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
同江市
同江市
【国民经济】2001年,同江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 864万元(不变价),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12.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 560万元、7 454万元和13 850万元,同比增长8.8%、22.1%和12.5%。
【农业】2001年,同江市粮豆薯总产实现4.3亿斤。畜牧业、渔业、林业分别实现产值3 931万元、824万元和533万元(不变价),分别比上年增长9.3%、53.7%和 2.9%。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实现产值17 700万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185元。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全市共完成播种面积 100万亩,初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粮豆薯种植面积89.6万亩,同比下降5.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7万亩,同比增长41.6%;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5万亩。畜牧业突出黄牛、鹅鸭的规范饲养,黄牛存栏4万头,鹅鸭存栏32万只。渔业以名特优鱼类养殖为重点,实现放养水面2.5万亩,同比增长25%。其中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落实绿色食品种植面积35万亩,落实绿色畜禽养殖15.4万头(只),落实水产品养殖0.1万亩。林业以营造经济林、 城乡防护林、农防林为重点,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完成总造林面积3.3万亩,为计划的145%。共落实订单面积43万亩,其中水稻订单 36.2万亩,蔬菜、甜叶菊等经济作物订单面积 4.8万亩。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新提高。重点建设了蔬菜、水稻、经济作物三条种植业精品示范带,总面积达到20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工155万个,完成土方386 万立方米,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5万亩,新增旱灌面积1万亩,新增水土保持面积1.5万亩,新打机井150眼,新增水田面积1万亩。
【旅游业】2001年,同江市壮大旅游经营主体,新设立五家国际旅行社代办社和四家分支机构,投资 670万元完善了街津口和三江口景区的基础设施,开发了赫哲族风情游、中俄界江游、跨国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赫哲族旅游节。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 8.5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达到6 496人次,同比增长33.6%;旅游收入达到350万元,同比增长100%。
【对俄贸易】2001年,同江市实施外经贸牵动战略,对俄贸易持续攀升。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实现7 975万美元,同比增长9%。完成合资合作项目18项,派出劳务人员417人,居全省第二位。口岸货运量完成15.3万吨,同比增长 23.4%。粮食出口4 969吨,蔬菜出口6 044吨。口岸客运量达到15 596人次,同比增长29%。外经贸企业上交税金208万元,同比增长133%。
【工业】2001年,同江市工业总产值实现8 624万元(不变价),同比增长 7.0%。其中,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实现产值3 718万元,同比增长 9.7%。实现利税363万元,比上年减亏增盈 626万元,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企业改革有新进展。制油厂、乳品厂、砖瓦厂等企业改制获得成功。热电厂改扩建二期工程全部完成,供热质量普遍好于往年。三江米业公司生产的“三江口”绿色品牌精制米已投入市场,五江制药厂筹建项目已获批准,空心砖已进入同江市建筑市场。引进的型煤项目和与外商合作开发的捆割机项目已投入生产,填补了市场空白,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财税金融】2001年,同江市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强化税收和预算外资金的征管,确保税金及时入库。全年本级财政收入实现4 382万元,同比增长 7.0%。一般预算支出10 703万元,比上年增长 33.95%;建立了财源建设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10余个。确定了5个项目为重点发展的财源建设项目,争取到省厅第一批扶持项目黑熊养殖、土地资本经营和椒样薄荷种植等3个项目,争取扶贫资金680万元。实施政策采购制度,累计节约资金74万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 707万元,比上年增长9.2%;贷款余额24 974万元,比上年增长9.1%。
【私营经济】2001年,同江市进一步改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实行市领导包扶大户和纪检监察部门重点单位挂牌保护制度。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国企改革、小城镇建设和边贸旅游业相结合。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小商品市场、社区服务业、餐饮业及边贸旅游业。在三江口、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开发兴建部分景点、餐饮场所及娱乐项目。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3 595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 800户,从业人员8 000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22户,从业人员980人,经营额超百万元的大户达到25户。
【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同江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开工建设项目72项。松干改线新区段、街津口旅游区、一二水源联网、中心广场建设、通江街综合改造、热电厂二期扩建、赫哲族博物馆、国家粮食储备库、青龙莲花河治理、松花江护岸等重点项目完成了全年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松干改线新区段、青龙莲花河治理工程、松花江护岸工程被省、佳市联合验收组评为优良工程。加大城市建设、改造和管理力度,城市建设总投资 7 360万元,开工面积10.94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面积8.4万平方米。城区次干道和巷道整修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各单位筹资88万元,铺装27条巷道,解决了市民行路难和排水难问题。动员市直单位捐资150万元,完成了新青街北段467延长米和勤俭路中段、中兴路中段210延长米白色路面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2001年,同江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先后组团到俄罗斯、韩国、东欧10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洽谈,积极参加“三江国际旅游节”、哈洽会、西洽会、北京绿色食品周及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地方产品展销会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的大型招商引资活动。邀请国内外客商和友人来同江观光、考察、洽谈。通过举办同江——北京同乡联谊会、同江经济发展恳谈会,积极疏通和扩展引资渠道,使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突破。共引进各类资金2.32亿元,同比增长2.6%;引进项目226项,同比增长3.6%;结交经贸伙伴378个。
【城乡市场】2001年,同江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质量技术监督,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工作力度,流通渠道畅通,商品物资丰富,市场物价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9 423万元,比上年增长8.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7.4%和9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542元,比上年增长 9.8%。贯彻落实粮改“三项政策”,扩建粮食贮备仓容7万余吨。粮食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运行有序,粮食营销市场不断拓宽。
【社会事业】2001年,同江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兴市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进程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45%以上,新技术成果应用的覆盖面达到98%。引进各类专业科技人才140人。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加快,“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的检查验收。
【社会稳定】2001年,同江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取得实效。加大扶贫解困工作力度,完善市、乡、村三级包扶工作责任制,组织实施了“千名领导干部结对子扶贫解困”活动,共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资金362.57万元。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共有 307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61.4%。搞好“两个确保”,共收缴养老金1 125万元,发放1 033万元,发放率达100%;失业金收缴 58.6万元,拨付18.6万元,发放率100%。以“严打”斗争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打击、预防和专项治理工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加强信访工作和依法治访的力度,及时化解了矛盾,促进了政治安定。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