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分区
军事
军分区
【思想政治建设】2001年,佳木斯军分区按照省军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部署,依据军区编印的三课教育提纲,坚持靠典型激励,用活动承载,以领导带动,努力提高各级党委和基层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军分区党委坚持把以“赞颂党的业绩,强化 军魂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党的知识百题竞赛和纪念建党80周年书法绘画展。组织部队认真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按照总政提出的“五个认清”进行正面教育。配合军区、省军区在全区抓了军人道德规范建设试点,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提高。认真抓好团以上党委班子建设,加强对部队主管和各职各类人员岗前培训工作。修订完善了《加强军分区党委自身建设措施》、《反对两个主义、转变工作作风的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加强对团以上领导干部廉政监督若干制度(试行)意见》等,进一步规范了团以上党委的廉政建设。贯彻落实省军区政治教育改革座谈会议精神,推广运用新形势下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十法”取得了良好收效。军分区和各团队建立了宣传文化信息网,与佳木斯大学共建心理教育和疏导中心,进行心理素质培养,拓宽了经常性思想工作领域。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对全区官兵、职工、家属和老干部进行了认真清理排查,做到了防患于未然。组织开展了“经常性捐助”活动,共为灾区人民群众捐款 25 829元,捐物1 848件。围绕落实江泽民主席科技强军人才为本的思想,狠抓官兵素质的培养提高,组织 124名干部参加了佳木斯大学函授教育,为97名士官办了大专函授,为 295名士官办了中专函授,探索适合边防部队特色的文体活动,一个边防团队的“雪寄奥运”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做专题报道。军分区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军先进单位。
【战备执勤】2001年,军分区坚持把维护边防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边防执行条例》,通过各边防连队成立边防政策辅导中心,开展辅导咨询和边防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月活动,加强对边民进行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拓宽边管渠道,与乡村领导签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加大边管组织领导力度,建立了军分区、团、连三级“微机界江管控系统”。对边防执勤和边境管理的重点时期、地段、船只和人员实施跟踪管理。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参加边防执勤,坚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军警民合力治边。开展“五清四查”活动,打击不法分子。制止和处理非法捕鱼事件36起78人,非法越境和误越国境事件41起89人,收缴非法渔船68只、网具500 余米,清理江边“三无户”17家63人。杜绝了重大涉外事件,一般涉外事件的起数和人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60%和61%,有效地维护了边境稳定。
【科技练兵】2001年,军分区着眼未来局部战争特点,重新修订了军分区和团队两级作战预案和保障计划,充实完善了作战资料数据库,建立了科技练兵激励机制。军分区代表省军区完成了总部赋予的新《纲目》试训论证和编撰任务,被总参谋部评为编修全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先进单位。为适应实战要求,以“四新”为重点,加强了参谋“六会”基本功训练和战术理论、外军知识、战法训法的学习研究,军分区组织撰写的 4篇学术论文被刊登在全军性期刊上。军分区机要科参加省军区组织的专业技术竞赛获得个人单项第二名,两个单项第三名。利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圆满完成了“重点城市人民防空”及军分区本级和导调边防团首长机关带实兵的“边境地区要点防御战斗”两次大型演习任务,提高了军分区和边防团首长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及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军分区和团队侧重“两官一员”专业训练和指挥、组训、管理能力的提高。培训各级各类干部骨干和教练员7期207人,统一了12个项(类)29个科目的组训方法和教学程序。基础训练稳步发展,指导团队完成了新兵训练任务,合格率达到100%;加大对科技练兵的投入,在搞好军分区与各团队“三期网”前期建设的基础上,完成了军区至各团队的光缆线路铺设任务,实现与全军电话直拨;完成了军分区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实现了作战、演习、会议信息化。军分区、65947部队两级共投资300万元建起船艇综合模拟训练中心,首次运用网络技术将船艇操纵模拟器系统和机舱操纵模拟两部分合成一体,可完成5种型号船艇的21个训练科目,已经通过军区验收,并投入使用。65947部队还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水兵游泳训练场,并培训游泳训练骨干300多人。
【部队正规化建设】2001年,军分区坚持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总部下发的《管理教育教材》为主题,以干部、士官为重点,加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制定了《军分区机关正规化建设有关规定》,强化了机关办公秩序,为基层做出了表率。严格落实“双五”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两防”工作专抓组织和纠察队的作用,不断加大对部队的监控力度:在人员管理上,突出干部骨干八小时以外的监控;在枪支弹药管理上,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驻库值班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在车辆管理上,重点加大对司机队伍的管理,认真落实车辆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保密规定,加强对军分区部队计算机及软盘管理,军分区机要科连续23年无失泄密事故。军分区被省军区评为管理教育先进单位。贯彻省军区基层建设会议精神,保持基层建设的正确方向。促进了军分区部队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后备力量建设】2001年,军分区加大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的工作力度,在全部实现达标的基础上,夯实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基础。贯彻中办发24号和黑办发10号文件精神,全区74个乡镇武装部全部配齐了专职部长,武装助理编配率达 80%,基本达到了机构专设、编制专列、人员专配的要求。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突出抓了民兵“三队一网”建设,进行合理编组,配发装备器材,保障经费使用,完成训练任务。“三队”专业对口率达到 75%以上,经训率达到100%。民兵工作图板统一制式,民兵工作“七簿册”全面规范。按照省军区“四会”、“三能”要求,积极组织民兵军事训练,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和应急分队训练质量明显提高。按照省军区要求,完成了战争动员潜力调查和储备,成立了佳木斯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常设办公机构,并顺利展开工作。边境市(县)开展的民兵“两日勤”活动,有效地配合了边防团队的边境管理。内地县(市)人武部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农业强县的战略构想,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民兵为主“民兵林”、“民兵水稻示范田”、“军警民一条街”、“国防一条街”及“平安小区”、“文明小区”建设更加活跃,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勤、装备工作】2001年,军分区为适应后勤工作战略性调整,投资7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库(室)、各团队卫生队、手术室、驻地道路及环卫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加快后勤人才培养,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有 33%的后勤人员达到“四会”教练员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战时各种后勤保障预案。加强了战勤理论研究,有10篇学术论文被《陆军船艇》、军区《后勤工作研究》等杂志刊用。巩固了人武部定点医疗保障、边防油料保障、军分区和人武部伙食保障、商业服务4 项社会化改革成果,成功地试行了军官服装货币化供应机制。落实军区房改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了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大力发展绿色农副业产品,部队两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区部队产蔬菜28个品种53.5万公斤;粮豆95万公斤;养牛(羊)129头(只),生猪1 636头,家禽3 820只,产禽、鱼、肉、蛋22.5万公斤,年人均115公斤。肉菜自给率达到了 89%和100%;人均创收达520 元。落实新的《食物定量标准》,所有伙食单位全部达到了“五化”和“餐桌六有”标准, 85%达到先进食堂标准。加强财经管理,实现了全区团以上单位预算收支平衡率、经费足额到位率两个100%;开展财务管理达标活动,生活费规范化管理达标率100%。强化《装备条例》学习,组织编写装备知识 100题。军分区投入60万元改善装备的保管条件,“四防”、“八有”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按照武器装备“三化”达标要求,突出抓了装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了“布局合理、管理正规、安全可靠”。各种武器的配套率为94%,完好率为95%,分别比上年提高3%和5%,全区武器装备管理达到了军区规定的“三化”标准。有2个团队被省军区评为“三化”达标创优先进团级单位,有5个分队被省军区评为“三化”达标创优先进单位。开展民兵装备“红旗仓库”评选活动,军分区 6个独立仓库全部达到“红旗仓库”标准。加强对弹药、地爆器材安全管理,落实了管理责任和措施。狠抓装备骨干复训,提高岗位专业技能。 65947部队开发研制的两项革新成果分获军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有3人被录入军区车船工化装备个人技术尖子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