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际合作】2002年,保护区进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使三江平原湿地成为国际重要湿地的组成部分,纳入国际化管理的范畴,成为“东北亚雁鸭保护网络”、《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北亚国际鹤类保护网络”三个国际湿地组织的成员区。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大赫黑契尔国家自然保护区乌苏里江下游流域自然环境国际联合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签署了《两区联合行动计划》,发布了《两区联合保护一抚远宣言》。两区各自向本国政府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大赫黑契尔国家自然保护区 <关于确立中俄乌苏里江下游流域自然环境联合保护区域建议书>》,并将每年的 6月9日确定为中俄两区合作宣传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派出了驻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代表、国际项目协调员蓝金参加了本次会议,WWF驻北京办事处发来贺电,国家、省、市、县四级电视媒体及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俄罗斯之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地区电视台对本次国际会议进行了报道,使本次国际会议在世界自然生态保护领域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全面完成了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资助保护区《管理计划》的编纂工作,同时完成了《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请亚行贷款(赠款)项目初步建议书》、《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试点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分类经营实施方案》、《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实施方案》等多部事关保护区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总计达68万字,调查数据近 6万组,测量绘制彩色插图 100余幅。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2002年项目文件的测绘编纂工作。全面完成了 GEF项目的培训工作和协助项目专家进行科学考察工作,并赢得了项目的设备资助。举办了《湿地巡护》、《社区共管》、《湿地基础知识》等培训班,培训94人,有 6人被派往大专院校、外省及香港和欧洲学习考察。接待来区考察立项的中外专家和项目官员30人次。接受资助自动化办公设备、宣教器材、卫星定位仪、巡护车、巡护艇等30台(套)。
【项目建设】2002年,保护区加大跑省进京工作力度,争取和落实一期建设工程国债资金198万元,市政府配套资金24.4万元。全力争取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项目, 高质量完成了《森林分类经营方案》编制报批工作,被国家列为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首批试点的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争取国家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63.4万元,保护区森林分类经营试点工作已通过省和国家验收。努力争取国际援助,争取和落实GEF项目资金、省GEF项目配套资金、全球环境基金WWF项目资金和国际重要湿地宣传资金共计98.8万元。
【管理工作】2002年,保护区坚持依法治区,根据上级部门制定的“打击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为的活动方案”,依据《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区内常年开展以“禁五乱、三清理、一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打击和季节攻势,“严禁乱砍滥伐、乱侵滥占、乱捕滥猎、乱捕滥捞、乱开滥垦;清山林、清河泡、清闲散户;净化保护区”,切实保护自然资源的安全。在辖区内共清理河流50余条、湖泡200多处,销毁网杖子16 500余延长米,拆除地窝棚、渔猎窝点60处,销毁麝鼠夹子 100余件,查处盗伐林木案件10余起30余人次,放生林蛙、幼鱼等15.2余吨,有效地遏制了破坏自然保护区的不法行为。保护区内的濒危物种有所恢复,鸟类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加,鸟类由建区初期的169种增加到现在的232种,新增加种类均为本区新记录。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鸟类白鹚鹭数量逐年增多,濒危物种白枕鹤春季迁徙集群能见到几十只,雁鸭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多。鱼类资源恢复最快,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存了充足的后备资源。持续开展社区共管、军民共建,共同搞好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共召开周边乡镇政府、驻军部队等部门领导参加的“社区共管工作会议”、“部门协调会议”、“生态保护座谈会”等 4次,联合行动两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保护区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全市生态农业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环境支撑作用。保护区被授予“全省第九届劳动模范单位”和“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2002年,保护区坚持走“区校联合、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科研之路,在东北林业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了由 WWF资助的《三江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编制出版工作,发表了《三江自然保护区1996—2001鹤、鹳类调查研究》、《三江自然保护区发现流苏鹬》论文,并被收录于《国际会议论文集》;完成了《退耕还湿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等项目和课题。完成了马鹿、赤狐、赤颈鸭等大型动物标本制作工作,使标本总数达 110具。人工制作东方白鹳巢33个,修复90个,为东方白鹳提前产卵孵化、提高在区内的繁殖率、回迁成功率、壮大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宣传教育】2002年,保护区通过与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佳木斯电视台和抚远电视台及三级报刊杂志合作,共完成对外宣传稿件47篇。在省委组织全国30多家卫星电视台参加的大型宣传工程“走进黑龙江”优秀电视片评选中,由河南电视台拍摄的《守望家园》获得优秀电视片奖,并被作为向中共十六大的献礼片。共投资15万多元,在区管理局和各管理站设置安装集宣传、教育、湿地景观于一体的大型彩色宣传板 7块,在保护区的边界及主要交通路口设置安装了集政策性、法规性于一体的限制性宣传牌40块。利用《三江湿地简讯》刊发保护区的发展建设、保护管理、科研监测、项目成果、鸟类迁徙等信息, 共完成《三江湿地简讯》9期,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进行宣传,分别在区管理局和各管理站所在地的抚远、浓桥、抓吉、海清、四合等乡镇村屯中,组织中小学生收看电教片,进行生态知识讲座,悬挂鸟巢等活动,保护区的标本厅无偿向学生开放,为孩子们开辟了生态教育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