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气象
【气象测报】2001年,市气象局增强气象信息服务能力,基础业务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测报质量为 0.O‰。消灭了错情,无重大事故发生,全市气表审核无错情,上传时效达100%。农业气象观测质量为 0.0‰。针对上半年气候异常、春季低温多雨、夏季持续干旱的严峻形势,市气象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佳木斯市2001年度农业年景分析》、《我市前期气候条件、近期天气预测及生产建议》、《春季低温多雨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及建议》、《当前我市旱情及近期天气分析》等重要气象信息,为市委、市政府指挥生产、抗旱抗灾决策提供依据。实施重大天气预报统一会商和重要天气信息全市统一发布制度,采取超常措施,为市政府领导提供多期重要气象信息。全市各级气象台站普遍强化服务功能和手段,组织力量密切监测天气变化,科学分析气候状况,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在春播期间,各地根据气象预报,采取相应措施调种农作物品种,保证全市播种工作顺利完成。在初夏久旱无雨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各级气象台站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服务和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全市人工降雨作业高炮增至54门,实施联网、联防增雨作业,取得较好效果,使全市大部分农田旱象得到缓解。为“三江国际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及“全省防汛抢险演练”等重大活动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科技服务】2001年,市气象局组织全市各级气象台站为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气象科技服务。利用科技大集、科技宣传周等形式,积极开展气象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气象科技人员走乡进村到户,面对面为农业生产和农户服务。市气象局服务中心与联通公司开展手机气象短信息服务业务,首开移动电话气象信息服务先河。上半年全市气象科技服务总收入 65.08万元。部分市县气象局在 “121”电话系统增加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服务项目,扩展了气象服务新领域。各气象部门创建气象科技产业,全市电视天气预报广告联合体初见成效,广告上版率达 95%以上。其它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市气象局利用闲置房屋引进名犬培育中心和渡假村、鱼池、鱼馆等项目已宏张营业。全市科技产业总收入达 16.81万元。全市农业经济信息网全面开通,市县普遍建立信息平台,上网农业经济信息 300条,运行效果良好。进一步加大防雷工作管理和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周期检测质量,受检单位 216个。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市政府办公室以法规性文件下发《佳木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及竣工验收管理程序补充规定》,将防雷工程列入该管理程序中,使防雷工程图纸审批、分段检测、工程验收等项工作有较大突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工作】2001年,市气象局围绕工作创新做文章,在科技、改革、管理、用人、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组织专业人员,拿出专项资金,专项研究气象测报和科技服务方面的10个专题,探索气象科技创新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推进全市气象系统改革,在业务和科技产业部门实行政绩挂钩分配机制,提高全员工效和职工的积极性。研究内部管理的新思路,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市气象局《议事规则》、《行政公文管理规定》、《调研工作实施方案》、《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督办工作制度》和《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方案》,推进了管理工作的改革,提高了各层次的科学管理水平。严格干部管理,实行用人公示制,在提职、评优等工作中累计公示10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启动全员岗位培训工作。选派优秀科技人才到大专院校深造,派业务骨干参加国家和省局组织的各类研修班、学习班进行培训和提高。还在局内举办了分组网、计算机使用、地面程序、一般站发报、预审员、营销知识、防雷技术、决策服务、网页制作、行政执法、行政公文等各种学习班,提高了气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为基础业务及科技产业再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