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教育学院

佳木斯教育学院

佳木斯教育学院



  【培训工作】2001年,佳木斯教育学院招生工作再创新佳绩,共计招生 708人,超出计划398人,在校生人数达到1 878人。学院设 8个专业,20多个教学班。学院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继完成新任教师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后,开展大范围的教师岗位培训。两次聘请北京教育学院专家教授来佳市做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并圆满完成了第九期中小学校岗位培训班的第三次面授任务。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院各部门加大对基层教师的培训力度,中教、初教、幼教等部门还按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分别组织了各科教学能手和最佳教师的评选推荐工作。初教部组织多家单位的教师到青岛、厦门、秦皇岛等地参加了国家数学、语文、音乐等学科的课程改革教材培训班。并完成了向省推荐选拔省级最佳教学能手的工作,评选出市级最佳教师50名,教学能手300名。培训考核全市小学各学科市级骨干教师456名。中教部组织了“菊花杯”教学竞赛,在参赛的九个县区、40所学校、54个教研组、 374名参赛教师中,评选并表彰41个集体、 190名参赛教师。普通话测试站加强了对教师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集中培训、测试 2 500多人。外语科成功地办起了脱产班,打破了外语培训只有函授班、业余班而无脱产学员的格局。外语科加强 EEC小学英语整体改革实验,坚持搞好每周二的实验教师基础英语培训及每学期教材教法培训,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水平。
  【教研工作】2001年,佳木斯教育学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教改课改为动力,搞好各项教研活动。中教部配合市教委对全市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大检查。并以评选省最佳教师、教学能手为契机,组织市辖10所高中的主管校长首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高中课改在全省保持领先势头,向全省课改办推荐的课改材料有 6篇被选中,发表在《课改通讯》第三期。初教部组织全体教研员及各学科省、市最佳教师“送课下乡”,走遍全市五区六县(市)。民教部根据朝鲜族学校的实际,针对各学科教师特点随时进行指导。并借学校教研活动组织听课,还参加朝中 “振兴杯” 教学竞赛及星火、金星等学校的校内教学比赛。全体人员共听课300节,人平均听课45节,共举办大型座谈会5次,小型座谈会18次。职教部、幼教部定期深入基层指导,向省推荐优质课比赛取得好成绩。幼教部成功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职教部通过教研活动,征集、推荐论文10篇,评定计算机软件 5件。成语识字研究中心深入实验学校,培训青年教师,建立实验基地,已在省内外建立了100多个成语识字实验班,发行实验教材5 000余套。一名教研员在《中国小学语文论坛》发表的论文《中国成语识字摭谈》被“香港国际教育研究中心”评为2001年科研成果一等奖,并被邀请到香港参加会议。
  【教辅工作】2001年,佳木斯教育学院进一步加强教辅工作。教育技术部建立较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为教学、教研活动及各种会议提供摄录像服务共计40小时,为业务部门制做复制听力音带 300余盘,为学院各部门提供摄影、录音、放音等服务30 余次。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提供语音室64 学时,提供计算机教室 214课时,还编辑了专题片《发展中的佳木斯教育学院》。图书馆发挥现有教育信息与资料的优势为教育教学一线服务,书库流通工作井然有序,图书借阅率有所提高,为广大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查阅信息的资料。学报编辑部提高办报质量,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教育领域改革的主流。坚持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五级审读制度,确保了办刊质量,共计发文92篇,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工作,落实了“九五”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的阶段性验收总结工作,对“九五”省重点课题采用了跟踪问卷的管理方法,完善和充实了院科研人员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