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规划设计】2002年,市规划局重点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对城市定位、城市性质、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都进行了系统、深入探讨,高起点、高品位规划设计了佳木斯市“沿江带状、一市三镇”的结构布局、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和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蓝图。局规划院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发建设新区的战备部署,深化、细化了新城区规划设计,总面积达 382公顷。狠抓居住小区的详细规划,规划建设精品小区。相继规划了临山庄小区、中南小区、光华小区、佳纸小区、发电小区、修建性规划了北苑小区,进一步完善了新城区的万发东区、万发西区和近乡花园小区、临江花园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 188公顷。对光复、万象、松林、先锋、林海等五条街路进行了系统规划设计,总长度11公里;完成给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等管线规划设计24项,总长度33公里;加大了三江广场、长安广场、松花江广场的设计深度;进一步调整了沿江西园、水源山公园的规划设计;从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对全长 6.4公里、总面53公顷,穿越市区南部的王三五河改造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细化、深化;运用高新技术完善了西林路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同时,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市政府“实事工程”涉及的八路、四场、三园、一区、二院、三街、五个出口共计38个项目,无偿奉献达380万元。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 500万元,是上年的3倍。
【勘察测绘】2002年,市规划局围绕新一轮城市的总体规划,抓好基础测绘工作。局测绘院超前测绘了红旗街以西、英格吐河以东、长安路以南、胜利路以北4.37平方公里的 1/500数字地形图,扩大了市区 1/500数字地形图的范围。为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标准的文本信息和数字地形图信息。全年完成“实事”工程测绘任务362项,提供无偿服务219万元。完成了佳市GPSD级网的复测改造工作,经过外业观测、数据分析,内业计算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完整数据资料。保证了测绘工作的正常运行。局测绘院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拥有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GPS C、D级网分别获省优秀勘察设计成果三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分体式墙上测量标志在获得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又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被评为“全国城市勘察测绘先进单位”。在全国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统一年检中顺利过关。瞄准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3S”技术、4D产品生产模式,经过短期试车投产,已与日本数家公司签定了产品订单,产值达30万元。
【城建档案】2002年,市规划局对全市重点工程项目,特别是城市地下各类管线工程项目,实行全方位跟踪管理。市城建档案馆全年共收集城建档案 110项,其中建筑工程档案44项,市政管线工程档案63项,交通运输工程档案 3项。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实行“一书一证”制度,对重点工程一跟到底,对全市地下管道工程已初步形成了计算机动态管理模式。根据国家《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的要求,努力开发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对城建档案标准化著录 4 000卷,增加检索条件方便利用。通过查阅馆藏与实地测量,收集整理了22座桥梁、7个公园、4个广场、20余条主干街路的文字资料和照片,编集制作了一册图文并茂的《佳木斯市市政建设图集》。实现了声像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佳木斯市区风貌进行了航拍,面积约30平方公里。自行编辑制作了一部反映佳市城市规划建设的专题片《城市建设铸辉煌》,市城建档案馆在全省同行业中首家应用了 CAD技术,以计算机编绘城市地下管网,实现了对地下管线的动态控制。城建档案工作者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城建档案管理探索与实践》一书,在东北三省同行业中首开先河。
【规划审批】2002年,市规划局严把用地审批关,严格执行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的用地标准和用地性质,全年共组织集体踏察现场21次,受理公建项目 142件,办理用地审批手续84件,总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办理私建项目890件,总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全年共办理选址意见书 6件。按“规划拆迁管理技术暂行规定”,严格划定拆迁范围40项。为拓宽政府经营城市的资金渠道,对城市建设用地实行市场化管理,与国土资源局配合实施,公开拍卖一处面积0.6公顷地块, 获取资金100万元。严格审查建筑造型,按照市委, 市政府提出城市建设要“出精品、上档次”的总体要求,把审核建筑造型做为审批工作的重点,凡是不符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设计平淡,缺乏创意和特色的造型方案,一律不予通过。全年共批办 181个公建项目,总建筑面积67.3万平方米,签发54个放线项目,报审批会33个建筑造型方案,其中市审会19个。共批办私建项目173个,总建筑在积13.7万平米,其中郊区6万平方米。并先后受理批办了10多个特困户的报建项目。强化了市政工程项目的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市政工程项目审批工作“四同步”的原则。全年共受理403件市政工程项目,办理 276件。其中,市政工程受理126件,办理91件;管线工程12项,0.8万延长米;道路工程 1项,1.2万延长米;配套工程78项,1.9万方米;绿化工程12项,21.3公顷; 办理扒、装、封项目55件;办理房屋改变使用性质项目130件,面积0.6万平米。为各类建设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承诺制,并严格履行。先后到佳木斯大学、教育学院、第一中学、第七中学、第十一中学、云环小学、市人事局四丰山疗养院、乌苏里江佳大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现场办公,上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24项。
【项目监察】2002年,市规划局加强项目建设的批后监察工作。对主要街路两侧的在建工程和新批办的工程项目加大巡查力度,共查处违章建筑85处,近 5万平方米,强拆违法违章建筑38处,近 0.4万平方米,有效地打击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十二周年纪念日,局组织了建局以来最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设立宣传站,散发传单,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对普及规划法,提高市民法制意识和开发商执行规划的自觉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新建工程项目实行公示制。全年对新批建的37个项目的施工现场实行公示牌制管理,将建设工程的项目名称、批准时间、建设项目性质、建设项目规模、建设项目地址、层数、负责部门、建设单位、放线时间、举报电话等全部向社会公开。方便了社会和群众对工程的监督,有效地控制了建设单位违背规划的建设行为。从年初开始,连续多次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大检查,严格监督管理,对擅自更改,不按审批要求施工或擅自加长、加跨、增层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出严肃处理。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设专人负责,实行首问负责制,全年接待上访 504人次,妥善协调、处理信访案件54起,解决、阻止集体上访4起。
【郊区规划】2002年,市规划局郊区分局理顺关系,整章建制,研究制定了各乡镇规划审批的管理办法,形成了市局、分局和各乡镇的三级管理网络。郊区分局对所辖乡镇开展全方位的规划管理工作,负责城市郊区的长青乡、沿江乡、四丰乡、松江乡、莲江口镇 5个乡镇,以及敖其镇、西格木乡等5个乡镇所在地的规划管理工作,区域面积为393.8平方公里。按照国务院[2002]13号文件关于全国各地必须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要求,佳市所辖的“二市四县”除同江市、抚远县外、富锦市、桦南县、汤原县、桦川县均已设立了城市规划行政机构。各县(市)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科学确定本区域内小城镇的数量,做到了合理布局,明确了发展重点,选定了中心镇, 统筹按排了居民点和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形成了以佳木斯市区为中心、六县(市)城区为区域中心、小城镇为典型、一般乡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