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综合

经济概况

农业

农业综合



  【种植业结构】2001年,市农业局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全市农村计划内粮豆薯总面积710万亩。其中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占9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168.8万亩,比上年增长5.3%,其中特色品种种植面积占40%;饲料饲草面积28.8万亩,增长1倍以上。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的80:18.7:1.3调整为78.2:18.6:3.2。绿色食品基地种植面积148.8万亩,比上年增长13%。其中水稻50万亩,大豆50万亩,玉米15万亩,小麦20万亩,杂粮、经济作物、蔬菜和山产品分别种植1.0、6.0、6.0、0.8万亩,生产总量达51.45万吨,占农业总产量的21%,实现总收入10亿元。全市各地农村建设种植业各类示范区面积 175万亩,推广各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近30项。其中水稻超稀植面积84.5万亩,钵体摆栽面积22.8万亩,玉米保护地面积 16.65万亩,甜菜纸筒育苗和覆膜面积2.27万亩,测土配方面积178万亩,化学除草面积605万亩,优良品种面积占90%。全市农村粮食总产达50.1亿斤,比上年增长7亿多斤,农村人均实际收入 2 900多元,比上年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产业化经营】2001年,市农业局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以畜牧业为重点的农村多种经营产业。畜牧业以发展生猪、肉羊、白鹅为重点,强化基地建设,推进规模饲养。全市生猪饲养量达160万头,出栏85万头,比上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34.5%和 28.2%;黄牛饲养量达47.5万头,出栏肉牛12.8万头,分别增长20.2%和15.5%;山绵羊饲养量达43.6万只,出栏肉羊12万只,分别增长11%和22.6%;家禽存栏700万只,增长4%;奶牛存栏4 180头,增长8%;肉蛋奶产量达13.6万吨,增长11.5%;渔业养殖水面24.5万亩,其中名特优养殖面积3.8万亩,绿色养殖面积400亩,综合养鱼面积4万亩,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林业突出八大重点工程建设,全市完成造林21.56万亩,超过省计划的1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已形成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白瓜、甜菜、蔬菜、生猪、肉羊、大鹅、山野菜、特种鱼、浆果、矿泉水等14条有代表性的产业经济链条。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种植面积 481万亩,畜产品基地养殖量达到 246万头(只),加上渔业等产业,共带动农户15万户。全年签订各种农产品订单39.2万份。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累计获得30个国家和地区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缴税金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2%、10.9%、11.3%和 11%。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工商建运服各业全面发展,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全市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4.1万人,比上年增长10.2%。
  【为农业服务】2001年,市农业局协调各涉农部门,围绕建设农业强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环境,强化管理,搞好服务。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6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5万亩,新增和整修达标江河堤防 150公里。共完成土方2 500万立方米,新打抗旱井1 913眼,解除作物受旱面积 300多万亩。农科技推广应用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市里确定的21个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全部落实到位,优质品种落实面积达95%,水稻大中棚育苗面积达60%,大田播种及水稻育苗、插秧均采用新技术,全市耕作、施肥、用药等均按技术规程进行。全市推广重点先进技术21项,面积为2 142亩,总增粮豆 9.75亿斤,提高经济效益 10%。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经济管理。各县(市)、郊区清理了土地,核实了计税面积,测算了常年产量,预算了开支计划。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减轻农民负担,坚持预算审批,全市村提留、乡统总额9 178万元,仅占上年人均纯收入3.38%,比上年下降 0.3个百分点。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全市已化解不良债务11 770.9万元,占债务总额的 14.9%。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对1 000个村的帐目进行审计,审计金额达 21 440万元,查处违纪资金1093.4万元。落实成本合算点37个,成本合算户 370户。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出动法律宣传车5台、300多人次;印发学习资料 400多册、传单5 000多份;举办培训班 5期、培训200多人。组织执法人员检查种子商店60多家,抽查种籽品种100多个,处理种子违法案件23起,罚款2.97Y元,责令停业 5家。检查农药商店60余家,抽查农药产品质量44种,处理农药违法案件 2起,罚款7 374万元,查封场外经营业户5个,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4件。检查肥料经营单位60余家,查处肥料违法案件5个,罚款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