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妇联

市妇联



  【双学双比活动】2001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通过“科普之冬”、“科技大集”、“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对农村妇女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 350期,培训面达到有劳动能力妇女的85%。组织开展养殖能手竞赛,近10万名农村妇女参加养鹅、养猪、养兔等“十大”养殖项目竞赛,有50名妇女荣获市级“优秀养殖能手”称号。大力推进“三八”绿色工程,妇女义务植树26.4万株,营造“三八”精品林工程500亩。巩固提高特色经济示范基地。全市以妇女为主的示范基地780个,郊区四丰农业高科技园区和桦南县正南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区被首批命名为黑龙江省“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示范基地。在全市农村妇女发展特色经济郊区现场会上,有7个典型进行了经验交流。
  【巾帼建功活动】2001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带领城市妇女深入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市妇联为提高下岗女工的素质,建立了“下岗女工再就业基地”,联合市职教中心等单位,举办美容、美发、厨师等培训班,对下岗女工进行定岗培训和岗前培训。对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妇女进行业务培训,全市家政服务员队伍发展到 500人。社区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一会一社三站”不断发挥作用。市妇联通过“8968”妇女热线、妇女人才交流洽谈会、妇联职业介绍所接待妇女2 000余人,提供信息600多条,安置下岗女工 500人。在广大城乡妇女中开展“树亮丽形象,展巾帼风彩”活动。全市农业、工业等十条战线评选了“十行百佳”妇女形象代表和“十大女杰”。启动了“佳木斯妇女健身活动”,向10个单位授旗,培训女子健身骨干43名,举办了首届“农行杯”女子健身展示大赛。目前全市妇女健身队伍400多支,有5万名妇女参加健身活动。各级妇联开展“巾帼手拉手、爱心献功臣”活动,送科技、送爱心到军营、到军烈属家,评选出“好军嫂”24名,举办了“好军嫂”事迹报告会。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妇女典型 100多个,新闻节目50多条。在家庭领域开展了“夫妻携手闯市场十佳伉俪”、“净化家园‘十无’”、“巾帼绿色环保行动”、“美在农家”、“女性巧手扮家园”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开展,评选出绿色环保之家等典型60个,征集书法、摄影、征文作品23篇(幅)。
  【五好文明家庭活动】2001年,全市各| 妇联组织引导妇女和家庭建立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市妇联向社会发出“家庭抵制邪教,妇女倡导文明”的倡仪,全市有万名妇女参加签名活动,村委妇代会与“法轮功”习练者结帮扶对子 425对。召开了同“法轮功”斗争的经验交流会、表彰会、座谈会、揭批会。召开了全市“妇女读书社”现场会,为“法轮功”习练者赠科普书籍6 300册。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2001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十分重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市妇联积极推动妇女维权社会化,建立了妇女法律服务中心女陪审员队伍。为百名妇女提供咨询、代书、代诉等项服务,参与陪审15起,接待热线咨询600多次。接待信访220人次,结案率100%。宣传、贯彻“四五”普法和新《婚姻法》,召开了新《婚姻法》座谈会,编印宣传单和宣传手册 2万份,市妇联完成了《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两个规划的终期评估和2001——2010年两个规划起草准备工作。表彰奖励妇儿委成员单位先进集体58个,先进工作者55名。启动家庭教育社区工作,活跃了儿童及家庭教育工作。举办了庆“六一”世纪宝宝家庭教育知识竞赛、第四届儿童少年舞蹈比赛。加强了妇女人才库建设,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及民主党派、少数民族重新推荐了后备女干部,妇联备案 123名,向组织部门推荐64名。各级妇联为贫困妇女解决生产资金22万元,结帮扶对子 1 000对,为贫困妇女提供科学技术、致富信息、上扶贫项目320个。筹建“春蕾桥”基金会、上报春蕾女童140人。有56名女童得到了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