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



  【经济指标】2001年,市运输管理处完成运管费 1 149.8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97.45%,(影响运管费未完成主要因素是运管费由88元下调到70元);完成客附费1 258.87万元,为全年计划的111.75%;完成货附费532.1万元,为年计划的 100.02%;上缴仟各按讲度伞面完成。客运总站全年实现安全运送旅客3 391 000人,经营收入1 209万元,为计划的217%,比上年提高了121%;实现利润15万元,为计划的294%,比上年提高了121%;实现上缴国家税金56万元,为计划的254%,比上年提高了119.4%,固定资产增值80万元。运输总公司系统全年完成财务收入228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8万元;完成税金13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超额完成计划12万元。联运公司全年实现总收入32万元。机动车质检站全年完成经济收入 300多万元。
  【规费征收】2001年,市运输管理处针对货运车辆大量外流,收缴难度超过往年的困难情况,采取超常措施,加强规费征收工作。制定了《佳木斯市运管处关于加强运输管理规费征收上缴工作方案》,下发到各县(市)。对规费征缴实行目标责任制,进行指标分解,与各县(市)、区运管站及处直征费科室签订了征费目标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人头;持续上路查漏补费,对货车超载吨位补收规费,保证了规费的足额征收;上收放车权,防止个别为人情不坚持原则的行为; 对长期拖欠规费的业户通过法院进行诉讼, 强制执行。对违规车辆予以曝光,两次在《佳木斯日报》、《三江晚报》上刊登非法营运车辆,共曝光16台黑车。对全市各出租车公司的车辆及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核实,共查出偷、漏、欠费车辆 600多台,仅在治理整顿当月就增加管理费12.8万元。
  【行业管理】2001年,市运输管理处以开展“市场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强化行业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撤销、合并、整改、提高等办法,对市客运出租公司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市区28家出租车公司减少到13家。通过整顿,促进了客运出租车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展对客运企业的资质评定工作,佳运集团现已通过交通部二级企业资质认证。对各县(市)客运运输企业进行了调查,为全面开展客运运输企业资质评定奠定了基础。严把市场准人关,对运输车辆和业户实行总量控制,对车辆结构进行调整。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市区内出租汽车发展实行总量控制,在2005年年末之前控制在 2 500台以内。客运三轮车总量由上年的3 500台压缩到2 000台。对长途客车和出租车进行升级换代,对中大型客车和出租车的车型作出明确规定,凡是新上线的和以旧换新的车辆都必须按规定配置。市区长客车型符合规定的达100%,客车更新率达10%,出租车更新率达12%。抓好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评定和二级维护工作。成立了技术稽查队专门稽查违规车辆,全年共检测车辆 2 000台次,评定车辆1 054台,二级维护1 500台次。抓好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春运期间全市各级客运站安检站累计检查车辆1 800台次,查出一般隐患989台次,严重隐患59台次,当日修理车辆 503台次,限期整改530台次,强制停运13台次,有效地保证了客运安全。
  【运输市场整顿】2001年,市运输管理处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若干意见》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下力气对运输市场秩序进行整顿治理。对干扰营运市场的黑车进行专项治理,联合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对站前私自从事佳一哈、佳一双、佳一鹤、佳一富线的黑车进行重点打击,扣留处罚跑线黑车34台、市内“ 9”字头非法营运车辆71台。对莲江口镇非法营运车辆进行了专项治理,扣留、处罚非法营运车辆13台,保护了合法经营者。对假冒军车、军车参与非法营运进行专项打击,与沈阳军区军交部、省局、省征费稽查局、市征费稽查处联合行动,共扣留假冒军车15台、参与非法营运军车18台。对市属各县(市)进行多次联检,共查扣处理违规车辆82台。有力地维护了各县(市)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清理取缔残疾人代步车非法营运。制定下发了《残疾人代步机动车管理规定》,与交警支队、残联配合,为残疾人重新办理机动车代步证。办理残疾人汽车代步证118个、残疾人机动车三轮车代步证232个。扣留违规残疾人代步车 163台次。清理整顿客运市场。对佳市至大来、鹤岗、桦南、草帽、丰盛等线路重点进行稽查和专项整顿。对违价车辆进行了处罚,共处理违章客车300台,罚款5.7万元。清理整顿货运市场。对货运理货部、空车配货部进行清理,专项治理争抢货源、欺行霸市等问题,取缔了四户不符合条件的业户。对货运车辆占道经营进行综合整治。投入资金 3万元,在工农玻璃厂道口、消防二中队院内建立了货运待货停车场。同时将四平路北段及周边的待货车辆集中到工农玻璃厂路口停车场停放。专项清理整顿了危险货物运输,对10家危货运输企业重新进行了资质评定。清理整顿汽修市场。共取缔无证经营业户68家,补办营运手续32家,补办年审手续21家,取缔占道、配件修车28家。对全市出租车附属设施进行了专项治理和整顿,要求出租车做到营运牌、车门标志、顶灯和监督服务卡四统一。组织力量连续三次对全市出租车无计价器,不使用计价器进行稽查,全市 90%以上车辆都能正确使用里程计价器。清理长途客运车辆标志设施,对陈旧不规范的线路标志牌进行收缴,同时换发省统一线路标志牌。完善了一批票价表、有效灭火器、苫布等设施。对车容、车貌进行清理整顿,使长途客车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产业结构调整】2001年,市运输管理处围绕市场导向,大力调整运输产业结构,采取积极措施,做强做大佳运集团。根据市场预测分析,开展了新的营运线路。已开辟佳市一伊春、佳市一牡丹江、佳市一鸡西、佳市一七台河等干线客运线路。佳运集团改变经营战略,买断线路,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相继收购了佳木斯一伊春、佳木斯一七台河、佳木斯一鸡西、佳木斯一鹤岗线路班车16辆,实行规模垄断经营。发挥站务集团职能作用,提高站务工作质量和站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举办 2期培训班,培训40人次。佳运集团组织了首届公路客运业务知识竞赛,市客运总站和各县(市)客运站都派人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货运枢纽建设。争取到立项资金 2 000万元,完成了扩初设计方案,做好了报建和工程招、投标的准备工作。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开发。客运总站在对客运招待所、标志服加工厂、站兴计算机学校加强管理,在扩大创收的基础上,对桥南商贸批发市场进行了扩建、改建。开辟10处路边门市。运输总公司加大对佳联出租车公司的投资力度,贷款200多万元购进出租车,与250多台出租车建立了联营挂靠关系,重新组建了货运车队,联营挂靠车辆76台。同市人事局干部疗养院联办的四丰山矿泉水厂已投入生产。国汽公司已发展144条线路,挂靠客车达到261台,成为佳市规模最大的客运经营企业。佳运出租车公司新增挂靠车辆 300多台,出租汽车总量达到715台。新组建的国汽货运分公司挂靠车辆50多台。这些实体企业全年实现经济收入280多万元,实现利税近20万元。全市组建驾驶员培训学校9所。其中二类驾校2所、三类驾校6所,外县(市)基本达到每县1所驾校。全市共有封闭教练场地8个、教练车150台、教练员近200人,全年培训驾驶员800人。全市共有机动车质检站A级站一家、B级站四家、C级站一家,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全区的检测体系。为了减轻经营者负担,出台优惠政策,经物价部门批准下调部分费税。出租车标金由每年5 000元下调到3 000元,其它费用每车每年减负额度达1 700多元。
  【优化服务】2001年,市运输管理处实行政务公开,将开业条件、审批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处罚标准及处罚依据的图板和运政人员照片上墙,公开作出 7条承诺,召开恳谈会,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高了服务时效和服务质量,树立了行业窗口单位良好形象。并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促进行政建设。抓好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举办了两期运政人员培训班,培训170余人。规范检查执法人员行为,共上路纠查4次,对不文明执法的执法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对 8名违纪稽查人员进行了处理,杜绝了乱收费、滥罚款现象的发生。开展争创“优质服务杯”活动,提高文明行业创建水平。市运管处、客运总站、机动车质检站获得全国道路运输系统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