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
农业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2001年,市农业开发办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力度。全市共完成项目17个,总投资4 108万元,其中国家和省投资2 539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 8.6万亩,其中旱改水5.8万亩。完成土石方337.7万立方米、砼10 708立方米,开挖支以上沟渠 203.9公里,铺设道路95.6公里,建支渠以上建筑物68座,新打机电井100眼,建排灌站2座,购置农机具196台(件),建晒场2 500平方米。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建温室大棚76 630平方米,建畜禽舍3 8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69台(件),购置畜禽1.2万头(只)。在农业开发工程建设中,实行招投标责任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和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制,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认真做好农业开发资金管理工作,协助财政部专员办对1999—2000年农业开发资金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2001年财务质量年”活动,加强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法制建设,使全市农业开发资金的投入、使用、回收实现了良性循环。
【编制“十五”规划】2001年,市农业开发办组织编制了《佳木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规划》。“十五”期间,全市土地治理项目 150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大部分发展节水)88万亩,专项生态工程建设7万亩,优质粮食基地41万亩,优质饲料粮基地6万亩,节水农业示范项目8万亩。多种经营种植项目10万亩,养殖项目中水产养殖2 130亩,畜禽养殖(羊单位)40.2万只,加工项目9个。高新科技示范项目16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9.6万亩,总投资76 59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 009万元,地方匹配20 704万元,自筹资金11 524万元,贷款21 361万元。抓好2002年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把好质量关,保证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全市共向上争取农业开发项目21个,其中土地项目12个,多经项目 5个,科技项目4个。总投资5 75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投资3 540万元,市县匹配589万元,自筹资金1 091万元,贷款489万元。
【绿色食品基地建设】2001年,市农业开发办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以同江绿色水稻基地、同江、富锦优质大豆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增加了新开发水田项目的科技含量。推广应用96177、龙粳8号、空育131、富士光、系选1号等水稻良种。实行大中棚工厂化育秧,应用超稀植、宽窄行、机插深施肥、钵体摆栽、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项目区水稻(含绿色食品水稻)亩产达500公斤,最高亩产600公斤;优质水稻和绿色食品水稻销售价格每年高出一般水稻0.1~0.8元。市农业开发办同农科研、水稻研、东北农大、省科技推广中心等科研部门建立了广泛联系,依托科技力量建设农业开发科技示范园区,为农业综合开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1年,市农业开发办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提出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措施。指导思想从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向创优质高产高效转变。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两减两增”,即减少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水稻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养殖业以发展猪、牛、羊、鹅为重点,水产以名优特鱼为重点。积极扶持龙头,延长产业链,增加了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同江市 4万亩水田种植了绿色食品水稻,其中 1万亩水稻获得了欧盟有机食品监测证,与外商签订了商务合同。农业开发项目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占全市绿色食品种植规划面积的 25%。同江市开发的泥鳅养殖基地建成越冬池 120亩,改造自然泡养鱼水面1 000多亩,总规模达到350吨的生产能力。同江市黑熊养殖初具规模,年产熊胆干粉60公斤,年产值 120万元。还开发了熊胆酒等系列产品,桦川县养鹅和富锦市种鹅养殖基地与厂方签定销售合同,年养殖大鹅 5 600只,初步形成基地龙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