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

要事综述

实效工程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
               ——全市农业产业化工程情况综述
  一、取得主要成效
  1、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全市共有省、 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晨星集团、龙拱集团、白瓜集团、千里集团)。全年计划产值5.8亿元,利税3 500万元。截止11月末,32户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16亿元、利税7 573万元,提前超额完成预计目标任务。通过招商引联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山东金锣集团恢复生猪屠宰加工后,很快建成投产日加工 2万只肉鸡的屠宰生产线。富锦市签订的40万亩大豆订单中,金锣集团、富锦油脂公司就达38万亩。汤原县香兰镇、鹤立镇和汤原镇各上一套日本佐竹生产线,统一加工“汤旺河”牌大米,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大米远销全国15个省、21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桦南县桦南米厂由鸿源米业公司全部买断后,新上一套日加工大米250吨的日本佐竹生产线,加上原有的一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带动了全县 6 300户农户种植优质水稻20万亩,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发挥龙头企业牵动作用,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步伐。以白瓜集团为龙头,扩展白瓜产业;以金锣集团、希波集团为龙头,扩展生猪和肉羊产业;以东方糖业为龙头,扩展甜菜产业;以千里集团为龙头,扩展绿色蔬菜产业;以晨星集团为龙头,扩展大豆产业;以香兰米业、鸿源米业为龙头,扩展绿色水稻产业。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近15万户,形成了水稻、大豆、玉米、蔬菜、白瓜、甜菜、大蒜、生猪、肉羊、大鹅、山野菜、豆浆果、特种鱼、矿泉水等14条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链条。
  2、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展。一是种植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计划建农产品基地197万亩,实际落实280万亩,其中粮食基地168万亩、经济作物69万亩、饲料饲草43万亩,分别比计划增加50万亩、12万亩、11万亩。按照基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建设标准化、产品商品化、运行组织化的标准,全市共建设种植业优质农产品基地13类 200多个。富锦市38万亩高油大豆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样板基地;东方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甜菜原料基地,已拓展到富锦、桦川、桦南、汤南和郊区等5个县(市)郊区,41个乡(镇),388个村,2.5 万农户。二是畜产品基地建设初步实现了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全市计划饲养大鹅85万只,实际完成 170万只。全市共建设规模养殖场(户) 448个,养猪专业村45个,养猪小区40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10个、8 个,为金锣集团提供生猪15.5万头。三是山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速度加快。计划在桦南建山葡萄基地3 300亩,在桦川县建黑豆果基地 3 000亩,实际落实山葡萄基地4 800亩,黑豆果基地6 000亩,分别超额完成1 500亩和3 000亩。
  3、优质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全年计划推广优质品种 565万亩,其中水稻240万亩、大豆207万亩、玉米86万亩、小麦32万亩,实际落实640.93万亩,其中大豆219.43万亩、玉米118.5万亩、小麦46万亩、水稻257万亩,超额完成了13.4%。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由于推广优质品种种植小麦喜获特大丰收,平均亩产达222.5公斤,总产实现近2亿斤,是历史少有的特大丰收年。大豆平均亩产163.2公斤,单产、总产都接近上年水平。
  4、订单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有效形式。年初,全市计划订单农业面积378万亩 (其中大豆80万亩、水稻146万亩、 玉米63万亩、小麦12万亩、 经济作物77万亩),实际达到481.18万亩(其中水稻 196.8万亩、小麦12万亩、玉米65.3万亩、大豆125.3万亩、经济作物81.78万亩),为计划的127.3%。订单农业主要包括:(1) 优质、绿色粮食作物。主要有绿色水稻、高油大豆、优质玉米和小麦。汤原县香兰米业公司与1.03万农户签订了 4万吨收购合同;金锣集团富锦油脂公司与10个乡镇的豆农签订 6万吨高油大豆的优价订单,每公斤价格比市场高出0.06元,农民可纯收入420万元;桦川县傻帮酒业集团与农户签订订单3 000份, 带动农户种植优质玉米5万亩。(2) 高值、高效经济作物。主要有白瓜、甜菜、美葵、蔬菜等。桦南县白瓜集团在石头河子等7个乡镇建立白瓜生产基地,与1.9万户农民签订了11万亩白瓜种植合同;千里集团在郊区四丰乡建立 1 500亩绿色油豆角基地;东方糖业集团与富锦、桦川、汤原等地签订了近15万亩的甜菜收购合同。(3) 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产品。主要有生猪、肉羊、大鹅等,山东金锣集团与富锦、桦川、桦南、汤原、郊区等签订了收购生猪20万头的合同,可使养猪户每头猪增收100元;富锦市与佳市希波集团签订了2万只肉羊合同;汤原县畜禽冷冻加工厂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大鹅合同8万只。(4)无公害山林产品。主要有山葡萄、黑豆果、山野菜等。桦南县以“绿天集团”为龙头,与农户签订山葡萄种植合同4 800亩、山野菜收购合同360吨;桦川县“健缘”绿色饮品有限公司在悦来镇和平村建立了4个黑豆果繁育基地6 000亩,1垧地可纯收入2万多元。
  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迅速发展。年初,全市计划发展各类农技协会206个,合作经济组织160个,经纪人1 700人。一年来,各县(市)区围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积极协调、引导和扶持,实际发展水稻、养猪、蔬菜、瓜菜、大蒜、甜菜等各类协会 499个,合作经济组织203个,经纪人2 270人。
  二、主要推进措施
  1、加强领导, 实行目标管理。市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实效工程之首,明确了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广优质品种、发展订单农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等5项任务,对各县(市) 郊区农业产业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市委成立了专项工程指挥部和专项推进办公室,市农委、市计委、乡企局、畜牧局、林业局、粮食局、外贸局、科技局、科协、供销联社、市农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单位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富锦市、同江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郊区为责任单位。指挥部成立了 8个专项推进组,即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组、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组、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组、山产品基地建设推进组、订单农业推进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推进组、发展各类协会推进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推进组。
  2、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指导。为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制定下发了考核实施方案,建立了定期检查、汇报制度。指挥部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刘铁民多次组织召开各责任部门、成员单位、部分龙头企业主要领导参加的专项推进会议和阶段汇报会,随时把握各推进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挥部先后组织专项检查4 次,深入到20个企业、24个乡、30个村进行检查指导,督促考核项目落实情况,使各基地建设顺利发展。
  3、典型引路,紧持科学指导。先后总结了产业化6种发展模式,即以桦南县金沙乡红丰村为代表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以桦南大八浪乡东昌村治理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以桦南县孙斌富民优质水稻研究会为代表的协会拉动模式;以桦南县万达猪场为代表的大户带动模式;以桦南白瓜籽集团、龙拱集团为代表的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以富锦市大榆树镇特色经济、桦南镇东方红白瓜种植专业村为代表的专业乡、专业村发展模式。并进行专门调研,形成了《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对我市订单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等调查报告,市委办以两报形式予以刊发,佳木斯电视台、电台、报社先后10次专门报导农业产业化经验。新华社、光明日报也先后对佳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做了报导。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龙型生产经营体系,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经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