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2002年,市畜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产业化畜牧业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畜牧业大市转变的工作目标,围绕龙头建基地,狠抓服务促发展,对生猪、肉鸡、肉羊等重点产业实施专项推进,推动了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全市生猪存栏93万头,同比增长35.4%,出栏103万头,同比增长33.3%.其中北方金锣公司收购加工生猪13.5万头左右,同比增长35%;山绵羊存栏38.3万只,同比增长21.6%,出栏肉羊14.7万只,同比增长23.5%;黄牛存栏达到36万头,同比增长 12.2%,出栏肉牛15万头,同比增长19.4%;家禽存栏857.6万只,同比增长17%,家禽出栏753.1万只,同比增长17.3%。奶牛存栏稳步增长;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7.2万吨,同比增长16.6%。牧业产值达到16.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46.1%,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7.4%。
  【畜牧产业化】2002年,市畜牧局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务产业化工程推进力度,争取和协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畜牧业纳入“一把手工程”,重点组织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畜牧业领导小组,各县(市)、郊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年内市政府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畜牧业生产,把畜牧业纳入目标管理,签订责任状。各县(市)、郊区对乡镇、村层层实行目标管理,加大推进力度,确保畜牧业发展目标落到实处。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佳木斯市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县(市)、郊区也制定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使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条件更加优惠,环境更加宽松。为加快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市农业银行、信用社、扶贫资金,加上农民自筹,共投向发展畜牧业资金 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2%。动员全市机关干部职工开展支农储蓄,筹集资金2 130万元专项发展畜牧业。全市组织了北方金锣公司、希波集团、硕业乳制品公司、皖桦鹅业公司、多多集团、梨丰肉羊屠宰加工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对全市的生猪、肉鸡、肉羊、大鹅生产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生产加工一体化已经形成,并成为农民增收和拉动地方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产业,从而加快了全市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
  【畜牧业科技】2002年,市畜牧局狠抓科技兴牧,大力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市组成了北方金锣公司、希波集团、硕业乳制品公司,皖桦鹅业公司,多多集团,梨丰肉号仓库加工等,畜产生产发展加工一体化企业群体,对全市的生猪、肉鸡肉羊、大鹅生产者起到了强劲拉动作用,并成为农民增收和拉动地方经济总量增长的重点产业,从而,加快了全市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畜牧业五项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畜牧业科技含量有了较大提升。一批畜牧养殖新技术、新成果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应用,生猪直线育肥技术应用面达到90%以上,生猪优良品种率达到80%,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三元杂交商品猪达到 65%以上;加快肉牛杂交改良步伐,西门塔尔、夏洛来等杂交良各肉牛占牛群比例达到 50%,普及肉牛集中育肥和优质肉牛饲养技术、秸杆综合利用技术、青贮技术,年内冻精配种肉牛数量达到26 420头,重点推广羊的鲜精和冷冻精人工授精改良技术,引进特克赛尔、无角道塞特等优质肉羊杂交改良东北半细毛羊,还重点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肉羊新品种,用波尔山羊冻精改良本地山羊,在全市推广羊的舍饲圈养技术和种草养羊技术。全市组织 180名科技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农户举办培训班360期,培训农民5.3万人次。
  【生产基地建设】2002年,市畜牧局组织协调全市围绕龙头企业,把生猪、肉鸡、肉羊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围绕金锣建设生猪生产基地,全面实施“11168”工程:即重点建设 100个养猪专业村或专业小区,每个专业村重点发展100个养猪专业户,全市重点发展100个养猪专业大户,养猪专业村、专业小区每年出栏商品猪6 000头以上,专业大户出栏商品猪600头以上,养猪专业村的养猪户每年养猪收入占人均收入80%以上。年内全市已发展规模养猪场(户) 783个,养猪专业村45个,养猪小区45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 355个、10个和13个。肉鸡生产突出发展专业村、专业大户,发展范围从郊区向汤原县、桦川县推进,全市已发展肉鸡生产专业村18个,年出栏 1万只以上专业大户60个。肉羊生产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尤其是富锦、同江、抚远三县(市)肉羊发展迅速,富锦市农民自筹资金外购山绵羊 3万只,已成为全市肉羊生产的重要基地。全市各县(市)、郊区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外购原种和二元母猪、推广先进配种技术等措施,加大可繁母猪群建设,全市可繁母猪已达 7.4万头,比年初增加 48.2%。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全市畜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区个体大户贺金卫投资400万元建设金诚种猪场,已建成猪舍1 400平方米,已从北京购进原种猪122头;富锦市二龙山镇下岗职工姜振富自筹资金40万元,外购优质可繁母牛100头,建起大型标准化养牛场。肉牛、大鹅、蛋鸭及特种养殖基地建设,都比上年有了新的发展。
  【发展中介服务】2002年,市畜牧局围绕解决制约产加环节中的瓶颈问题,积极协调各县(市)、郊区把畜牧产销服务组织建设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来抓,突出解决养殖户信息不灵、卖产品难等问题。全市培育和推广了汤原县汤原镇以畜牧兽医综合站为依托的全程服务型、富锦市以供销社为主体的销售带动型、桦南县以万达种猪场为核心的大户带动型等中介服务组织。成立了全市生猪产销服务协会,吸纳有实力、有信誉的生猪购销户参加,由市畜牧局直接管理,该协会已与一些生猪专业村、专业大户对接,大力开展生猪购销中介服务,受到各地农村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动物防疫】2002年,市畜牧局突出抓好畜牧生产安全,加大动物防疫工作力度,全面开展动物免疫接种,全市开展两次防疫会战,口蹄疫免疫接种率达到100%,并随时补针补免。猪的三大疫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率分别达到 98%、97%和92%;鸡的新城疫免疫率达到95%,鸡马立克氏病免疫率达到100%;建立了猪、牛、羊等8种动物免疫程序。动物免疫密度、病死率均达到了省定指标。落实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和奶牛健康合格认证制度,下发了《关于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的通告》,全市猪、羊戴标45.5万头,黄牛戴标 9.4万头,奶牛健康合格认证1 059头,建立免疫档案1 268个。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全市开展动物产地检疫面、屠宰检疫率、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持证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已经开始检验动物耳标和免疫证明。
  【依法治牧】2002年,市畜牧局推进依法治牧工作,加大规范畜牧生产秩序力度。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七例”,强化兽医卫生监督,全市审核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 380个,立案查处违反兽医卫生法规案例18起,现场处罚违法业户 200人次以上。强化兽药管理,对全市兽药经营单位进行整顿和清理,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138个,取缔不合格兽药经营单位5家,取缔非法经营生物制品的兽药店4家;对全市所有兽药经营企业进行两次监测,抽检兽药样品144个,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75%,达到省定标准。查获假劣兽药 5个品种306盒(袋),并全部销毁。强化草原管理,查处草原违法案件112 起,结案率85%;耙平违法农作物500多亩,扣押机车40多台次、农机具50多台套,行政罚款20余万元,刑事拘留 5人。同时,加大退耕还草、人工种草力度,全市退耕还草31万亩,超出省计划14万亩,人工种草 5万亩。强化饲料和添加剂管理。监督抽查饲料市场 2次,查处不规范饲料生产企业18家,不规范饲料经营企业20家,依法取缔不合格生产企业1家、饲料经营企业3家。全面加强犬类管理,市区办犬类准养证 1 350个,并全部进行免疫注射,杜绝了野犬害人、畜现象,连续多年未发生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