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全市文明城市建设工程情况综述
  2002年,文明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讲文明、树新风,塑造新世纪佳木斯人形象为主题,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文明城市建设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市民素质教育活动不断深化
  年初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工作要求,文明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了新世纪佳木斯人形象教育活动,切实加强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通过组织座谈会、理论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讨论,全市各单位共召开理论研讨会、报告会150次,刊发理论文章150篇。查摆出影响佳木斯人形象、阻碍佳木斯发展的问题20多个,并针对所查摆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同时,市委宣传部组织了由大学教授、党校讲师、理论骨干参加的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团,分赴各县(市)区进行理论辅导巡回宣讲15场,听课达 3 000人。市委宣传部还制定出台了《形象建设工作考核细则》和《形象建设工作奖罚方法》,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60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规范。市委文明办制定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的通知》,组织和发动全市各机关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文明办公、文明用语、礼貌待客的良好风气。团市委通过上团课、举办培训班、召开宣讲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市团员青年认真学习《纲要》,下发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答卷万余份,所属30多个团委 2万名团员青年参加了答卷。同时,倡导团员青年在社会上做一位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市妇联为配合公民道德教育编写了《家庭成员形象手册》,在全市开展了“家庭抵制邪教,妇女倡导文明”的万名妇女签名活动。市教育局把道德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演讲、班团活、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同时,以文明学校为载体,强化市民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做到“八有” (有组织机构、有教学规划、有规范教材、有教学档案、有辅导教师、有固定场所、有学习笔记、有学校牌匾)。全市400余所文明学校上课累计600小时,3万余人接受了教育。出版发行了由市委文明办组织编写,市委书记王国学作序的《道德教育读本》,市文明委制定了《佳木斯市民道德规范》。全市开展了“争创文明十佳” 活动,即: “十佳文明新事”、“十佳文明窗口”、“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十佳文明小公民标兵”和“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总结树立各行各业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市委的领导下,组织万名党员开展宣讲十六大活动,十六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王国学为全市领导干部作了十六大专场报告会,并与市长邓华一道深入到全市各县(市)区为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宣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涛率市著名专家及理论骨干在全市进行巡回宣讲10余场,辅导基层党员干部 4 000余人次。举办十六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培训理论骨干近500人。
  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加强社区建设,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城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意见》和《黑龙江省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管理规定》的精神,制定了《佳木斯市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县(市)、区考核细则》,按照“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了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创建规划,明确任务和目标。同时借助春季“爱国卫生运动”,“4.26市民文明奉献日”之机,大搞环境卫生,栽花种草,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美化城市。在城区开展了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市科委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为主题,在全市开展了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在《佳木斯日报》、《三江晚报》刊登竞赛试题,有 3千余人参赛。在社区开展科普知识挂图展览,建成固定宣传点8个,举办社区科普宣传员讲座8次、培训1 200余人,揭批邪教讲座5次,受教育达6 000余人。市体育局在全市 3个社区建立了群众健身馆,并为每个健身馆免费提供8万元的体育器材,免费向社区群众提供服务,为社区培训健身指导员 275名。一些学校操场、体育馆也早晚免费向社区群众开放。市文化局帮助社区建立了社区图书馆2个,赠送图书3 000余册;举办社区文艺演出5场,为社区培养文艺骨干46人,免费放电影3次。市综治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社区警卫室22个、警民联系点26个;开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35次,培训法律知识宣传员2 000人,受教育群众5 000余人。市卫生局培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45人,帮助制定社区服务卫生中心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等共13类57项 540条。对社区居民进行免费入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1 606户,全部实行微机管理。开展医疗保健咨询和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做到社区居民大病进医院,小病不出社区。同时,开展了以“四五”普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开展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科普知识宣传和讲座,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信息,为居民家庭提供家政服务信息。通过“四进社区”活动,使每个社区达到“一无两有八配套”。即:社区内无“法轮功”习练者和重大灾害性事件;每个社区有办公室及警务室,有优美和良好的社区生活秩序;社区组织机构和群众团体配套,各种制度公约配套,多种教育配套,文体活动配套,自愿服务队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和服务网络配套。“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平等、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弘扬了邻里互助、团结进步的人际关系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以争创“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镇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普及科技和市场经济、活跃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搞好社会治安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素质,树立了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带头实践科技兴农的态势,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在窗口行业,以“转变职能服务基层”为核心,以推行公示制、信誉制和承诺制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市人事局推行政务公开限时承诺制,树立了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百货大楼股份公司始终坚持文明窗口的示范作用,成为市财政支柱之一。
  在“市民文明奉献日”活动中,市直机关、各县(市)区、驻佳部队和学校10万余人走上街头,清除垃圾1 600吨,捡拾白色污染物近10吨,清理乱贴乱画 6万处,组织义诊2 800多人次,义演15场,植树8万株,开展公益活动和做好人好事1万余件。深入实施希望工程和中央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各县(市)区成立了西部开发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共推荐审定符合条件受资助的大学生21名,高中“宏志班”学生 9名。这些学生在中央、省、市及各县(市)区资助下已经在各自学校开始上学。年内全市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国家级文明系统1个,重新命名和新命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01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标兵11个,省级绿色机关 6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232个,市级文明社区4个,市级文明小区12个,市级文明乡镇标兵 7个,市级文明村标兵69个,市级文明行业标兵10个。
  三、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成绩显著
  市文明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将科普知识、卫生常识和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送到农民群众身边。 市科协制定了 《科学实用技术流动课堂培训方案》,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百日送科技下乡”系列活动,一年来共组织大型科技下乡60次,培训农民科技带头人7 000人,培训农民近2万人,送科普挂图2 700幅,科技资料6 000余册,举办科技大集5场。市文化局文化下乡活动不仅送去农民喜爱的小评剧 《江总书记到俺家》和二人转、歌舞等宣传计划生育、反邪教内容文艺演出,还举办禁毒展览,辅导当地农民文艺骨干,并与当地农民同台演出。组织了 1台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文艺节目,分赴11个县(市)区演出,全年共组织大型文化下乡13次,流动舞台“三江行”在同江、富锦、桦南等地活动 4次,演出35场,观看群众近9 000余人,培训文化骨干200余人。市卫生局开展“百日送卫生下乡”和“树行业新风优质服务月”活动,组织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传染病院、妇婴医院、结核病院、精神病院等单位开展下乡支农活动,举行大型下乡义诊12次,开展新技术10项, 免费培训乡村医生158人次,卫生知识讲座20次,义诊6 200人次,免费赠药价值22万元。还先后5次组织专家医疗小分队进驻市劳教所,为“法轮功”练习者义诊义治,举办心理咨询培训班,共诊治“法轮功”患者300人次,免费送药价值5 000元,免费为 8名危重“法轮功”患者进行了抢救和治疗,有力地揭穿了“修炼法轮功有病不用吃药看病”的谎言。
  四、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活动上新水平
  全市双拥工作坚持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国家和部队建设服务的原则,开展了“物质双拥、智力双拥、科技双拥、政策法规双拥”活动,出台了新的《驻佳部队家属子女入托入学若干规定》和《驻佳部队随军家属未就业实施社会保障的暂行办法》,为驻佳部队现役军官解决后顾之忧。市教育局安排 113名军人子女入托入学,减免学费29万元。市财政拨专款6.88万元,为35名随军家属发放了生活补助金。巩固10大培训基地、34个网络,培训军地两用人才 800多人次,举办书法班 4期,培训1 000人次,包扶104户贫困户脱贫。举办扫盲班、医疗班、科技班共10期,培训 3 500人。市双拥办深入到11个县(市)区现场办公,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会同五个区主管领导到城区12个团以上部队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部队提出的问题。召开了有市直和部队40多个单位领导参加的市长办公会,对部队需要地方协调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市长办公会议纪要下发,逐一研究解决。召开了市委常委议军、国防动员、双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部队存在随军家属就业难的问题再次明确解决办法和具体负责单位,受到省双拥工作检查团高度赞扬和肯定,为实现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目标奠定了基础。
  五、文化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加大全市文化事业建设的工作力度,佳木斯广播电视大厦立项工作已经完成,筹建工作全面启动。市京剧团大楼经多方协调已于上年10月回迁,市文化剧场后期建设已经圆满结束。佳木斯日报社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购置印报急需的设备,并安装投入使用,结束了报社不能印刷彩报的历史。同时,完成了《佳木斯日报》的改版,晚报由 8版扩为12版,新闻周刊由 8版扩为16版。实施“精品工程”,创作演出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市艺术研究所选送的小品《谁的自行车》,参加“中国曹禺戏剧奖”比赛获编剧三等奖;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参加东北大区戏剧小品大赛选送的小品《朋友》,获剧目一等奖、编剧一等奖、导演一等奖、表演一、二等奖等 5个奖项。坚持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开展了庆新春秧歌大赛、“友谊杯声乐歌手大赛”、“少儿舞蹈比赛”等文艺庆祝活动。开展了广场文化活动,推出“五月绿城风”、“六月手拉手”、“七月党旗红”、“八月拥军潮”、“九月夕阳红”、“十月祖国颂”及“三江国际旅游节”、迎仲秋焰火晚会等16个专场,观众达1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