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
邮政
【经济指标】2001年,佳木斯市邮政局实现业务收入10 230万元,增幅达15.10%,人均用邮达到125.37元,业务收入比分营初期增加了4 476万元,翻了近一番。人均劳动生产率7.2万元,比分营初期增长3.5万元,增幅94.6%。全区实现顺差 500万元,比省局下达收支差额计划超额150万元。
【网点建设】2001年,佳木斯市邮政局进一步加强网点建设。投资 2 000余万元,购置了佳南所、松桦所、云峰所、南岗局、和平所、德祥所、报刊批销、速递礼仪、千禧大厦等新场地,新增营业面积 4 000多平方米,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实力。报刊零售新营业场地启用后,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倍多。重新装修改造邮政大厦和所有支局网点。统一牌匾、标识,安装电子显示屏,更换防弹玻璃,配备新式点钞机,增强了邮政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树立了邮政企业形象。同时对电梯、水暖、消防、电源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更新了市内转趟车、取款车,新建 215平方米特殊修理车间,加强了安全工作硬件设施建设,使局容局貌焕然一新。
【企业改革】2001年,佳木斯市邮政局深化以“三项制度”为重点的改革工作。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效益工资挂钩考核办法,挂钩考核比例占基本工资的 70%。严格执行月考核分配制度。在用人制度上进行公开竞聘,先后 5次对24个管理岗位实行公开竞聘,有近百人次参加,有15人通过竞聘走上管理岗位。其中有普通职工8人,并有3 人是以劳务工身份被聘用的,有3人通过竞聘走上县局副局长领导岗位,原中层干部有 6人落聘。在用工上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先后在储汇营业分局、中山营业分局实行竞争上岗,并配套实行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在体制改革方面实行专业化经营,确立了储蓄等7个专业的专业化经营雏形,组建了9大专业,设置了投递、营业两大平台,并成立了营业局。下放用人权、经营权、二次分配权等相应权力,实行模拟企业运行。结合经营体制改革建立内部结算中心,加强核算工作,定岗核编裁减冗员。进行中心局体制改革,优化生产作业组织,共裁减人员 212人,封存车辆36台,节约人工成本支出30余万元。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减人、封车、压支出”的目标任务。同时通过网络优化、加强设备整治、提高邮运设备完好率和维修及时率等措施,运行成本支出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稽查、审计稽查、业务视察、储汇稽查、行政监察等各项管理工作以及市管县工作等诸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业经营】2001年,佳木斯市邮政局突出重点抓好经营工作。紧紧抓住储蓄、集邮、报刊发行三大骨干业务,支撑经营工作大局。把动态优化和调整业务收入结构立足于储蓄等高效业务的持续发展上,保证足够的成本费用支出来增加必要的通信能力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发展广告、速递、电信、快运等竞争性业务,以提高企业业务收入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努力提高各项业务的创收、创利水平。以集邮业务为例,全年预计完成 1 612万元,其中邮品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 379万元,票品比例达1:5.6,保持了30%的毛利率。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传统营销向市场营销的转变,全员营销向专业营销的转变,单一专业营销向专业联合营销的转变。突出重点业务、重点环节、加快业务市场开发、实行专业化管理和经营,增强企业对市场信息反应的敏感性。充分发挥经营体制改革后各专业直接面对市场的优势,通过加强专业营销队伍力量、制定各种专项业务发展鼓励政策、配全配强各类设施以及推出节假日营销、上门推销、速度服务等各种营销方式和手段,使企业营销工作更具综合性和系统性。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领域,顺利发展。
【多种经营】2001年,佳木斯市邮政局结合邮政独立运营后的实际,确立了多种经营产业“讲求效益、适度发展”的策略,强化管理,增加积累,重点投入,促进产业规模和创利水平同步增长。通过优化调整产业项目,使鑫都熟食、鑫都面食成为独立产业;通过商品注册、严把质量关、扩大对外宣传等措施,进一步发展了鑫都品牌,提高了知名度和信誉度;通过对经营项目调整和环境改造,保持了酒店业常盛不衰;通过加强利润考核,引入竞争机制等措施,锻炼了印刷厂等产业在市场上独立生存的能力;通过采取多种经营与主业连锁经营的方式,促进了主业和多经信誉的提高,带动了业务发展。多种经营产业实力壮大,盈利水平达到 1千余万元,构建了多经基地,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