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 开发旅游 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
扩大开放 开发旅游 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
扩大开放开发旅游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
——全市开放型经济和旅游业开发工程情况综述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外贸进出口超额完成计划。 2001年, 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 1亿美元, 实现12 149.87万美元,超计划21.50%,同比增长 23.1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9.7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 669.57万美元,同比增长141.46 04;进口7 480.30万美元,同比下降5.73%。对俄贸易进出口完成9 878.27万美元,同比增长26.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1.30%。其中出口3 619.17万美元,同比增长391.3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7.51%;进口6 259.10万美元,同比下降11.73%,占全市进口总额的83.67%。
2.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2001年,全市蔬菜、农机、纺织、畜产品和农副产品 4个出口生产基地建设有了新的发展。 以抚远、 同江为主的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年种植蔬菜50 525亩,蔬菜大棚有825栋(亩),主要品种为甘兰、元葱、西红柿,年计划出口6 000吨,抚远、同江都已按合同要求落实了种植面积和品种。全市实现蔬菜种植面积80 000亩、大棚1 150栋、出口蔬菜6 200吨。其中同江市建成对俄出口蔬菜基地5个、蔬菜生产专业村25个,专业户为 207户。以富拖、迪尔佳联、桦丰为骨干的农机生产基地争取出口有实绩。约翰·迪尔公司参加俄罗斯海参崴展洽会签约出口收割机 6台套、价值30万美元的合同,已执行完毕。亚麻、侨龙为龙头的纺织出口加工基地年出口纺织品800万美元,全市年出口纺织品851.7万美元。桦南白瓜、富锦肉牛、汤原大鹅为主的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年计划种植水稻95万亩、养殖肉牛26.9万头、养殖大鹅120万只、种植白瓜6万亩;佳木斯市进出口公司山野菜加工出口年计划350吨。实际完成种植水稻110万亩、养殖肉牛27万头、养殖大鹅120万只、种植白瓜6万亩、出口山野菜 400吨。桦南县基地建设工作比较突出,扩大了白瓜籽出口总量,培育了石头河子、大八浪、孟家岗等专业生产乡镇,同时建立了以梨树乡为主的2万亩毛葱基地、1 500亩山葡萄基地、135亩红辣椒基地和五味子、龙胆、黄芹等8个品种的中药材基地。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已达25家。三资企业进出口全年完成1 654万美元。
3.开通抚远乌苏镇一俄罗斯卡杂镇陆路通道工作有新进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工作目标,曲汝柏副市长 3次带领有关委办局领导赴抚远、同江等地,指导大通道和互市贸易区筹建工作。抚远县政府把力争开通乌一卡通道作为县里的重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县政府主要领导3次出访哈巴罗夫斯克,与俄方高层人员就乌一卡通道开通事宜进行洽谈。9月份,王国学市长率市政府代表团访问了俄哈巴罗夫斯克,就2001 年10月10日之前,在 2001—2002年冬季临时开通卡扎镇一乌苏镇通道事宜,进行了洽谈。临时开通的联检查验设备也已准备就绪。
4.辟建哈鱼岛、抚远镇互市贸易区工作在紧锣密鼓进行。 已完成了哈鱼岛互市贸易区可研论证和总体规划,招商优惠政策已制定完毕。同江市派出市领导带队的工作小组与省厅开发区办公室领导一道赴北京,就简化中俄双方公民进入同江一下列宁斯阔耶互市贸易区签证手续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同江市政府与澳大利亚立大澳洲国际有限公司就开发建设哈鱼岛互贸区事宜已草拟了合同,目前澳方正在研究签约问题。抚远镇互市贸易区筹建工作全面启动,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形成,佳木斯市政府与哈巴罗夫斯克市政府关于在抚远口岸和哈巴口岸辟建互市贸易区的协议初稿已征得俄方同意,俄方已划出了互市贸易区区址,并原则同意在哈巴口岸与抚远口岸互建互市贸易区,待乌一卡通道开通后,双方立即进行签署协议、申报、换文、建设等工作。
5.开通了佳木斯至大连、佳木斯至青岛 2条国内空中航线。3月份,曲汝柏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人员 3次到山东及沈阳、哈尔滨等地,达成了开通佳木斯一大连一济南航线协议。经多次与山东航空公司协商,并报请国家有关部门、沈阳空军批准,已于 4月25日正式开通,10月27日,航线调整为佳木斯至青岛。
6.在俄建立4个境外机构工作全面完成。在俄比罗比詹市建立商务办事处,已于 9月开始办公。在俄比罗比詹市建立代表处已于 9月落实。在俄比罗比詹市建立集贸市场,承租40个摊位,已于9月落实并组织了50人去那里自营经商。在俄下列宁斯阔耶建一木材加工厂于9月建成并投入运营。
7.旅游开发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已落实规划设计单位, 拟邀请北京旅游管理学院的旅游规划专家协助编制总体规划。市旅游局领导赴北京,就规划的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洽谈。市郊区卧佛山滑雪场已建成初、中、高级4条雪道计4 000延长米,安装了双人吊椅和伸缩拉杆牵引索道2条、1 200米,架设5公里输电线路,打钻一眼200米深水井和安装2 000米输水造雪管道,购置了美国造雪机一台,购买滑雪服800套、雪板800副、雪圈100个、雪地摩托 3台,将开设雪地摩托、雪上飞碟、雪地爬犁、雪地风筝等10余项旅游娱乐活动。雪地总投资1 089万元,争取省旅游开发资金 180万元。雪场已于2002年1月正式营业接待游客,填补了佳市冰雪旅游项目上的一项空白。松花江冰雪游乐园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落实建设资金70万元,由上年的9万平方米扩大到13万平方米,观赏景点增加到100多个,50多项游娱项目已于年底前正式对外营业。大亮子河森林公园今年利用国投30万元资金,完成了五里桥至后山的 5公里输电线路的建设工程。利用林场校舍改造度假村一处,新增床位60张,建公园停车场2处3 000平方米,引资130万元建寺庙一座,利用招商引资建成野营区度假别墅250平方米,园内的白桦林景区、巨树岛景区及公园入口处全部进行了维修。同江赫哲族旅游度假区建成500 平方米博物馆一座,收集展品260件。安装文化村照明路灯36盏,建公厕5处,制做卫生箱60个、各种牌匾40块、导游牌20块,维修文化村道路 500米。成立了伊玛堪艺术园。全年景区实现总投入670万元。8月份正式对外营业,到年末已接待游客4万人次。
二、外经贸工作推进情况
1.2001年,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企业走出国门, 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动员大会”。组织企业参加春季广交会和黑龙江省政府在广州召开的招商恳谈会,佳市在广交会上共签定对外贸易合同 2 500万美元。并组织企业全力以赴参加第十二届哈洽会,在哈洽会上,佳市交易团共邀请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日本、英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团组38个、 189人,国内团组180个、412人。共签定对外合同协议45个,总额26 845万美元,比上届增长 30%。其中贸易合同32个,进出口额 23 880万美元;经济技术合作合同13个、3 978.8万美元;国内合同协议49个,总额68 958万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 70%。其中贸易合同23个,金额27 043万元人民币;经济技术合作合同 26个,金额41 915万元人民币;绿色食品8 070万元人民币。并首次获得哈洽会先进交易团奖。组织参加省政府在白俄罗斯召开的海参崴中国商品展销暨经济技术洽谈会,共落实 4个展位,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佳星浮法玻璃有限公司、侨龙毛纺织有限公司、约翰·迪尔公司、佳木斯煤机厂、佳木斯合成材料厂等 6家企业参展,签订联合收割机、毛毯产品等出口合同 120多万美元。借宋法棠省长率省政府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和犹太自治州之机,市政府及外贸企业与俄方政府和企业,共签定政府问合作项目、经济合作项目和贸易项目18项,合同总额3 023万美元。其中政府间意向和协议5项、经济合作项目7项,总额538万美元;贸易合作项目6项,总额2 485万美元。这是佳市首次在境外举办两国地方政府问和企业问的洽谈会。
2.市外贸局先后5次派员赴俄罗斯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等地帮助企业办理在俄建厂有关手续。帮助市侨龙毛纺织有限公司与俄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维多利亚针织厂正式签订了租赁俄方 3 000平方米闲置厂房建加工企业协议,12月份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达10万条,可实现销售收入1 700万元人民币,新增利税190万元,是佳木斯市历史上首次在境外建立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
3.抓住国家出台支持外贸发展基金政策的机遇, 加大争取工作力度。市外贸局多次派人赴省为企业申请外贸发展基金,为市侨龙毛纺织有限公司争取到外贸发展基金 210万元人民币,是佳市历史上首次为企业解决外贸发展基金。
4.佳市在俄哈巴边区商贸活动的规模和成果创历史最好水平, 领先全国、全省。创六个第一:一是佳木斯在哈巴开展经贸和劳务人员的数量名列第一。据统计目前哈巴边区有中国经贸、劳务人员约15 000人,佳木斯人占 70%,近万人。二是哈巴蔬菜、水果大市场中,佳木斯经营份额占第一。哈巴市场每年蔬菜、水果销售额约20万吨,佳木斯占 70%以上,达15万吨。三是通过佳木斯口岸出口到哈巴市场的中国大米数量占第一。每年通过同江、抚远口岸出口大米10万余吨,占哈巴市场的 66%。四是哈巴市场建材和装潢材料经销中,佳木斯的份额占第一。约占总经销额的 75%。五是哈巴市中国人经营的饭店、宾馆数量及规模佳木斯占第一。目前,俄罗斯哈巴市有中国饭店近20家,投资额、营业面积最大的 2家都是佳木斯的。其中新世纪大酒店营业面积3 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居中国在哈巴市各类酒店首位。六是哈巴轻工大市场中经商的中国人中,佳木斯人居第一。目前俄罗斯哈巴轻工大市场有中国商人2 000多人,其中佳木斯人约1 500人,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