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佳木斯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效益】2001年,黑龙农药化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 12 023万元,比上年提高38.4%,其中农药产值6 892万元,比上年提高102%,占公司总产值的57.3%。农药出口 2 296吨,同比提高140%,创汇3 500万元,同比提高 78.7%。完成工业增加值1 955.2万元,同比提高3.3%;完成销售收入10 432 万元,同比提高11.7%;实现税金578.7万元,上交税金630.7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同比提高150%。
  【企业改革】2001年,黑龙农药化工公司继续深化企业内部经营承包工作。重新修订了对下属分厂、车间部门的承包指标,承包经费按可比口径计算费指标比上年下降 15%。农药分厂指标调整后,加强工艺、设备和消耗管理,总产量达到4 198吨,同比提高 156%;原材料消耗平均降低5.69%,增收节支300万元;产品成本降低677.3万元,下降了 4.6%。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减员增效。机构设置由28个门调整为10个部门 2个公司,定员定编由1 847人调整为1 620人,管理人员由285人调整为 163人,中层干部由100人调整为46人。成立下岗职工培训中心,对暂时下岗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为再次上岗创造条件。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制定和加强了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年内又有75名职工进入市劳动力市场,累计已有 299名职工进入市劳动力市场,并对18名违反劳动法规的职工予以除名处理。积极进行深化国企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拟定了国有资产逐步退出的实施方案,经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后,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46位股东出资100万元,组建了民营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管理】2001年,佳木斯黑龙农药化工公司坚持把班组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班组建设知识培训,在岗职工受教育面达到100%。进一步强化对班组基础工作建设和效益的考核,完善了考核责任制。全公司有 116个班组达到了合格以上班组标准,占班组总数81%,其中 7个班组被授予标兵班组称号。127名职工在班组建设中获得晋升或浮动工资的奖励。开展科室竞赛和“三比”(即比工作、比技能、比贡献)竞赛,对优胜者予以奖励,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强化劳动纪律监督、检查机制。实行全员佩戴名签上岗制度。共查出违反制度挂名职工17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规范了劳动人事管理,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投入20多万元,对原有进行孤岛性使用的微机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微机管理形成局域网络,并升级为全方位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加强IS09002质量体系建设,通过了北京“世标”公司的复检验收。向管理要效益,大力开展节约挖潜工作。电站分厂针对电站浮水器铜管泄漏、影响生产的问题,组织力量研究攻关,利用秋季检修换管一次成功,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换管资金。氯硐分厂进行用硫酸洗涤氯气的技术改造,提高了氧气质量,节约资金近70万元。挖掘设备潜力增产增效,使精品酸生产能力由1 500吨提高到3 000吨,氯乙酸装置实际生产超过设计能力。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全面实行安全生产月考核制,周巡检制,全年共查出安全事故隐患 7起,其中重大事故整改达100%,没有发生火灾和重大事故,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100%;人身事故发生率同比降低20%。
  【产品开发】2001年,黑龙农药化工公司积极开展新产品开发工作。投资近20万元进行市场调研,并委托国家化工部规划院对公司“十五”期间的发展进行规划,投资800 多万元进行精品酸四期改造,使精品酸生产能力由3 000吨增加到6 000吨;投资60多万元进行了二甲四氯酸的提档升级改造工作,使二甲四氯酸含量提高到 93%以上,获取了可以打人国际市场的资格;投资40多万元开发了二甲四氯异辛脂产品;投资30多万元完成二氯酚尾气回收改造工程,取得了明显效益。
  【产品营销】2001年,黑龙农药化工公司调整营销策略,在巩固老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新用户。先后开发大庆三采、晨鸣开山、八五二白桦、双鸭山翔滨、集贤王集、哈尔滨亿滨、七台河矿业、笔架山纸厂、友谊兴海纸厂等用户,改善了市场销售形势。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际市场开发工作,多次参加世界性的农药产品博览会和订货会,增加与国外厂商的接触。并通过在国际刊物上打产品广告,走访国外客户等办法,努力拓展公司的农药产品市场。先后有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土耳其等国家的新客户进货,外销量稳步增加。进出口销售额突破3 50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72.7%,出口销售量达2 300吨,同比增长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