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事编制工作

人事编制工作



  【人才开发和引资工作】2002年,市人事局充分发挥职能,为全市经济发展工作大局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及时调整工作取向,把人才开发触角延伸到民营经济领域,出台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开辟了人事代理、集市交流等新途径。全年为民营企业组织 4次专项人才交流活动,接待各类求职人员400多人次,向民营企业输送各类人才166名。同时,启动离退休人才“二次开发工程”,建立离退休人才数据库,开办老年人才市场,使 142名离退休干部有了发挥余热的用武之地,进一步开发了全市人才资源。大力推进人才共享,建立了由省内外260名高级人才组成的人才共享库,共享人才享受双职双薪、 双重人事关系等优惠政策,通过“星期天工程师”、对口支援、合作攻关等形式,为全市解决技术难题 116个。优化创业环境,认真落实《人才开发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开辟了吸引外埠人才来佳市工作的“绿色通道”。全市采用重建档案、特事特办等办法,共引进短缺人才42名,为21家企业出资培训急需人才26名,对33名高级职称人员放宽了退休年龄,为 167名下岗人才免费提供了求职服务。做好专家工作,调整人才共享数据库,组织特贴人员的选拔推荐、批复和表彰工作,为来佳市创办企业的外埠人才建立了专项档案,并为优秀外埠人才颁发了第三批《人才保护证》。加大引进国外智力的工作力度,全年共组织实施引进国外人才项目19个,聘请外国专家39人次,解决各种技术难题48个,争取到位无偿资助经费48万元,项目总数、实施率和资助经费均列全省各地市之首。编制引进人才项目计划46项,派出学习项目1项,项目总数列全省第一。
  【人事编制职能服务】2002年,市人事局有效发挥人事编制职能作用,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在全省率先成立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出台 7项优惠服务措施,建立了人才交流信息库,协调13家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将56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全部纳入中心管理,其中 9名首批得到安置。为高层人才资源开发服务,组建了全省第一家设在政府部门的博士后工作站,将高层人才资源开发由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该工作站已与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7所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意向性协议,与21所大学和科研院所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将全市乡土人才的培训管理纳入了科学化轨道。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把价值 7万余元的农业实用技术光盘和数码影碟机等送到19个乡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科技辅导,培训农民 1 500多人,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2 500多个,送种养加技术200余项,建立科技服务联系点15个,发展农技推广协会村级会员 500多名。在机构改革中,编委办认真履行管理职能,按时完成“三定方案”审批,实现了机构人员的精简目标,在全省率先通过了改革验收。并且重新拟定了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数据管理系统,有效防止了改革后的反弹。在审批制度改革中,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审批事项减少 20%的目标,对遗漏和新确定取消的34项审批事项再次进行清理,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审批事项清理达到100%。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分别在卫生系统、艺术表演团体和佳木斯日报社进行试点,完成了试点任务,按省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
  【人事工作综合管理】2001年,市人事局进一步强化人事综合管理工作。积极推进目标管理,局目标办会同市推进办。对全市“十大实效工程”专项推进目标进行分解,实行全程跟踪监控,年终参与检查考核。并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办法,对乡镇实行垂直目标管理,强化目标管理的效能,促进工作落实。加强工资、福利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全市大型调资测算、审批工作,并在推广使用工资管理软件、加强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和加快退管社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精心组织和顺利进行了全市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等 3次大型考试,并较好地处理了“两清”遗留上访问题。考试中心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考试管理,保证了22项报名考试的顺利进行。认真抓好考核、奖励、继续教育工作,实行量化测评、末位诫勉,全方位举办公务员培训等各类培训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职称评聘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了全市人事计划管理、公务员计算机培训、事业单位工效挂钩等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搞好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创办了《信息摘报》,组建了信息网络,在省、市刊发信息稿件68篇。各县(市)区人事综合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人事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升级。
  【局属事业发展】2002年,市人事局几个局属事业单位吸收先进经营理念,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长城饭店与郊区蔬菜研究所联合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种植31类、175 个品种绿色蔬菜,建起养猪场和绿色水稻基地, 推出 200多种绿色系列菜肴, 在全市餐饮业首家推出了“绿色餐饮”品牌的特色经营,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多年闲置的原四丰山干部疗养院进行整体改造,建成了集餐饮、住宿、会议接待、文体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山庄,成为佳市又一个旅游亮点。以引资方式在四丰山动工建设多功能生态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行政学院发挥阵地作用,在联合办学上打开局面,举办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技师培训,以及军转干部岗位前培训和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成效显著。北戴河干休所为提高接待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设施、美化环境,初见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