题看,佳木斯的高新技术发展除受制于自然资源束缚外,主要问题还是源于如何寻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尤其在已经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性的经济能力已变为人的因素的竞争。也就是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并同到来的特定历史时期,时间就是贫富,方法就是效益。我们必须牢牢抓准时问和方法这两个在高新技术大潮中驾驭好自己命运的桨。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收缩战线,攥紧拳头,重点突破影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应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增强创新观念,拓宽发展途径。 WTO给我国各省市经济区域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也给我市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机会。这个平台是政策上的平台而不是基础上的平台,我们的这个机会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具备的强势发展下的机会,而不是“平分秋色”的机会,不是挑战而是迎战。因此,我们的出路只有两个,不是主动就是被动,主动就会有战机、有新机,被动就会消亡、淘汰。而我们也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主动迎战,在迎战中创造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迎接挑战中,我们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满足于眼前现状,要建立新的理念,增长敏锐的洞察能力,要有独特的创新思维,有胆识的选择方式,以宽域的发展效益和领先的科研技术占据先机。结合现有优势和不足,以现有产业降低成本,巩固市场份额,以高新技术开发、改造为滚动,发展市场,拓展空间。要瞄准沿海发达地区,瞄准国际高新技术发展动向,发展的速度、普及的领域以及对我们产业发展的影响、冲击等等,主动的借他山之石发展和改造我市传统的落后产业,主动的参与新技术革命,在高科技产业广域扩充阶段千方百计创造机遇,采取两手都要硬的战略,使自己在发展之中而不在发展之外,在参与中发展,在发展中生存,在生存中崛起。
  (二)全力抢抓机遇,用活“三个要素”。人才、项目、资金三要素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成份,也是今后发展我市高新技术的主要任务。在用好用活三要素的前提下总体部署因事制宜,分项引进,应该是我们的优选战术。一是人才战略中要抓重点分类推进,强化劳动者素质,对高技术人才要以引进“外脑”形式为我所用。二是要建设好项目库,把市场看好的项目作精、作细,点面结合,推动发展。切实吸引到各类资金。三是要盘活整合各种资金,集中发展和面上推动相结合,全面推进高新技术发展。
  (三)强化信息工程,深化科技发展。信息工程是科技先导,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信息化是实现降低成本有效办法,是巩固优势、开拓新优势的有利武器。只要用信息和科技这两条腿走路,我们就能够准确地抓住后发优势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发展。因此,首先要千方百计加快信息化步伐。一是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搞好重点信息化工程,特别是搞好政策信息网、农业信息网和企业化建设;二是搞好信息开发,增大信息量,扩大产业应用范围;三是搞好信息化人才培养、软件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切实通过信息化工程,促进我市科技经济、教育迅速发展。
  (四)突出农业特色,加速工业改造。农业是我市的强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利用黑土优势,将绿色产业做大做强是我市的战略选择。一是搞好优良品种的培育、推广;二是加强土壤和种植、养殖技术再度改良,充分发掘“一半四无”资源,加强无本资源和软件开发,利用冬闲为冬忙,运用科技实现年半产值为年整产值;三是搞好信息网建设,加强相关农业信息开发与沟通,把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和实用技术及时传递给农民;四是加快农业技术更新、改造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搞好农科教结合,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度。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解决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为突破口,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传统装备工业。强制淘汰耗费资源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市场产品饱和的行业和产业,集中力量狠抓一批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水平的提高。
  (五)构建产、学、研、融、政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整合资源、研发、竞争新优势。产学研结合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显效方式。然而进入 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特定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相融合的今天,迎接全球新世纪高新技术的挑战,就必须实行产、学、研、融、政共同参与、协作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整合高专人才,盘活资金,搞好项目研发。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拳头,增强合力,赢战市场。我们要充分利用刚刚进入省级四项园区优势,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形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充分利用进入“省级装备工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为起点,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传统装备工业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要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工程,加强 CAD应用的示范与推广,推进企业管理实现集成化,工业设计及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加大CIMS项目推广力度,实现管理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效益升级。二是充分利用我市进入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机遇,加快对农业园区的软硬件建设,加速园区高新技术培植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强对食品深加工、淡水鱼深加工、保鲜库存控制系统、透明导电玻璃等项目的研发运用,结合种、养、植精良品研发等,做强做大特色农业。三是全面提高“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的应用功能,在取得较好项目、技术、人才分项孵化效益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人才、项目三位一体的拳头式孵化功能,提高孵化水平,扩展应用领域研究,提高埠外推广能力,在全面增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功能中不断提升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