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整治市场经济秩序】2001年,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大整治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深入开展 12315中心、经济检查大队、基层巡查组三位一体、群众广泛参与的整顿规范工作。城区分局和各县市局全面推进巡查制。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成立48个巡查所、 118个巡查组,市场巡查人员达到390 人。市局统一制定工商所职责规范、工作制度和有关经济户口管理的各种表簿卡册。全系统共投入50余万元用于三级“12315”网络建设,建立了市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县(市)区11个 “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和市区12个基层所消费者申诉举报站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10项工作制度。整顿规范了市场准入行为。全市共年检各类企业8 517户、个体工商户 37 459户、私营企业1 240户,年检率分别为95%、91%、95.5%。查处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的企业722户、个体工商户366户、私营企业47户,查处超范围经营个体工商户97 户。清理前置审批项目不规范企业 354个,清理煤炭生产企业147户,清理无照经营业户 306户。整顿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开展红盾打假护农、整治农资市场专项战役。查处违规经营农药15 100公斤、种子35 700公斤、化肥1 545.8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4 万元。开展整顿规范商标专项战役。在全省率先开展注册商标的整顿和商标办案重点联系点工作,整顿和规范商标印制企业。同 120户个体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建立了联手打假网络,建立了注册商标保护协议,为北方佳宾等10户企业打假,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全系统共查处各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108起。打掉假冒侵权点12个。查处印制侵权商标标识685万套(件),查处侵权商品价值368万元。查处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集团侵犯佳市北方佳宾集团“一帆风顺”商标专用权案件,案值 500多万元。开展商品市场专项整顿和规范。狠抓了节日市场、肉类市场、饮品市场、电脑市场、光盘市场、旧服装市场、酱油醋市场、矿泉水市场的市场管理。重点整治报废汽车拆解拼装市场和经销发泡餐盒、超薄塑料袋等不法行为。查处场外黑屠宰点18个,查扣乱宰生猪210头、肉牛16头、市场未检疫肉1 200公斤。开展反误导、打虚假专项战役,广告平均违法率由23.4%下降到13.2%。开展查处利用合同违章违法行为。对商业活动委托代理行为、利用假信息骗取钱财行为及粮食、化肥、种子等买卖合同欺诈行为进行整治,对印制、销售合同文本和抵押登记行为进行规范。现场监督拍卖20 次,监督涉及金额2 270万元。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农村电力、邮政等行业的限制竞争和垄断市场违章违法行为,进行重点监管和查处。先后查处了汤原县竹帘信用社向农户以肥顶贷、汤旺电业所向农民强制搭售电用材料、广东培正药业有限公司和农场总局烟酒公司糖酒部的商业贿赂案,市郊区农电局强制购买指定商品案及市郊区西格木信用社、大来信用社不正当竞争等案件12起。整顿规范自身行政执法行为。重新修订10项廉政制度规定,推行待岗制、违纪公示制和违纪连带责任制。对 8名违犯纪律人员进行了处罚。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 737起,罚没款151.2万元,案件审核率、合格率均100%。积极做好办管脱钩工作。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有自办市场10处,其中市局 3处、县(市)局 7处,市场总建筑面积30 693平方米,固定业户2 568户,市场总投资1 848.9万元。根据省局有关部署要求,均已按整体转制、公开出售、移交地方等方式,基本完成了脱钩任务。
  【为经济发展服务】2001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系统围绕“新世纪、新工商、新形象”主题,开展弘扬“四种红盾精神”,树立“四个形象”系列活动。架起准入服务桥,为支持国企脱困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帮助国有改制企业完善前置条件32户,办理变更登记 746户,现场解决问题850多个,引导47户私营企业参与国企“三改”,盘活资产1 060万元。架起信誉服务桥,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服务。变单一部门推荐为全局整体推荐,加大信用工程推进力度。全市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发展到27户,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191户。发展国家级“消费者信得过”企业1户、省级29户、市级56户。发展全国百户中小重守企业1户。佳木斯冬梅集团公司等12户“重信”企业被列为免检企业。架起品牌服务桥,为支持企业创名牌商标服务。全市共申报商标注册130 件,比上年增加21件。开展创“三名”商标活动。新认定市级知名商标13件,使全市知名商标达到42件,审查通过并向省局推荐15件著名商标,创非集中认定年度推荐的最好水平。年初以来共注册商标131件,同比增长19.1%。架起解忧服务桥,为企业发展和特困企业职工再就业服务。为92户企业办理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贷款 5.8亿元。在市场开辟解困摊位 3 216个,与特困职工结帮扶对子1 613对,安置下岗职工6 245人,为再就业职工减免规费210余万元。深入开展“四帮一包”扶贫解困活动。市工商局干部职工帮扶的191户特困家庭已基本脱贫。架起会员服务桥,为联结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和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服务。共发布“消费警示”68条,发展个人会员153 379人,占辖区总人口的 6.4%。全市发展会员优惠购物和服务承诺单位151个,建立会员指导站 113个、会员工作站1 420个,会员得到优惠385.5万元。受理消费者投诉3 128起,其中万元以上投诉案件 182起,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56.15万元。架起信息服务桥,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当好参谋。在受理窗口亮出了“提供全市行业发展状况”咨询服务公示牌,提供咨询服务、引导科学选项立项;每季度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市人大、市政府等上级领导部门定期提供全市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有关数据和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咨询服务862人(次),先后为公检法等部门提供查询服务2 400余次。到2001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5 634 户,从业人员达到206 948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 248户,雇工总人数16 540人。注册资金达71.802万元,同比增长 11.25%。全市各类市场成交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 3.6%。省级文明市场达到15处。办理合同签证1 602份,总金额5.1亿元。办理抵押登记33份,涉及金额14 1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