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精心组织协调工作 文明城镇建设上新水平

精心组织协调工作 文明城镇建设上新水平



          精心组织协调工作 文明城镇建设上新水平
           ——全市文明城镇建设工程情况综述
  2001年,市文明城镇建设工程指挥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了《2001年度文明城镇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精心谋划并组织实施了 4个方面共27个工程项目。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责任部门协调动作,全市文明城镇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实现了“五个明显提高”。
  1.市民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全市人民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首要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新世纪佳木斯人形象”教育活动,切实加强了全市范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树立佳木斯人形象这个主题,查找差距,剖析原因,切实解决有碍树立新世纪佳木斯人形象、阻碍佳木斯加快发展的实际问题。全市各单位共召开树形象理论研讨会、座谈会 150多个,在新闻媒体刊发征文43篇、论文15篇,查摆出10个方面 120多个影响佳木斯人形象的各类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教委、讲师团、科委、妇联等单位组织开展了以弘扬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为主题的“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巡回报告、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和“科普一条街”、开展“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珍爱生命,拥抱健康”万名妇女签名活动等形式,同“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市教委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建设10所德育示范学校、 100所德育工作实验学校,评选出 1 000名优秀德育工作者。并以纪念建党8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了“三颂三爱”教育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切实加强了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市体委以“全民健身活动月”为载体,组织广大市民举办了门球、乒乓球、五禽戏、游泳、钓鱼比赛和太极拳、体育舞蹈表演等健康有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了市民的业余生活。在第二届“文明市民”评选活动中评选出10名文明市民标兵、29名文明市民。全市的文明学校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建成400多所达到“八有”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经常开展活动的文明学校。
  2.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市文明城镇建设工程指挥部把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制定了《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方案》,大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小区)活动。在农村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加强小城镇建设,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2001年,全市有3个小区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小区、3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东风区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标兵,汤原县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同时加大卫生城创建工作力度。在第13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全市共出动 4万多人次、各种车辆2.6万台次,清除垃圾、污冰、污物近4万吨。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教育“四下乡”活动,共组织规模较大的文化下乡演出8场,培训农村科技带头人近1 000人次,组织知名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开展示范性教学教研活动 1O0多人次,组织下乡医疗队62支共410人,义诊1.4万多人次,捐献药品器械总价值超过25万元。在第三个“市民文明奉献日”活动中,10余万人走上街头,共清除垃圾 1 200余吨,捡拾白色污染物近20吨,清理乱贴乱画15万处,组织义诊1 000多人次、义演20余场,植树8 000多株,开展公益活动和做好人好事2万余件,在全市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
  3.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市民精神生活品位明显提高。市文化局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了剧目《高扬我们的旗帜》、小品《非常代价》、《错一步就死》、小评戏《卖给谁》、拉场戏《情与罪》、评戏小品《江总书记到俺家》等10个弘扬主旋律、具有时代特色和黑土特色的剧目,在三江旅游节期间及赴省城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开展“佳木斯之夏”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大中型文艺演出21场,演员上千人次,观众达数十万人。市委宣传部会同有关单位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和大型歌咏比赛暨全市第七届合唱节。举办了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和优秀电影展映月活动,以弘扬和歌颂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为主旋律,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文明城镇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文化宣传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市电台投入资金40万元,购置了数字化全固态广播中波发射机,提高了发射质量,扩大了广播覆盖面。开发广电信息网功能,远程教学、电子报纸、互联网浏览、金融财经4 路信号已经可以通过光纤网传送到用户家中。同江市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果丰硕,文化广场、街津口民俗展览馆、赫哲族博物馆、影剧院的工程建设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市青少年宫二期工程、第二中学、第三中学教学楼新建和翻建工程也竣工并投入使用。改善了文化建设设施,加快了文明城镇建设步伐。
  5.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创建深入人心,创建质量明显提高。 全市各单位,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深入贯彻《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纷纷把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作为落实中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实际步骤,作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基本要求,作为树立佳木斯人形象的重要手段紧紧抓在手上。注重抓基础、抓素质、抓活动,努力在内涵上提高创建质量,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创建工作日益深入。全市有72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