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市委
共青团市委
【思想政治教育】2002年,团市委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开展了《新世纪宣言》和十六大精神学教活动,组建了理论学习小组,召开了理论研究会。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理论素养,把理论武装青年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了“永远跟党走”广场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和第四届少儿器乐、舞蹈、卡拉OK、书画、征文系列大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组织青少年深入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切实做好“法轮功”习练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在全市青少年中倡导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公民道德知识竞赛活动,3 00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了答卷,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
【创业建功活动】2002年,团市委组织全市团员青年深入开展创业建功活动。全市各级团组织按照市委提出的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开展农村青年科普之冬活动,举办骨干培训班和普及培训班,共培训农村青年32万多人次,农村青年接受培训率达 95%以上。与市农委等12个涉农部门在桦川举办农村青年“科技大集”,解答问题230多条,免费义诊 300多人次,赠送图书2 000多本,散发科技传单上万份。协调促成了市畜牧局与创业乡村级青年养猪协会、省水稻研究所与创业乡青年科技协会、省农科院与桦川青年科技协会三级科技项目对接。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产业化生产竞赛活动,重点发展公司加农户、农户加中介组织加市场等效益型农业经济,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科技项目示范推广基地。团市委会同 6个涉农部门召开了全市第五次农村青年科技工作暨“绿叶美杯”农村青年产业化生产竞赛桦川现场会,会上表彰了20个农村科技活动先进团组织,评选出45名市级青年星火带头入。努力提高青工岗位技能,在全市多种行业开展创新创效技能大赛,举办“首届青年创新创效奖”评选活动,佳木斯市合成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省创新创效典型,参加了团中央召开的全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选拔出佳市18名选手参加了全国青年电工网上模拟创新创效大赛,5 名选手进入复赛。实施下岗青工创业计划,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召开10期招聘大会,为千余名求职者找到了工作。在三江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了共青团再就业洽谈厅,有 146名求职者入网登记。团市委被评为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下岗青工再就业经验材料已上报团中央。在全市团员青年中普遍开展了“认识母亲河”活动,建立生态挂图30处,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与市环保局共同开展了“监测母亲河”活动,组建“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队(站)”5个、生态监护队4支。启动佳木斯市“青年林工程”,市十大杰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大中学生近千人共同植下了十八岁成人林、十大杰出青年林、青年五四奖章树等4 000余株纪念树。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2年,团市委带领全市各级团组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坚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到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进行义诊、义治、送药和清扫卫生,送去近万元价值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表演文艺节目。对 246户特困家庭进行慰问,帮助解决生活困难189件,送去物资价值近6万元。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送文化和科技知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扩大“手拉手”互助活动,组织城市和农村的 500名少先队员结成50个互助队,共同成长进步。深入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继续深化争手创号活动,对全市300多个文明号集体进行复查, 有39个集体予以摘牌,新命名55个市级青年文明号,并在《佳木斯日报》上进行公示。与大仁堂药品经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纪念希望工程实施十周年暨向贫困学生捐赠仪式”,协助军分区为希望小学捐赠 4台多媒体电脑。立足于文化阵地建设,举办了“平安保险杯”歌手大奖赛、少儿系列大赛、五四文化广场等大型青少年文化活动,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通信杯”我与世界零距离网络文明小作者启动仪式,2 000 多名青少年在百米长卷上签名,陶冶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情操。
【青年成长成才活动】2002年,团市委积极推进青年成长成才活动,加大对各级各类青年典型的选树工作力度,涌现了以“全国优秀青年兴业领头入”黄海波、“全省十大杰出创业明星”刘荣江等为代表的先进青年典型。联合相关部门评选“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标兵)”、“青年星火带头入(标兵)”、“产业化生产竞赛领头入”、“保护亲河行动先进个人”,并进行了表彰,树立了一批树时代新风、创世纪伟业的优秀青年典型示范群体。充分发挥青联、学联、青企协、青科协等青年组织的优势,广泛团结和凝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青年人才,并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对全市各领域争先创优的青年典型进行宣传,营造有利于青年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为青年成才搭建舞台。针对下岗青工、城乡低收青年等困难群体,进城务工青年、残疾青年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牵手”扶贫帮困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成长成才。通过创建高科技示范园区、提供项目合作等方式,为青年的成长成才铺路搭桥,取得显著成效。
【组织建设】2002年,团市委以非公制经济组织建团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定下发了《非公有制经济建团三年规划》,通过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行单独建团、联合建团、挂靠建团、社区建团、市场建团、行业建团等多种形式,加快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建团步伐。同时,加大农村、企业、高校、社区建团力度,新建了经贸委、建设局、民政局、城管执法局、 金达汽车配件公司等 5个直属团委, 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制定实施了《佳木斯市团的工作目标考核方案》,对市直团委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使团的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积极推进“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卫生局等 7个团委被确定为省级“五四红旗团委”,机动车质检站等7个团支部(总支)被确定为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市电业局团委被团中央授予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同江、郊区团委被确定为全省团建设先进县(市)区。大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一批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了团的工作岗位上。同时,指导桦南等10多个团委按时按期换届。加强团干部的培养教育,举办英语培训班、WTO 知识培训班和团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团干部的全面素质。建立完善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团干部的工作机制,把一批优秀的团干部及时输送到了重要岗位。加强团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以农村、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重点,全年共发展新团员10 300余名,团青年比例为 24.5%。结合纪念建团80周年,制定下发了《关于组织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学、唱、戴、读”活动的通知》,增强了广大团员的政治荣誉感。扎实做好“推优”工作,积极与组织部门配合,全市有 317名优秀团员发展为党员,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