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富锦市

县(市)区概况

富锦市

富锦市



  【国民经济】2001年,富锦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9亿元,比上年增长 11.2%;粮食总产实现19亿斤,比上年增长18.8%;财政总收入达到11 296万元,比上年增长 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847元,比上年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 567 元,比上年增长6.8%。
  【农业经济】2001年,富锦市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水稻和经济作物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10万亩和15万亩,稳定玉米和大豆面积,下调小麦面积,实现了“二增二稳一减”的目标。巩固“种子革命”,四大作物品种由74个优化为12个,粮食优质品率达到 95%以上。发展绿色食品生产,获得1个AA级、1个有机食品和 7个 A级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产值实现1.5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重组 10个市场牵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推动订单农业发展。开展“畜牧年”活动,重点发展白鹅、肉羊、生猪和黄牛的生产,畜牧总产值实现 2.3 亿元,比上年增长5%。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418个,面积达45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达 49%。重点实施松干整治、三江平原治理和幸福灌区配套等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新增改善除涝的堤防保护面积55万亩。顺利完成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合并乡镇7个,机构和编制分别精简50%和20%,财政供养人口减少592人;合并行政村 129个,精减村干部108人,预计节省开支 690万元。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化解农村不良债务1 310万元,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工业经济】2001年,富锦市加大企业改革和挂靠引联力度,工业经济扭亏增盈取得重大进展。在全面完成35户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制的基础上,推进富拖、油脂、钢圈等 6户企业以合资或租赁的形式加入国内大企业集团。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完成重点技改项目4个,开发新产品3个。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51 456万元,比上年增长5.1%;利税总额实现2 802万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利润实现 550万元,是上年的21.8倍。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全市个体工商户突破1万户,比上年增长12.3%;私营企业发展到 209家,比上年增长10%;从业人员近3万人,实现工商税收2 000多万元。
  【外贸旅游】2001年,富锦市积极发展对俄贸易,克服明水期停航一个多月的不利因素,全年过货量达到6.2万吨,比上年翻一番;进出口总额实现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9%,均创历史新高。旅游业取得较大进展,西山荷兰山庄整体规划已初步制定,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开始启动,旅游业发展成为拉动市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城市建设】2001年,富锦市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压缩和减免收费项目,运用土地置换等办法,调动社会各方投资城建的积极性。全市房屋建设共开工22项,总面积达10.1万平方米。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 050万元,新铺和改造给水管线1 200米,排水管线 2 120米,供热管线1 300米;新修改造道路11.9万平方米;新增绿地7.8万平方米,城市整体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内引外联】2001年,富锦市牢牢把握国家政策调整和外埠大企业集团资本扩张的契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实施78条优惠政策,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措施。全市引进和争取项目64个,到位资金总额4.64亿元。总投资 2.4亿元的西山风力发电站一期工程、金锣集团租赁经营两个油厂并投资850万元新建大豆低温浸出车间、华盾集团租赁制粉厂并投资260万元新建制米厂等一批引进的大项目和三江平原综合治理、松干堤防整治及二龙山、九○、二道岗3个国家粮食储备库等一批大项目已经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后续财源。
  【社会事业】2001年,富锦市加大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力度。通过开展“双建双富”活动,配齐配强了各级党政班子,“六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分别占全市乡、村总数的73%和68.8%。通过开展塑造“新世纪富锦人形象”教育、“文明市民”评选、文明单位和文明村创建等活动,提高了全市人民文明素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活跃。新闻宣传工作推陈出新,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富锦市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社会稳定】2001年,富锦市大力推进创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整治,通过推行市乡村政务公开、行风“双评”活动、政府集中采购、经济责任审计和警示教育等措施,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了“查积案、解民难、强基层、保稳定”的信访会战,落实“两个确保”,解决了拖欠工资等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性问题。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重从快打击,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坚持与“法轮功”邪教组织做斗争,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法轮功”邪教活动。开展扶贫济困“五联系两包扶”活动,全市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为5 700多名联系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捐款113.7万元,协调贷款475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