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发展经济运行强势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发展经济运行强势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发展经济运行强势
——全市工业整体素质提升工程情况综述
2002年,市工业整体素质提升工程指挥部将工作重心由以解困搞活为目标的恢复性调整转到以提质提效加快发展为目标的战略性调整上来,以实施体制和机制创新、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和发展大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四个创新”工程为载体,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
1、工业经济结构由恢复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创历史新高。以电机股份、东方糖业、黑龙农药、佳凤啤酒、佳鹏亚麻、迪尔佳联等重点骨干企业强势增长为标志,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0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27.7%(按可比价计算),与97年 7.8亿元比,年递增10.2%,圆满完成“五年再造”目标。全市工业实现整体扭亏,实现利润1 586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实现578万元;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5;亏损企业亏损额实现8 723万元,减亏51.7%,其中地方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实现3 911万元,减亏18.8%。全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地方工业实现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市工业实现税金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地方工业实现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2、加快新项目建设步伐, 一批高新项目抢占技术制高点。以重型掘进机、屏蔽电泵、乌苏里江制药年产4亿支水针剂、鹿灵制药GMP改造、球墨铸铁齿轮、甲维盐、空心螺杆泵等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为标志,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生力量逐渐形成,对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2002年,全市技术进步完成投资39 628万元, 比上年增长19.8%,是近 8年来最高的一年。18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1项投产。煤机股份开发的以S200、S150为代表的高科技含量掘进机械,技术属国内独有,实现了由生产单一、常规煤炭机械向宽领域、大断面、特殊岩层掘进机械转变。
3、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一些重点企业新产品开发实现历史性突破。有20项重点新产品试产,迪尔佳联开发的3070联合收割机市场供不应求。电机股份开发了国内第一台高压粉尘防爆电机、建厂以来单机容量最大的3600千瓦万伏级电机和国家级新产品 YGP系列辊道变频电机,开辟了特种电机应用新领域。
4、围绕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26户企业实施了上网工程,15户企业建立了网页和网站,25户企业实施了CIMS、ERP、CAM、CAD等, 合成实业CIMS、迪尔佳联ERP、煤机股份内部局域网建设等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手段,实现了管理创新。
5、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争取扶持资金。煤机股份重型掘进机、电机股份屏蔽电泵等3个项目争取3 300万元省专项资金,乌苏里江佳大制药水针剂、鹿灵制药GMP改造等 9个项目列入省财政贴息支持,鑫达公司球墨铸铁齿轮、甲维盐等项目获得国债支持,龙江减速机空心螺杆泵列入国家创新计划,黑龙农药精品酸、哈高科中药血栓康颗粒剂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
6、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引联挂靠向引进民营资金转变。以千里集团、希波集团、鑫达公司、桦南鸿源米业、金豆公司、沃尔德电缆、鲁班木业等一批非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为标志,工业经济发展增量因素由国有企业为主导向非国有企业为主导转变,为佳市工业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35户企业完成挂靠联,协议引进资金30 863万元,到位15 596万元,启动和重组闲置资产13 584万元。引进的外资中 90%是以乌苏里江药业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启动国有闲置资产,加快尚存优势企业的转制求活,解决了长期难以解决的职工安置问题。桦川县开展招商引资,启动了浓缩果汁厂闲置资产;秋林公司引进哈尔滨大可以鞋城,使闲置资产得以盘活。加快国有股本有序退出和劣势企业退出市场。24户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调整、减持或退出(含调整经营者持股比例)。
7、抓好立县、立区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 县(市)区工业出现强劲发展势头。县域工业经济表现出了速度、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改变了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市直工业一统天下的历史。县区工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占全市的41.8%;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占全市的41%;实现利税11 330万元, 占全市的34.1%。县区骨干企业经过改造素质明显提高。桦南水泥发挥扩产改造后能力提高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实现年产量35万吨;鸿基水泥集团初具规模,年产量达到56万吨。桦南巨龙生物饲料、桦川蜂窝复合纸板等改造项目的建设,将大幅拉动县区经济增长。
8、积极扩大社会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推进商贸企业联合重组,发展新型流通业,引导消费需求,促进了商业贸易繁荣。加强传统百货业态形象建设,百货大楼环楼扩建工程整体投入使用,哈维斯卖场启动国有企业闲置资产,扩张连锁网点,实现了国有商业与社会商业的联合。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2.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基地建设,使千里集团、桦南白瓜籽集团、金科实业、鸿源米业等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发展前途的部分民营企业优先向银行推荐,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2002年,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13 0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8%。
9、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加大国内外开发力度。先后组织127家企业参加了 “西洽会”、“兰洽会”、“哈洽会”,共有机电、化工、轻工、纺织、医药等八大类 160多种产品参展,签定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2项,总投资额2.3亿元;签定产品交易项目67项,总交易额4.4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扩大优势产品出口。黑龙农药积极开发澳大利亚市场,扩大2.4—D精品酸出口;佳星玻璃在俄远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 90%,全年出口20万重箱, 占总产量的10%。2002年黑龙农药、佳鹏亚麻、迪尔佳联、侨龙毛纺、佳星玻璃等12户重点企业出口额1.4亿元,比上年提高60%,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60%。
10、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市工业整体素质提升工程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先后 9次深入桦南乡镇小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和治理,加强了标准化矿井建设,完善了硬件基础设施,关停了15个小煤矿;对全市169个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调查,查封了6个采石场;对全市267个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了检查和专项整治,先后查改隐患358项,取缔28家;开展了公众聚集场所、交通、建筑行业安全整治;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宣传教育, 培训厂长(经理)、安全管理干部、更夫和特种作业人员2 017人;开展了“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全年火灾、生产、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6%。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顿了石油成品油市场,取缔了不符合标准的加油站,改善了布局不合理状况,消除了安全隐患;开展了烟草、酒类市场整治工作,查处烟草违法案件 3 085起,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整顿规范了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和旧物市场;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取缔私屠滥宰点 9个,规范了肉类批发市场;建立了企业负担监测联系制度,有效地治理了企业“三乱”问题。
11、加大交通运输工作力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鹤大路佳七段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抚路完成投资14 377万元;公路养护、路政、运输市场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完成了规费征收任务,交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