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



  【食品卫生监督】2001年,市卫生防疫部门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方案》和《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打假专项联合行动的通知》、不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市政府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卫生系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方案》和《佳木斯市食品打假斗争联合行动方案》,成立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和食品打假专项斗争联合领导小组。市卫生防疫站专门成立了稽查科,专项负责打假工作。以清理整顿食品经营为突破口,实施重拳出击,做到“五个到位”。监督培训到位。召开有 100余名食品批发零售业主参加的动员大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整顿工作事宜,讲解相关专业知识,提高食品经营业户的法律意识和防范假冒伪劣产品能力。食品监测到位,在食品集中批发经营市场,采集包括肉类及肉灌制品、大米、面粉及制品、调味品、水发海产品及牛、羊副产品、粉条、豆芽、生姜、银耳、儿童食品、冷冻食品等样品 200余个,对检验出的近百种不合格产品,全部没收和销毁处理。监督检查到位,抽调市、区卫生监督人员50余名,由市卫生局领导带队对各早市、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进行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和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全市共查没假冒伪劣产品50多个品种,32 000余公斤,价值人民币25万余元。行政执法到位,对不法商贩阻碍执法工作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造成对制假、售假违法活动的高压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宣传展示到位,在全国第六个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中,举办了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参加的大型宣传活动。设立假冒伪劣产品展台,展出假冒伪劣食品40余种;设立优质食品展台,展出名优产品30余种,发放宣传单,进行宣传板、摄影图片展览并现场解答群众的问题。围绕“食品卫生与健康”主题,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共出动车辆 300余 (台) 次,出动宣传人员2 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0 000份,出宣传画廊1期,报纸宣传38次,电视、广播报导29次,在电视台多次进行了报道。对市区“三街三路”两侧的餐饮业进行了重点整顿和治理,在 412家饭店中,326家进行了整顿,取缔了食品卫生不合格的饭店111家。提高了餐饮业的食品卫生水平。
  【计划免疫工作】2001年,市卫生防疫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全市的计划免疫工作,全面通过了省计划免疫及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审评工作。全年召开 6次计划免疫专项工作会议,分别部署了全国接种率项目县、全国乙肝控制项目县、哨点医院疾病监测、计划免疫程序调整及消灭脊灰考核审评、AFP 监测、常规接种率监测、麻疹监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等工作任务,层层签定责任状。对11个县(市)区的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00多人次,对项目县进行了16次督导,审查各种报表685份,审定各种数据29万3千多个。对11个县区计划免疫及消灭脊灰工作进行了两轮检查验收。重新审定了《佳木斯市计划免疫工作长远规划》和《佳木斯市生物制品的供应办法》。对计划免疫工作的 9大项155个采分点,市、县、乡三级的计划免疫资料200多万个数据进行核定检查,检查计划免疫档案500多册。抽调各县区计划免疫工作人员200多人次,深入全市各个村屯逐人落实儿童计划免疫责任制,提高了计划免疫接种率,消灭了免疫接种的空白区。各种 AFP监测指标达到国家、省标准。开展麻疹监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进行大规模人群的麻疹、流脑抗体监测,2001年麻疹发病率为 0.46/10万,达到了国家控制标准。加强了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管理,全市儿童包括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均在 95%以上。进一步加强、完善冷链和疫苗管理,举办了计划免疫专业理论与应用技术及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培训班,各县区乡镇也层层举办了相应的计划免疫知识培训班。对下级医疗单位专业人员开展计划免疫知识培训。实行乡、村、地段计划免疫接种人员持证上岗制,有效保证了接种质量。
  【学生常见病防治】2001年,市卫生防疫部门着眼学校卫生,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各县(市)区分别制定了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考评方案、工作计划和防治规划,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建立体检卡片,对患病学生及时矫治。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及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均达100%,卫生行为形成率达 98%。学生六病患病率下降,达到省考核要求指标。其中,蛔虫感染率城市下降63.84%,农村下降71.16%;沙眼患病率城市下降66.49%,农村下降 53.88%。以接种疫苗为主的预防儿童、 青少年乙肝工程,实验组儿童乙肝感染率下降到1.62%。成立了市牙病防治和青少年视力不良防治中心,开展窝沟封闭和龋齿充填达2 000人次,龋齿充填率达 35%,对近千名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了门诊矫治。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达到预期目标,受到省考评团的好评。
  【疫情管理与疾病监测】2001年,市卫生防疫部门不断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管理工作,对11个县市区的疫情管理和疾病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重点对艾滋病、0157等传染病进行了预警分析和监控布置,对碳疽、霍乱、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对30家医疗单位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检查督导,共筛查病例8万余例,查出应报传染病343例,漏报9例,漏报率2.62%。漏报率继续维持在省内较低水平。市卫生防疫站被省卫生厅授予“疫情管理、疾病监测先进集体”称号。
  【公共卫生与放射卫生】2001年,市卫生防疫部门继续实施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对全市26个二次供水单位进行监督,监测水样 130份,监测率达100%。及时处理了一起二次供水污染事故。对全市化妆品市场进行整顿,检查批发销售企业30余户,查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15 000余瓶。放射卫生监督监测有新的突破。对市内所有医用 X线机单位进行监督监测,全年监测医用x线机62台,对全市200余名放射工作从业人员进行监测。与市卫生局执法大队配合,对口腔医院、妇婴医院私自安装、拆卸 X线机和CT机的情况给予严肃处理。对两起可疑物进行鉴定,排除险情,保护了人民群众健康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重点非传染性疾病防治】2001年,市卫生防疫部门完成了2000年全市居民健康状况监测,慢病监测和肿瘤报告的统计工作,测算出市辖区居民健康水平具体指标,对生命统计1991—2000年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共完成近 54个数据的统计运算。采用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 对1 15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监控治疗。其中,1 092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控制率达95%。全年普查监测血压4 800人次。开展了糖尿病防治工作,发放糖尿病防治手册、光盘等资料4 000多份,举办讲座10期,受教育 1 300多人次,监测血糖近3 000人次,胰岛功能测定近200人次。
  【消毒与地方病防治】2001年,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市内30家医疗单位及 3个县级医疗单位进行执法监督检查,全市医疗单位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合格率、消毒药的使用合格率、各种注射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紫外线灯使用强度合格率、一次性采血针使用率、高压灭菌监测率均达100%。对市内30家医疗单位采样消毒隔离效果进行监测,共采样500余份,合格率88.41%。其中手术室空气合格率39.62%,消毒剂合格率93.33%,无菌器械合格率91.28%,物体表面合格率95.37%,紫外线灯监测合格率99.19%。按《黑龙江省碘盐监测方案》对3个区的8—10岁人群进行监测,检查700多人,甲状腺肿大率6.I%。对盐业公司碘盐采样200多份,合格率100%;居民用户碘盐采样1 200多份,合格率99.99%。查处了一起非法经销无碘盐案件,没收无碘盐200余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