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侨联
市侨联
【组织建设】2001年,市侨联从实际出发,结合机关机构改革,着重抓好侨联组织改选换届、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工作,健全基层侨联组织,搞好侨联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市侨联《关于加强侨联基层组织建设意见》,健全了汤原、桦南和富锦市的基层侨联组织,对归侨、侨眷人数较多的佳木斯大学、佳木斯纸业集团总公司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侨联组织建设提出了规划和任务。对归侨、侨眷数量不多的县(市),采取与外侨办合署办公,兼职的形式健全了基层侨联组织,形成了全市侨联工作网络。
【维护归侨、侨眷权益】2001年,市侨联加大依法维护归侨、侨眷权益的力度,深人宣传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组织归侨、侨眷学习、座谈《保护法》,使归侨、侨眷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团体提案及时反映归侨、侨眷的呼声、意见和要求,妥善解决了归侨、原市轻工中专校长黄培宣的退休工资问题,老归侨、原机械研究所所长韩栋林、市酿造工业公司职工梁卉兰多年没有享受百分之百退休金问题,切实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各级侨联组织深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帮助归侨、侨眷解决实际困难。元旦、春节期间,市侨联走访13户归侨、侨眷。陪同省侨联及市委、市政府领导走访了特困归侨、侨眷,进行慰问和扶贫。市侨联还协助省侨联赴汤原专项推进组落实了为汤原县永发乡红泉小学助学捐赠一百二十套学生桌椅,八个讲台的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赞誉。市侨联对归侨侨眷的来信来访十分重视,做到件件有回音。把归侨、侨眷的冷暖放在心上。归侨、侨眷的生、老、病、死,子女结婚和离退休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侨联都积极主动帮助办好。广大归侨、侨眷对市侨联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都说“市侨联是归侨、侨眷之家”。
【侨界联谊、联络】2001年,市侨联紧紧围绕市委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广泛联系、联络,积极扩大海外联谊,广交朋友,为发展全市经济、招商引资、招贤引智牵线搭桥。市侨联一年召开两次归侨、侨眷学习、报告会、联谊会,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联谊、联络活动。激发了归侨、侨眷的爱国热情,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在经贸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市侨联主席唐洪铭再创新业绩,企业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唐洪铭被授予优秀企业家标兵、省劳模称号。市侨联副主席李盛茂为佳市城市道路修建改造引来了几个亿的资金,并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十佳公仆。市中心医院院长邵铭华等归侨、侨眷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市侨联经常与海内外侨胞、侨眷保持联系,沟通信息和情况,广泛联络,广交朋友,为发展佳市经济牵线搭桥。市侨联副主席刘国强利用弟弟在香港经商的便利条件,多次谋划为佳市招商引资,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市侨联副主席陈昌珠利用驻科威特大使代办的老同学回家乡探亲的机会,为佳纸集团引资牵线搭桥,尽了一份力量。佳市侨属企业率先走进西部开发行列,蔡光淼创办的侨属企业桦南固大公司在陕西略阳县的采金业取得成效,效益可观。市侨联扶持创办的华侨针织劳保帐蓬厂,安排四十名下岗职工,三年为国家上缴利税达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