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银行
市工商银行
【经营指标】2001年,市工商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428 936万元,比年初增加29 967万元,为省行下达年计划的103.33%;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66万美元,比年初增加53万美元,为省行下达年计划的132.5%;人民币对公存款时点余额达93 401万元,比年初增加16 760万元,为省行下达年时点纯增计划的159.62%;外币对公存款余额289万美元,比年初增加73万美元,为省行下达年计划的 146%。截止200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56 081万元,比年初减少53 137万元;剔除核销本金41 640万元,比年初实际减少 11 497万元。三项不良贷款余额199 899万元,占比43.83%,比年初纯降42 157万元,占比下降 3.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不良贷款压缩任务。实收利息14 059万元,比上年增收872万元;收息率41.22%,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银行卡交易总额114 805万元,业务收入428万元。帐面亏损 32 964万元,比计划减亏1 574万元。封闭利润亏损 20 637万元,比计划减亏1 161万元。国际业务、住房信贷、银行卡业务实现盈利568万元。
【存款业务】2001年,市工商银行抢前抓早,努力拓展存款业务。采取领导包片,机关科室包行,形成合力,揽存增储的办法,实行职责、任务、利益“三挂钩”的效绩考核机制,积极推进和扩大存款总量。市行个人金融业务科对存款情况定期进行考核通报,并按完成进度排名,营造全行人人抓存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公存工作力度,实施存款一把手工程,建立客户经理制,推进公存工作。选聘了11名市级和44名县级客户经理,集中培训后,根据需要为129户企业配备了客户经理,从其他银行争取存款1亿元。不断开辟新的途径,发展新的存款增长点,将地税局代理征收社保费户争取到市工商行。同时,采取抓信息促公关,寻找新的增长点。当得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信息后,主动抢先一步与市财政局有关部门联系,将改革后的财政核算中心建在市工商行。进行走访联谊,稳定大户存款。将重点放在百万元存款大户上,对存款大户的短期资金需求、应急款项的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使大户存款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拉动了全行总体存款业务的发展。
【信贷管理】2001年,市工商银行不断强信贷业务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落实压缩不良资产任务,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措施。加强到期贷款的预警和监测。遏止新增贷款的“出血点”,充分利用信贷管理台帐的通用查询功能,建立到期贷款预警、监测制度,实行新增不良贷款责任人制,强化新增贷款的考核。当年新增贷款全部如期收回。控制和压缩现有不良贷款存量,逐企业核查不良贷款基数,确定压缩目标和任务,采取“一厂多策”的清收措施,在全行逐部门、逐科室、逐人落实清收责任,签订责任状,实行工效挂钩办法,推进清收工作。加强到期贷款的监测管理。对符合展期或借新还旧、还旧借新条件的企业提前预警,届时转化,防止形成不良贷款。对企业因资金一时紧张无法控制不良贷款发生而又符合还旧借新条件的,多渠道为其融通资金或清欠磨帐,避免不良贷款的发生。对项目贷款重新确定合理期限,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上升。积极追缴不良透支,压缩不良资产。全年清收透支232户,追收本息43万元。核销呆帐7.45亿元(其中本金4.16亿元,利息3.29亿元)。同时优化贷款增量,支持企业发展。开展信用等级评估和统一授信工作,为科学投放贷款,合理确定投量提供依据。对所辖 764户工、商贷款企业的信誉状况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科学测算企业综合授信额,合理确定企业授信空间。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确定新增贷款的四个重点投向,即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投向有市场、有效益、守信誉的优秀企业和高效益、低风险的优质项目;重点投向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点投向住房贷款实力较强、信誉较高的大中型开发企业和有稳定职业的中高收入群体。由于贷款投向科学合理,贷款手续严格把关,保证了金融信贷质量和市工商行全年30 500余万元新增贷款无一逾期、欠息,并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为确保信贷业务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全行动员,多管齐下,上下联动,千方百计清收贷款利息。在总资产下降5个多亿、良性资产下降1个多亿、最大贷款企业佳纸集团停产的情况下,实现收息14 059万元,比上年增收872万元,收息率上升8.1个百分点。
【资本运营】2001年,市工商行狠抓内部资本运营,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加强了费用核算管理。费用支出集约管理,总额控制,挂钩兑现,收权严控。把费用细分为人力费用、经营发展费用和专项费用,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使全行费用支出比上年减少 2 174万元。建立健全财务集体审批机制和审批责任制,对重大财务收支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审查把关,规范集团购买行为,全年节约费用支出20万元。清产核资,盘点摸清家底,减少无息资产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整、完善和规范资金管理体制,增设上存、借入资金利率档次,提高了全行资金营运效益。制定了《备付金管理办法》,各支行备付金额均控制在规定指标内,日均节约资金 2 500万元,有效地降低了无效成本支出。合理压缩备付金占款,全行日均备付率1.6%左右(二季末控制在 1.28%),日均备付金控制在7 500万元以内,比上年减少6 000万元,节约成本支出 140万元。打短期资金时间差,减少利息支出。年末系统内借款比年初下降11.6个多亿,减少利息支出1 862万元。实行高息借款低息化。全年累计置换高成本借款10.23亿元,减少利息支出4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