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联社
供销联社
【经济效益】2001年,市供销联社组织全市各级供销社认真落实扭亏增盈目标,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实现扭亏增盈。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实现60 400万元,同比增长12%;盈亏相抵实现净利润10万元,同比增长20.5%;上缴财政税费 354万元;招商引资额完成5 500万元。其中市直完成3 200万元,比市政府下达的计划指标30万元多完成3 170万元。
【市场经营】2001年,市供销联社以市场经营为主导,保障农村供应。克服化肥市场多方竞争、企业无资金进货、化肥差价低等不利因素,采取多方筹资、调整价格、优化服务等措施,开展总经销、总代理、联储联销、代储代销和连锁经营,主动发展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稳定了化肥货源,销售化肥8 万吨,满足了全市农业生产的需求。
【体制改革】2001年,市供销联社出台了《市社直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因企制宜进行改制、改组和改造。重点实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全系统所属企业 154个,已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的13 个,合伙制或个人为主企业14个,股份合作制企业9个,拍卖出售 2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323 194人,占社属企业职工总数的30%左右。全系统县以上企业改制面达到 33%。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需要,调整、重组、规范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村屯合作服务站,新建村级合作服务站200个,全市累计达732个,巩固了农村供销社的经营阵地。实行开放办社。将民营佳木斯市三江技术研究所和三江平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吸纳为市联社成员单位。召开全市种植台湾农友名优特瓜菜现场会,使三江新技术研究所的新技术和新品种在52个市、县被农民广泛采用,种植面积达13 000多亩。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大力推进企业资产经营。富锦废旧公司利用闲置场地进行综合开发,秋林公司出售橱窗使用权和黄金地段,汤原香兰供销社进行房地产开发,桦川县供销社实施资产重组,市直商贸公司坚持改造与招商同步,果品公司加强果品批发市场建设,市社机关、果品粮油公司及部分县(市)、区供销社利用办公楼、闲置场地、库房搞房地产开发等资产运营取得显著成效。全系统开发面积达56 200平方米,实现固定资产增值 1 000多万元。形成房地产开发、资产置换、建养殖场、对外出租等多种形式的资产经营格局,为全市的供销企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农业服务】2001年,市供销联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为农业服务这一工作重点,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绿色食品生产,落实种植面积7.75万亩,比责任状超额完成种植面积0.75万亩;实现总产量 5 190吨,总销售收入 2 924万元。市直畜产粮油公司为搞好“两豆一毛”(红小豆、芸豆、羊毛)经营,与富锦、同江、桦南、建三江、宝泉岭农场等地试种订单农业,提供优良种籽,建立生产基地,并同青岛、大连、北京等地有出口能力的食品加工厂签订了销售合同。富锦白瓜专业社在保持白瓜种植面积10亩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与国内 4家农产品市场建立了购销关系。市供销联社系统规范和完善专业合作社 102个,入社农户达23 000户,产值7 400万元,助农增收2 000万元。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10个,实现销售收入11 545万元,利税 260万元,在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