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科技项目攻坚】2001年,市科委加大科技创新推进工作力度。共组织申报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0项,全市有32个项目获批准立项,立项率达到 45.7%。其中,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项;列入省级工业科技攻关5项、农业科技攻关 8项、星火计划项目3项(其中“抚远鲟鳇鱼人工繁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产业化项目 2项、区域重大科技项目1项、发展高新技术专项基金项目5项、信息化工程项目2项;列入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发展专项基金项目 2项,共落实资金 534万元。按照省知识产权局要求,首次向全市各县(市)区科委、市直有关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有关企业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01年省专利技术实施及产业化项目的通知》和《关于组织申报2001年专利补贴奖金项目的通知》,积极组织专利技术实施及产业化项目 7项,其中2项获批准立项,落实奖金35万元。市科委承担7项科技专项推进项目,其中建设项目 4项、开发项目3项,均在省立项。年内,7项专项推进项目均按计划进度全面完成。
【高新技术产业】2001年,市科委制定了《佳木斯市企业高新技术角暂行办法》(草稿),通过建立政策、资金等导向机制,巩固、完善和发展10户企业高新技术角。高新技术角共开发项目13项,创产值2 700万元、利税560万元;母体企业创产值 11 000万元、利税1 400万元。新批准 4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户。启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示范工程建设,新建4户CAD示范点,全市CAD示范点达到10户。原有6户CAD和1户CIMS应用企业,全部通过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验收,分别被授予国家级 CAD、CIMS应用工程示范企业称号。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初步形成子《佳木斯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对佳木斯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决定》,出台了《佳木斯高新技术开发区关于鼓励外商的投资政策》、《佳木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接受孵化企业条件,主要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区两园的启动工作。初步建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现有孵化面积 3 000平方米,开发远程孵化管理软件,实现了超越物理空间远程异地孵化,软件中的部分技术为国内领先。已接受孵化企业25家,在孵职工157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78人。在孵企业拥有专利11项,累计开发新产品15项,累计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实现产值933万元。进一步理顺规范民营科技区建设,将其纳入全市总体科技发展规划之中。开展对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筛选出 6户民营科技企业,拟报省审批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科技创新】2001年,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副市长孙喆作了题为《强化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世纪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并与11个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签定了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责任状。介绍了 2个科技创新典型经验,颁发了奖牌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励证书。在第十届三江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科技咨询服务市场”,组织25家大专院校、科技单位和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参展,展出各类科技成果90多项,咨询科技信息 3 000余条,接待咨询人员400多人次。促成科技合作签约项目5项,签约额达1 260万元。在哈洽会上促成2个科技项目签约,签定了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合作协议。并组织企业参加了2001年全国实用专利技术展交会,参展项目10项。成功举办了佳木斯市首届科技活动周。圆满完成了2000年度市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授奖项目86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22项。推荐省科技进步奖,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科技服务】2001年,市科委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分别在汤原县正阳乡、富锦市锦山镇和市郊区长青乡开展了 3次规模较大的科技下乡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有关方面农业专家通过科技展示、科技专题讲座、赠送科技书籍、发放科技资料、提供优良品种等形式,进行科技宣传、科技咨询和科技培训活动,参加人员3万人次,发放科技书籍35 000册(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0期,培训农民 2万人次。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以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为目标, 制定了《市科委“兴边富民”活动实施方案》,结合绿色食品专项推进工作,重点在饲料、肥料、沼气、北药等方面认真搞好项目开发与储备,加大了北药开发力度。“防风等中草药栽培与繁育GAP 生产基地”已列入省北药办科技计划项目。生物饲料应用生猪达到3 700头、羊1 100只,生物有机肥用肥总量达到2 500吨,建成棚室沼气5栋。对全市600个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进行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并对全市各类科研院所进行调查摸底,形成了科研院所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