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巩固成果 扩展规模加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巩固成果 扩展规模加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巩固成果 扩展规模加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全市绿色食品推进和扩展工程情况综述
  2001年,绿色食品推进和扩展工程进展迅速,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实现了绿色食品产业由起步阶段向发展阶段的转变。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效
  2001年,绿色食品基地区域开发,实现销售收入7.6 亿元。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148.8 万亩,同比增长13% ;产量51.45万吨,同比增长28.2%。养殖基地出栏总量78.6万头(只),养鱼面积达到400亩。绿色食品销售收入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24.5%。绿标企业加工产量12.8万吨,销售收入2.6 亿元。绿色品牌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周边环境调查与治理、绿色食品科研项目开发与推广、绿色食品宣传及培训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1.绿色食品基地区域开发。规划建设粮食作物基地面积 135万亩、产量42.25万吨、收入57 850万元。实际完成种植面积 191.43万亩、产量77.3万吨、收入 83 441万元,分别超计划42.6%、25.9% 和44.2%。规划建设经济作物基地面积 6万亩、产量3 600吨、销售收入2 160万元。实际完成种植面积7.6万亩、产量4 560吨、收入2 735万元,均超计划26.6%。规划建设蔬菜基地面积6万亩、产量 8.3万吨、销售收入5 080万元。实际完成种植面积 14.75万亩、产量19.3万吨、销售收入11 446万元,分别超计划145%、132%、125%。建设畜禽基地,计划出栏肉牛1.75万头、肉羊3.15万只、大鹅71万只、生猪2.7万头、饲养奶牛650 头、销售收入9 797万元。实际完成肉牛1.8万头、肉羊3.8万只、大鹅80万只、生猪3万头、饲养奶牛650头。除奶牛正常完成任务外,肉牛、肉羊、大鹅、生猪出栏分别超计划2.8%、20.6% 、12.6%和11.1%。建设鱼类基地,计划面积 400亩、产量70吨、销售收入50万元,实际完成与计划持平。建设山产品基地,计划山产品采收900吨、收入360万元。其中,山葡萄建园800亩,达到4 800亩,产量300吨,收入60万元;黑豆果栽种800亩,达到2 000亩,产量15吨,收入5万元。实际完成山产品采收914.4吨,收入365万元,分别超计划1.5%、1.3%。计划山葡萄建园1 000亩、达到4 800亩、产量300吨、收入60万元,实际建园超计划25%、产量和收入与计划持平。计划黑豆果栽种1 500亩、达到2 700亩、产量15吨、销售收入6万元,实际种植面积超计划87.5%、产量和收入与计划持平。建设矿泉水基地,计划产量5 000吨、销售收入500万元,全面完成任务。建设特色种养业基地,计划种植小杂粮 1万亩、产量1 000吨、收入200万元。实际完成1.85万亩、产量1 700吨、收入320万元,分别超计划85%、70% 和60%。计划种植毛葱2 000亩、产量2 535吨、收入25万元;养蚕300把、产量150吨、收入90万元。实际完成毛葱3 500亩、产量4 000吨、收入50万元,分别超计划75% 、57.7% 、100%;实际完成养蚕300把、产量150吨、收入90万元,与计划持平。
  2.扶强扶壮绿标企业。计划新建水稻加工企业1户,组建绿色大米集团, 2户绿标企业通过ISO质量认证。实际新建水稻加工企业3户,比计划多 2户。组建了全市绿色食品大米协会,共有会员企业12家。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企业4户,比计划多 2户。完成原料基地订单率90%,超计划28%。
  3. 创建绿色品牌。 在巩固原有绿色食品品牌基础上,新创品牌13个,品牌总数达35个,超计划8个。其中有 3个填补国内空白、4个填补省内空白,富锦农业开发公司还取得了大豆有机食品标志使用资格。
  4.绿色食品基地周边环境调查与治理。 制定了草原湿地保护方案和退耕还林建设方案。完成退耕还林6.97万亩,超计划8/9%;完成植树造林22万亩,超计划10%。草原保护及改良8万亩,退耕还草 6万亩,均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同时制定治理工业“三废”方案、无公害食品基地周边环境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5.绿色食品科研项目开发与推广。示范推广生物饲料,已推广桦南生产的生物饲料4 300吨,养猪8 000头,养羊8 000只,分别超计划2.5倍和 8倍。示范推广绿色肥料2 600吨,超计划30%。
  6.绿色食品工程培训与宣传。 制定了《佳木斯市绿色食品2001年工作实施方案》、《佳木斯市绿色食品2001年工作计划》。加大绿色食品《规程》培训工作力度,培训县乡管理人员110人。加强绿食品宣传工作,在新闻媒体发表有关绿色食品工程建设方面的文章80余篇。
  二、专项推进工作及主要经验
  1.狠抓管理,加强检查指导。 2001年,市绿色食品工程指挥部加大推进工作的力度,不断强化指挥与管理。年内共召开成员单位会议 5次、指挥部办公会议11次、各县(市)绿办主任和绿标企业领导会议10次。请省主管部门领导到佳木斯市帮助指导工作 7次。指挥部指挥、副指挥、秘书长分别带队分片检查 3次,检查中突出了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就地提出整改意见,对问题较多需要时间改进的绿标企业,绿指办及时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并追踪问效。佳木斯市专项推进经验在全省绿色食品北林现场会上做了介绍。
  2.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培训和宣传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千里绿色产业有限公司仅用100天就建成库容1 500吨、年储量6 000吨的气调保鲜库。并用2个月时间申办了豆角和玉米 2个绿标,跻身省级龙头企业行列,成为省农科院的科研试验基地。省、市新闻媒体对千里集团进行了大量专题报道。市及县(市)区各级领导相继率领市直机关和乡镇干部到千里集团参观学习。牡丹江、鹤岗等地的绿办也带领企业前来取经。同时推出了桦南鸿源米业有限公司创建绿色协会、推广绿色科技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有力推动了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全市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进程。
  3.提高标准,完善操作规程。 市绿色食品协会修订和完善了《佳木斯市地方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技术规程由原来的23个增加到49个,重新制订了26个无公害食品技术规程。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编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实践》一书选编各地17项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中,有5项是佳木斯市制定的标准。
  4.争先创优,扩大推进成效。 2001年,市绿色食品推进和扩展工程指挥部创工作指标历史最好水平45项(以各项工作目标超计划计算),创新工作32项,其中鱼籽获绿标 3项,千里集团建库、办绿标、争龙头 3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6项;填补国家和省内空白10项,其中绿标4项,操作规程5项,气调保鲜库1项;获省绿色食品展销奖3项,其中2项获最佳组织奖,1项获优秀组织设计奖;处于全国、全省领先水平的5项(气调保鲜库、绿标获取总数、创建市绿色食品协会、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和桦南鸿源米业公司的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