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



  【经济效益】2002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33.58亿元,同比增长 11.4%;增加值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预计完成7.24亿元,同比增长10.6%;实交税金预计2.15亿元,同比增长11%。
  【项目开发建设】2002年,市乡企局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乡镇企业。全市投入资金 4.2亿元,新上和技改项目157个,其中投资额1 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投资额500—1 000万元的项目9个,投资额500万元以下的项目137个,预计新增产值 8.7亿元,新增利税8 200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的投产达产,加快了全市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壮大龙头企业】2002年,市乡企局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确定了龙拱、千里、鸿源、巨龙、金科等10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予以扶持。在省局支持下加大了资金投入,全年为企业安排乡企发展周转金和贷款贴息资金 800多万元,同时,在技术、人才、管理各方面提供服务,使这些企业在开拓市场、带动基地、联结农户、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金科集团年加工大豆达10万吨,生产亚麻纱5 000锭,大豆基地面积4.5万亩,亚麻原料基地3.5万亩,带动近4 000个农户。鸿源米业年加工能力7万吨,建立12万亩的“系选1号”优质水稻基地,覆盖桦南县大部分乡镇并扩展到依兰、勃利、集贤等周边地区,带动 4 500个农户。同时,不断加大对其它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已初步形成佳市乡镇企业独具特色的电线电缆、机械加工制造、新型建材、造纸涂布、淡水鱼深加工和绿色养殖产业,增强了牵动和辐射能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2002年,市乡企局注重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千里集团应用高新技术,建成年储藏量 6 000吨的绿色蔬菜气调保鲜库,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市水稻加工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日本佐竹生产线,产品质量和档次取得新的突破。昭奇集团生产的汽车和农用车钢板弹簧采用“中频加热等温淬火”新工艺,机械性能比传统工艺生产的钢板弹簧提高了两倍以上。龙江减速器厂依靠科技开发,研制出为大庆采油配套的单螺杆泵驱动装置,提高效率35%以上。培育3户科技创新企业,有 4户企业通过国家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1户企业获省科技效益奖,2户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
  【推进重点工作】2002年,市乡企局在全市“十大实效工程”中,承担了绿色食品、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和财源建设四项工程任务,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内又有 4户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标识,全市绿标企业已发展到19户,10户绿标企业通过了 ISO9000质量认证。积极组织全市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参加“三江国际旅游节”、“哈洽会”和中国吉林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产需对接等产品展销及经贸洽谈活动,参展产品150多种,总销售额达100多万元,签订合作项目4个,投资额4 780万元。全市乡镇企业招商引资总额达1亿多元。
  【乡镇企业改革】2002年,市乡企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为主,三结合” (在资产处置上以卖为主,在所有制上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改制与发展相结合、与管理相结合、与提高相结合)的改革改制方针, 采取股份合作、拍卖、抵贷返租等多种改革改制形式,基本完成了乡企改制任务,卸掉企业包袱近2亿元。盘活企业资产1.5亿元。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个体私营经济成分达到 96%,形成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围绕创造优良发展环境,大力开展乡企治乱减负工作。建立了市、县(市)、区乡企主管部门行政执法机构,把治乱减负工作纳入县(市)、区目标管理,对骨干企业实行挂牌重点保护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对向乡企收费的20多个部门、50多个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减轻企业负担100多万元。有效制止了“三乱”,改善了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