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



  【理论教育】2002年,市委宣传部把“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首要任务,组织全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江泽民“5·31”讲话和WTO基本知识。十六大召开后,立即下发了《佳木斯市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方案》,召开了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组织新闻、理论、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全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活动。组建了十六大精神宣讲团,分两批深入到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巡回宣讲;各县(市)区也分别组建了宣讲团,深入到乡镇及基层单位进行宣讲,全市共开展专题宣讲 200余场,受教育达10万人。举办了两期十六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开展了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专题教育活动,赶排了一台大型文艺节目,深入到各县(市)区的乡镇、村屯进行巡回演出。以“百村支部升级工程”为重点,开展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宣讲十六大精神活动,组织各帮扶贫困村干部人村入户宣讲十六大精神。全市宣传思想战线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编撰书籍、理论研究、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各地、各单位党员干部分别通过中心组学习、座谈讨论、撰写理论文章、开展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在全市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了精神力量,为“五年再造一个佳木斯”决战决胜提供了良好的思想保证。
  【新闻宣传】2002年,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各新闻单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市委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系列报道,相继开展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十大实效工程”、“赴浙闽学习考察”等一系列宣传战役。各新闻单位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工作机制,日报社合理配置和整合报业资源,对分配制度、人事制度、部门职能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调整了报纸版面结构,完善了报纸彩印配套系统,提高了报纸品味。共获得各级好新闻奖7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66项、市级8项。市电视台对栏目及人事、用工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了“双选、双聘”制等,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电台、电视台在全省各地市对上报道稿件采用量中分别实现了7连冠和10连冠。各县(市) 区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创建工作】2002年,市委宣传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组织实施了“文明城市建设工程”,编写了《公民道德教育读本》,利用文明学校、农民素质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开展了 “4·26”市民文明奉献日、“四进社区”、“佳木斯人形象建设”、“为人民做贡献,为党旗添光彩”、“千里北疆、万米长卷、百万人民签名话国防”、争创“文明十佳”等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展示了佳木斯人的良好形象。全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及系统各1个,重新命名和新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101个。
  【文化事业】2002年,市委宣传部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创作出一大批反映主旋律、具有时代特色、质量上乘的文艺作品。小品《谁的自行车》荣获曹禺剧本创作三等奖;《朋友》获东北三省小品大赛四个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美丽的三江湿地》在全省摄影大赛上获金奖;大型情景报告剧《为了人民的利益》在全省“两会”期间赴哈市演出,受到了省领导和“两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在全省征歌活动中,佳市选送的作品有 9件获奖,并荣获全省唯一的优秀组织奖;在省第四届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上,同江市的鱼皮工艺品、风俗画获得了十佳精品奖和特殊贡献奖。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百Et送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市城乡营造了昂扬向上、健康欢乐的文化氛围。
  【对外宣传】2002年,市委宣传部积极开展对外、对上宣传报道。十六大期间,组织力量在省内外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佳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情况和重要举措,宣传佳市参加十六大会议的代表,宣传各行各业贯彻十六大精神取得的工作成效。在省“两会”期间组织新闻报道,全力宣传佳市“两会”代表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抓住“哈洽会”、“三江国际旅游节”活动等契机,通过组织“哈洽会专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大力宣传佳木斯市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宣传佳市企业及产品,并制作了《佳木斯城区图》,在涉外活动中积极向国外友人及游人发放。利用巴黎《欧洲时报》等国内外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三江平原地缘、资源优势和佳木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树立了佳木斯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