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委党校工作

市委党校工作



  【干部培训】2002年,市委党校加大培训轮训力度,扩大办班规模,在班次、规模、培训范围等方面均超过历年水平。在扩大主体班次办学规模上,增加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培训班、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培训班等,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党员干部810人。组织知名教授深入区、县和单位宣讲 WTO知识,4 000多人次受到教育。发挥理论宣传阵地作用,派出 4名教授参加市委组织的十六大宣讲团,深入各县(市)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作宣讲报告30多场,上万名千部、群众听取了辅导报告。稳步提高主体班次的培训水平, 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手段上有新突破。党校学员进行社会调研撰写的5篇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先后发表在《佳木斯政报》上,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佳木斯日报》开辟了三期理论专版,刊载了党校有关学科带头入的理论文章,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理论界关注,提高了市委党校的知名度。
  【函授教育】2002年,市委党校在函授招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招生办,充实了招生办人员,层层分解落实了招生指标,制定了奖罚办法,加强了对招生进.度的检查督促。经过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招生略有增长。报到人数达到1 126人。其中本科生389人,专科生667人,研究生70人,招生数量居全省地、市级党校之首。拓展办学渠道,与名牌大学联系,进行了实地考察,开办了脱产英语班。改革班主任任用方式,采取择优竞聘办法,从专职教师中选拔 4名素质较高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了班主任。加强了督查管理,提高了函授班级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函授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改革】2002年,市委党校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形成了以“三基本”、“五当代”为主体的教学新格局。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与时俱进,向学员传授基础的、前沿的、实用的最新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研讨式”、“双边式”、“案例式”、“答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信息网络远程教学,多数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为学员授课并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了校级领导听课、专家评课、学员意见反馈等多项制度,开展了年度教学大奖赛活动,调动了广大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优秀人才教学能手脱颖而出。党校选派10名教师到中央党校、省党校等参加短期培训和理论研讨活动,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
  【科研工作】2002年,市委党校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工作力度,为提高教研人员的调研水平,聘请省委党校专家来校讲学。成立了由专家带队的 5个调研小组,深入到佳市一些农村、企业、机关、社区,开展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 共撰写调查报告39篇。全年取得科研成果188项,其中国家级论文11篇,省级论文33篇,市级论文137篇,专著7部,在全省党校系统科研会交流论文25篇。召开了“浙闽经验”、“5.31讲话”、“十六大精神”等理论研讨会,得到了市委的重视。党校教授参加了市委召开的经验研讨会,充分发挥了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的作用。
  【后勤服务】2002年,市委党校坚持行政后勤为教学科研和教职工服务,狠抓各项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了后勤保障作用。采取增收节支等管理措施,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保证了党校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出租部分校舍等办法,广开创收工作门路,全年实现创收84万元,完成了引资30万元的责任目标。改善办学条件,把党校建成花园式学校,重点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党校正门及门卫室、113米通透式围栏和780平方米水泥路面。安装欧式路灯8盏,建成1 050平方米草坪和18支草坪灯及一套草坪音响,新增设一套体育健身器材。校内外新铺彩色人行道板,完成了教学办公楼内部装修改造。建成和开通了宽带网,为教职工和学员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