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扎实推进 力求实效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扎实推进 力求实效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扎实推进力求实效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再就业工程情况综述
  一、专项推进工作
  2001年,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再就业工程指挥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大实效工程”的战略部署,克服任务量大、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等诸多困难,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1.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 按照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的“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市指挥部组织各成员单位多次商议、修改、研究确定了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再就业工程工作目标及15项具体任务。在实施目标任务过程中,坚持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社会保障政策与本市实际相结合、日常工作与重点推进相结合、部门分工与整体配合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推进,力求实效,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明确责任,强化任务落实。 市指挥部在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后,狠抓责任落实。一是进行总体部署。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对专项推进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并与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责任。二是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专项推进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保证专项推进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三是坚持定期检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案,每月深入到各成员单位检查专项推进工作情况,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3.力求实效,扎实推进工作。各责任部门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状,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反复调查测算基础上,针对全市社会保障基金缺口较大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共争取上级支持资金19 878万元。其中养老保险专项补充资金14 351万元、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120万元、专项补助360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费 180万元、补充失业保险和扶持再就业基金 4 867万元。是全省获得上级资金支持最多的城市,为实现全市“两个确保”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在财政和社会筹集资金全部发放到位的情况下,又对企业应筹未筹欠发下岗职工的 2 077万元基本生活费全部予以补发,保证了全市中心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全部足额发放,创全省之最。市民政部门下派了 7个工作组,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全市贫困人口测算依据表,为扩大低保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标准和争取国家调剂金做了充分准备。市总工会在继续实施“四帮一包”扶贫解困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在全社会组织开展了扶贫解困资金捐助活动,帮助特困职工选择一些切合实际的脱贫项目,扶持特困职工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
  二、主要工作成效
  截止2001年末,全市已安置24 0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和市场从业。为中心内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 2 917万元,企业养老保险费实现收费15 135万元,发放基本养老金26 726万元。其中市区发放率为10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实现收缴4 939万元,发放养老金3 885万元;收缴失业保险费1 595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 1 889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 264万元;下拨救灾款 845万元。全市再就业市场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1.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按照目标不变、 政策不变、工作要求不变的原则,全市“两个确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养老保险收缴形势相对稳定。养老保险收缴率保持在 80%以上,比上年同期提高 6个百分点,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应缴标准和实际缴费能力的矛盾。二是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委托金融部门代发养老金这一有效形式,争取到建行及邮政储蓄的资金支持。建立了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实现了养老金发放的规范化管理。全市58 73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截留挪用养老金问题。三是筹资渠道有所拓宽,支付能力不断增强。2001年,通过采取扩大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财政投入等措施,共筹集各类社会保险资金42 673万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36 543万元,社保资金拨付创全市历史最好水平。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从2001年3月起实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确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 36%。其中用人单位缴纳 30%,职工个人缴纳6%。建立了统一统筹项目、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统一养老金计发办法、统一基金收缴方式、统一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实行调剂金制度的企业养老保险新机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已达到66 097人,收缴保险费 1 126万元。医疗费用支出比改革前大幅度下降,基金经费略有节余。建立了大病医疗救助保险,与商业保险公司建立了代办关系,商业保险公司可为参保职工支付封顶线2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的医疗费用。建立了离休干部、老红军医疗保障机制。实现了机关、企事业离休干部统一筹资、统一管理、统一就医,保证优质服务的新机制。三是失业保险工作不断加强。2001年,新增参保单位 163个,新增参保职工19 732人,全市参保户数达到1 919户,参保职工172 139人。完善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启动失业保险金发放大厅,为失业人员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服务。全市享受失业保障待遇的人员达9 272人,比上年增加8 812人。从而承受住了第一个失业高峰的冲击,缓解了失业人员剧增的压力。
  3.再就业工作有了新进展。一是落实优惠政策, 为再就业创造了宽松环境。市工商部门为从事社区服务业和个体经营的下岗职工减免管理费 281.5万元。市税务部门为从事社区服务的下岗职工免收营业税13.9万元,对安置下岗职工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385.4万元。市金融部门累计为接纳下岗职工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 6 262.6万元。市劳动部门为下岗职工发放《再就业证》4 793个,已有3 487人按个体劳动者身份接续了社保关系。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投入 120万元资金加强市场网络信息建设,实现了与省劳务信息中心的联网。在市区建立5处集中管理的区级劳动力市场,各级各类劳动力市场介绍就业 11 114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利用同江、抚远等地的口岸优势,向以边境民间贸易为主的对俄基地输送 600多人,向以招收保安员、服务员和酒店管理人员为主的北京、广东等地输送400多人,向上海华宇货运公司输送了500多名驾驶人员和服务人员。全市有7 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在上海、广州等地从事运输、旅游、服务等工作,并带动30家企业到南方从事货物运输。三是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全市建立区级社区服务中心5 个、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27个、居委会社区服务站 356个,共设立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拥军优属服务、医疗卫生康复服务、家庭劳动服务等10个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安置18 475人次。同时,引导下岗职工自强自立,转变择业观念。并把对下岗职工的帮扶重点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在市区组织开展了“百家单位百种项目”捐助活动。募集捐助资金 180万元,扶持下岗职工创办小经济实体近百个项目。在推进再就业工作中,按照积极稳妥、分类处理、坚持自愿的原则,力求实现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职工协议期满解除劳动关系的“软着陆”。目前,已有10 994名下岗职工平稳出中心。其中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9 983人、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的684人、企业内部退养的 327人。据调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及从事社会服务、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占全市下岗职工的75%以上,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