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文明市民教育】2001年,市文明办组织全市各单位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教育活动。全市各单位召开“新世纪佳木斯人形象”理论研讨会、座谈会 150多次,在新闻媒体刊发形象教育征文43篇,刊发理论文章15篇。对查摆出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制意识、城市建设、投资环境、机关作风等10个方面存在的影响佳木斯人形象的各类问题 120多个,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积极开展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万名妇女签名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市民同“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重点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建设10所德育示范学校、100所德育工作实验学校,评选1 000名优秀德育工作者。广泛开展“三颂三爱”教育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举办了全市第二届“文明市民”评选活动,树立了10名“文明市民标兵”。进一步加强文明学校建设,以文明学校为阵地,向广大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道德教育,传播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全市共建成400多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文明学校。
【文明创建活动】2001年,市文明办把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制定了《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方案》,以社区思想教育、创建活动、文化阵地、管理服务、工作队伍五个环节为重点,大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小区)活动。在农村,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加强小城镇建设,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镇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活跃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搞好社会治安为主要内容,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机关单位开展五好文明科室竞赛。在城镇,把创建领域拓展到广大个体业户,开展了“文明业户、文明摊床”评比。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教育“四下乡”活动,组织文化单位下乡演出8场,培训农村科技带头人近1 100多人次,组织名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深入农村中小学进行示范性教学科研100余人次,组织下乡医疗队62支410人,义诊 1.4万多人次,捐献药品器械价值25万元。切实加强卫生城创建长效管理。在第13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全市共出动4万多人次、各种车辆2.6万台次,清除垃圾、污水、污物近 4万吨。在第三个“市民文明奉献日”活动中,全市10余万人走上街头,共清除垃圾 1 200余吨,捡拾白色污染物近20吨,清理乱贴乱画15万处,组织义诊1 000多人次、义演20余场,植树8 000多株,开展公益活动和做好人好事 2万余件。全市各单位深入贯彻《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年内又有72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