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经营城市理念 突出规划龙头作用 建设北方现代化生态都市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 突出规划龙头作用 建设北方现代化生态都市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 突出规划龙头作用 建设北方现代化生态都市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 突出规划龙头作用 建设北方现代化生态都市
副市长 孙 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实施,赋予城市规划工作必要的权威和约束力,使政府得以更好地行使管理城市的职能,合理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规划工作在市四大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规划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以规划法为准绳,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调整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积极而稳妥的工作,使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日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庄严而艰巨。按照国家和省、市总体部署,突破以往的思维方式,以全新的理念,从可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牢固树立经营城市思想,以规划为“龙头”,大气魄、大手笔、高水准、高品位地规划建设美丽、富饶、文明的现代化生态都市,让城市舞动起来,亮净起来,生态起来,文明起来,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企盼。
一、经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给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营城市理念的迅速兴起和传播,引起了全国各城市的普遍关注。以经营城市资产、挖掘城市资源为突破口的一系列实践,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也为城市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城市是国家巨额资金长期投入的结果,是一笔巨大的国有资产。城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动力,代表着社会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社会要发展,城市必须率先发展,进而依托城市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实践证明,一些发展中的城市,通过经营城市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一些发达城市,通过经营城市有效地实现了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利用,达到发展效益最优化目标。客观上讲,经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是以一种封闭有计划的系统去实施,如城市的市政公用设施是为社会提供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偿服务型、共享型的公共产品,政府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注重了社会性、公益性,忽视了效益性,造成了长期的城市资产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沿袭以往传统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思维方式是行不通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眼光重新认识和审视城市,既要看到城市是国家长期巨额资金投入的结果,是一笔巨大的国有资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又要看到城市发展中各种资源巨大的效益潜力。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就能够对这些资产进行重组、营运和盘活;就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就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就能够克服城市建设资金长期存在的匮乏状况。运用经营城市的手段,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道路,是相对滞后的城市发展壮大、提升品位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仍然固步自封地留恋于传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满足于纵向比较下的发展与进步,满足于以往的思维定势,就很难给城市带来跨越式的发展,就会被快速前进的历史车轮所甩掉。
二、城市政府是经营城市的主体
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理念——经营城市,逐渐打开了各级政府发展城市的思维空间,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一致的政策取向和广泛共识,实践已经充分验证了经营城市理念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经营城市就是城市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断完善市场机制,运用市场的手段对城市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资本化的运作与管理,使各类资源发挥最优化效益。其核心是将经营城市的思想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不断优化城市功能、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及其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经营城市是政府行为方式的一次变革。政府作为经营城市的主体,肩负着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发展城市经济,统筹规划,挖掘城市资源,整合城市资产,搭建投资平台,广辟融资渠道,增强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品牌的职责。政府经营城市,在方式上要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指令性分配和管理转向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经营和管理;在对象上要从过去对企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转向对城市整体资源的发掘规划、利用、经营和对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去年以来。为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普遍推行了“一个窗口办文”、“一站式服务”、“一支笔审批”和以公式制度为核心的“阳光政务”,认真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完成制”,使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行政行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责任型迅速转变,为经营城市的深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城市规划是政府经营城市的基础
城市经营一个重要前提是搞好城市定位,要有一个总体的战略谋划。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城市规划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体现城市的时代风貌和文化特色以及在城市防灾减灾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始终牵动着城市发展趋向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因此,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强调经营城市、发展城市,但如果不以科学的城市规划为依据,只能是狭隘的经营,甚至是盲目的经营。为此,一方面必须充分地尊重规划、尊重科学,切实突显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龙头地位。站在依法治市的高度,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盘棋”的规定,坚决遏制和打击无视规划、违法违规、损害城市整体形象的建设行为,从而树立起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另一方面,我们的规划设计师们要在广泛借鉴和吸纳先进地区经验的同时,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科学合理地确定出城市的性质、战略走向及发展空间。人们常把建筑比作凝固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必须给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觉,让城市如同跌宕起伏、徐缓自如的旋律一样展现出地域特色、美学韵味及文化内涵,切忌千篇一律,处处雷同。这就要求规划设计上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融入现代理念,突出特色,兼收并蓄,精益求精,充分考虑规划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结合,将失误与遗憾降至最低点。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法律依据,作为城市发展龙头,决定了它必然是经营城市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出色的城市规划,就没有出色的城市建设。所以说,城市规划在城市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的龙头作用及基础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四、民众参与是经营城市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佳木斯市具有地处三江平原、沃野千里、立体交通、南联北开等地缘优势;具有三江湿地、赫哲风情、冰雕雪塑、山水园林、地下矿藏丰富等资源优势;具有“东北小延安”、英雄辈出等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有 240万情系佳木斯、热爱佳木斯、勤劳朴实的人民群众,在他们身上处处体现着热爱家乡的情怀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我市新一轮总规修编确定发展目标为佳木斯要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良好、适宜居住,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美丽、富饶、文明的北方现代化生态都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作为城市政府要打破传统城市的管理体制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运行成本,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民众参与竞争的运行机制。城市政府领导城市工作,既是组织者和监督者,引导和规范城市的发展,肩负着推进无形化资产有形化运作的职责,同时又要像经营企业一样,起到经营决策、保持各系统间平衡和各类投资良性运转的作用,尽到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义务。
要组织协调好经营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民众的参与只能是纸上谈兵。作为城市公民,必须树立起城市意识、规划意识、环境意识、法制意识、市场意识,把建设美好家园看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使命;看作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现实责任;看作是投资获利的一项长久事业。必须主动关心、积极参与经营城市的活动,成为自觉维护和监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力量,成为踊跃参与竞争、悉心打造品牌、经营城市的主力军。只有政府的意图与民众愿望、积极行为的有机结合,融洽统一,才能真正营造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确定,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以经营城市的新思维、新理念,不断追求完备的城市功能,塑高品位的城市形象。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佳木斯这颗镶嵌在松花江畔、三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定会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一座充满生机、活力和文明的北方现代化生态都市将以其独特的韵味与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