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
人民团体
市总工会
【竞赛活动】2002年,市总工会组织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了“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增效益、夺三杯”劳动竞赛活动。全市共有83个直属工会,16万余名职工参加。取得创新成果119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38项、市级77项。提合理化建议1 000余条,创新成果 38%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效益近亿元。涌现出11个省级 “创新示范岗”,56名省级“创新能手”。开展了“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争当新型劳动者”活动。全市14万职工参加, 考核达标率63.4%。市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创新杯”竞赛先进单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现引资80万元。召开了全市庆“五一”暨劳模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了20名劳动模标兵、233 名劳模、50个模范单位、76个模范集体。向上推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名、五一劳动奖状单位1个、省特等劳模3名、省劳模51名、省模范单位8个、省模范集体9个。接待劳模上访200余人次。组织开展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康杯”竞赛,全市参赛单位 1 480个,20余万名职工投入竞赛,参赛率达95%以上。全市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167个,有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694人,各级工会参加安全生产检查1 500 次,提出针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整改意见802件,被行政采纳和解决 660件。会同市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安全月活动,在市中心广场举行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万人签名活动,参与处理死亡事故15起、重伤事故 3起、轻伤事故13起, 参与建议有关部门对负有生产事故责任的45名企业行政人员依法处罚。 被省总工会评为“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
【扶贫解困】2002年,市总工会在坚持“心系职工动真情、帮贫解困办实事”的基础上,开展了办“六件实事”和“三帮五入户”送温暖活动。共筹措慰问金 260万元,组织走访慰问团358个,走访10 570人,其中走访特困职工6 384户,慰问离退休职工 925人,为特困职工办好事 1 232件。组织开展了捐资助学三专题活动,与有关方面协商出资10余万元,解决了特困职工子女学费问题。对特困职工的突发情况给予及时救助,做到了送温暖工作日常化。同时,进一步加大实施再就业“五构筑、五条龙”工程力度,以“三百” (百家单位协助上百种项目、百名致富强者筹集扶贫解困资金、百种项目再就业) 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百种项目再就业扶贫解困活动方案》。筹集扶贫解困资金155万元,已投入启动资金20.5万元,启动集体项目2个、个体项目15个。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共举办再就业技能培训班59期,培训下岗职工 2 950人。组织国有、集体、私营等34个用人单位和600多名下岗职工参加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洽谈会”,为200多名下岗职工找到新的工作岗位。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所无偿为下岗职工介绍职业,为 4 503名下岗职工提供了用工服务,使2 846人实现了再就业。为6 500名下岗困难职工发放特困证,享受市扶持特困职工的11条优惠政策。开辟了再就业绿色通道,帮助下岗特困职工上项目,再就业优化环境,成立了“一帮一”金奖章服务队,已发展到20支分队、5 个系列服务,发放服务卡1 000余张,为1 300余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的岗位。下岗职工加工的巧巧品牌水饺、煎饼、盒饭、枕头、拖鞋等产品上市后销路看好,市场前景广阔。召开了下岗再就业职工说身边事报告会。佳市的“一帮一”扶贫解困和送温暖工作得到省总工会肯定,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依法维权】2002年,市总工会加强依法维权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全市基层工会组织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832个、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 752个,配备专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2 765人、劳动法律监督员2 565人,初步形成了劳动法律监督调解网络体系,一年来,有 3 000多次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在各基层单位得到化解。市总工会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 287件次,其中集体上访38件次,向省总工会、市委呈报信访信息 9件次,维护了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市总工会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民主管理】2002年,市总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2002]13号文件精神的意见》,就推进厂务公开工作提出了 7条具体措施。在全市开展了厂务公开达标竞赛,下发了《达标竞赛方案》,该方案被省《厂务公开简讯》刊发。全市已有1 154个单位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占应建总数的98.8%,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已有 1 104个单位进一步完善了校务、院务公开制度。目前已有80个停产半停产企业落实了职工知情权,95% 以上改制企业实行全程公开。职代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职代会召开率达95%,民主评议率93%,有27个单位通过职代会选举产生了企业领导。76个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实行了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制度。“两项制度”的落实有新突破,全市在864户企业中有734户建立了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占应签数的85%。在 101户改制企业中,69户建立了职工董事制度,86户建立了职工监事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召开了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市总工会提出的“关于开展百名致富强者筹集脱贫解困资金活动的建议”、“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荣誉津贴和荣誉补贴的建议”、“关于以市政府名义下发 《市政府与市总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文件的建议”、“关于在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中发挥工会源头参与作用,强化职代会制度问题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建议”等 5项议题。佳市2002年度厂务公开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市总工会被省六部委评为先进单位,在24个牵头部门工作中被评为第二名。
【职业道德建设】2002年,市总工会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经贸委成立了“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指导协调小组”,在全市职工中广泛开展了职业道德“双十佳”评选活动。召开了全市第三届职工职业道德总结表彰大会,表彰树立了“双十佳”先进典型;召开了“纪念‘三八’妇女节,为我市经济发展立新功座谈会”,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召开了全市师德师风建设表彰大会,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组织职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答题活动,职工答卷率达 90%。举办了全市职工迎十六大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冬泳比赛、“云环杯”职工乒乓球赛等项活动,展示了当代职工新风貌。
【工会组织建设】2002年,市总工会深化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推动工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市总工会机关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了“争三好、创三优”和“转变作风年”活动,实行了工作目标管理。形成了市总工会树立三个形象、营造三个氛围、发扬四种精神的特有的机关文化,进一步增强了机关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四五”普法加强对新修订《工会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市总工会举办《工会法》师资培训班 3期,培训师资骨干200多名。加大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力度,召开了全市组建工会推进会议,各县(市)、区签订了责任状,全市新建企业建会 892家,实现应建会率100%,发展会员28 518人,入会率达98.5%。在工会组建的同时建立女职工组织,组建率达95%。各级工会深入开展建家活动,新建市级“先进职工之家”27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标兵10个,市级模范“职工之家”43个。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举办了新时期工会主席岗位培训班,培训81人。举办基层工会干部岗位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728人。举办厂务公开理论研讨、师德教育讲座等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412人。召开了工运理论研究会第七届年会,发布论文120余篇。开展了经审工作百分竞赛评比,加强了各级经审组织建设。市总工会获全国“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总工会“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先进集体、市委、市政府“十大实效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34项。在市以上会议介绍经验15篇,发表论文10篇。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市总工会的报道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