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保目标管】2001年,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摆上突出位置,强化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牵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统一监管,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实行工作目标管理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健全目标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调整充实环委会成员单位,细化分解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明确市长、县长、乡镇长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对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环保工作负责的环保目标责任。主管市长与六县(市)、五区政府主管领导及环委会成员单位领导签订了2001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各县(市)、区也分别与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签订责任状,全市形成从市长、县(市)、区长到乡镇长、村长的目标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把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实行评优晋级一票否决。市政府把全市环境保护年度计划纳入全市国民经济计划,修订完善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与发展决策,通过召开公众听证会、专家论证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市政府设立了建设项目审批大厅,市环保局指派专人每周定期参加市审会,全程参与全市一站式审批服务,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充分行使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推进了环境保护社会化进程。
  【工业污染治】2001年,市环保局以推动全市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为重点,加大管理与服务工作力度,把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强化各项稳定达标措施的落实。继续推行和完善驻厂员制度,重新修订了环保驻厂员工作条例,健全了周报表、月汇报、季度小结制度,32名环保驻厂员深入重点企业,蹲点办公,对全市 180家工业污染源中的27套水污染处理设施、 159套大气污染处理设施,实行全天候监督监控,保证了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率100%,全市 175家达标排放企业无一反弹现象发生。大力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复核、复查工作。下发了《关于全市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状况公报》、《关于加强工业污染源管理的通知》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复查工作方案》,对5家2000 年未达标企业下达了2001年达标排放时限通知,对全市 180家工业污染达标排放工作进行全面复查,向全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巩固了达标排放成果。制定了“十五”期间总量控制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排污变更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充实完善污染物排放动态管理档案,加强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关闭,削减了全市排污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举办培训班,进行节水工艺和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的技术培训。市环保局与有关部门配合,在有基础的企业中开展了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试点工作。通过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和监测,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考指标中二氧化氮控制在0.021mg/N立方米,二氧化硫控制在0.016mg/N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控制在0.070mg/N立方米,均明显好于上年。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地面水达标率达到81.94%,区域噪声控制在54.1分贝,交通噪声控制在69.6分贝,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之内。
  【生态环境建设】2001年,市环保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全面启动生态市创建工程。确定了生态市建设发展目标,组建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市建设工程专项推进组,组织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出台了生态市建设工作近期要点,编制了《佳木斯市生态市建设纲要》(草稿)。围绕贯彻落实《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对全市20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管理机构重新审核和全面清理工作,对1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提档晋级工作进行全面复查,全面推进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大规模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共查处各类违法事件40余起,收缴、送放林蛙 360余斤。投入资金40余万元,强化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以同江市 170余公里沿江生态保护系统为主的湿地类型环状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市(县)、乡、村、户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生态示范体系建设经验,引导生态示范区建设向点、线、面逐步成片方向发展。在已建成的同江、富锦、汤原生态示范区规范化建设基础上,组织开展桦南、抚远两个省级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及申报工作。编制完成了《桦南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并上报省环保局,抚远县建设规划正在积极编制中。截止年底,全市各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试点总面积达到 1 579 250公顷,占全市农村土地总面积的 48.3%。组织开展了同江市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生态监理试点工作,环保、公安部门配合联动,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共清查处理非法毁湿开荒事件十几起,查处没收小网栏、张网等禁捕鱼具20片,收缴捕鸟拉网1个、鸟笼30多个、各种鸟禽200余只,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不断拓展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面积,全市落实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 177.9万亩。不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和畜禽污染防治力度。在小城镇建设中认真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验收和复查,在全市乡镇企业中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对 5家乡镇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强化退耕还林、还革、还湿、还沼工作力度。全年退耕还林69 677亩,退耕还草60 000亩,改良草原80 000万亩,还湿75 000亩。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全市 6县(市)5区1 429个行政村,引导和推进养殖场实施畜禽粪便积造有机肥变害为宝综合利用工程,全年全市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量 7万余吨,畜禽粪便还田率达到95%以上。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2001年,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纳入为市民兴办的26件实事之中,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居民居住环境保护办法》为主线,开展全市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成立了城市综合整治专项推进工作总指挥部,下设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文化市场和食品卫生 4个分指挥部,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市城市环境管理秩序综合整治专项推进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违建取暖锅炉清理整治工作,全年共改造锅炉50余台,在全市餐饮洗浴业中开展型煤推广工作,有效减少了低空大气污染点源。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市机动车节能及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全年共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350个。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噪声综合整治月行动方案》,组建噪声综合整治小分队,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和文化娱乐噪声进行了突击夜查,对7家超时施工的建筑工地和4家超时营业的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了严厉处罚。高考期间,在全市所有考场临街路段设置机动车禁鸣标志,设立环境噪声监督岗,为高考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与考试环境。市环境信访中心开通 190热线服务电话, 出动 190环保服务车,实行 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各类噪声扰民投诉。结合“4.22”世界地球日开展清理白色污染活动,全市共捡拾白色塑料10余万斤。加大推广使用环保餐盒的监督检查力度,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全年没收发泡餐盒 2万多只,有效减轻了市区白色污染。
  【环保工程建设】2001年,市环保局结合城市基础设施的扩建完善,开展环保工程建设。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市容市貌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模范小区规范化建设。对小区内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恢复了小区内公共用地和绿地,开展种草种花植树绿化活动,实行垃圾袋装化,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保证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同时强化环境监测和环境信息建设,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圆满完成了城市地面水调查、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等各项例行监测工作任务,及时向省、国家上报环境质量、污染源信息年、季、月报,发布50期空气环境质量周报。启动了环境信息二期工程建设,建立了环境信息数据库,通过了省局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检查验收,为建设环境信息网络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环境保护执法】2001年,市环保局强化环境保护统一监管和环境执法工作。加强环保监理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市规范环境行政执法行为规定》,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130套动态污染源档案,对全市230台消烟除尘设备和34台(套)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月检查季抽查,全市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达到100%。加强环保信访工作,年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204件,查处率和结案率100%;接办人大议案13件(次),政协提案 3件,办复率100%。认真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把环保审批关。市政府把市环保局列为市审会成员单位,定期组织召开市审会联席会议,对与环境有关的项目进行评审。在21个新建项目审批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认真履行“三同时”手续,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环保宣传教育】2001年,市环保局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立足于宣传教育与环保实事、好事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在“4.22”世界地球日,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文明办、教委、工商等部门共同发起了“建设生态市绿色环保文明系列行动”,组织全市大中小学生和机关干部开展了向白色污染宣战活动,在全市青年团员中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和“从我做起,保护环境”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4.26”文明市民奉献日活动。结合全市首届“科技活动周”,在市中心广场设立了环保咨询站,出动环保 190投诉车和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车,展示生态资源保护宣传板,散发《黑龙江省居民居住环境保护办法》5 000余份。在“6.5”世界环境日,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科委、经贸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展示绿色产品、环保科技产品、倡导绿色消费的“佳木斯市绿色消费环保科技大集”,68家企业参加了大集,促进了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同时,结合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佳木斯大学举办了“绿色环保与申奥同行”万人传递签名活动。在中小学校中开展了“环保小卫士”、回收废旧电池、认养绿地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意识教育,营造了浓厚的环境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