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城市供气

城市供气



  【“四个机制”建设】2000年,佳木斯北方煤化工集团加快改革步伐,把建设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快改革步伐,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贯彻煤化工《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加快改革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竞争机制建设,进行用人制度改革。对二级集团和焦化厂重新定岗位定编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一次精简129人。同时做好企业分流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工作, 并保证不把一名下岗员工推向社会。积极为待岗人员寻找再就业渠道,将原来的两个安装公司合并,成立天然气安装公司,安排了部分分流人员,并发展第三产业,广开就业门路,尽最大努力解除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实施“风险机制”管理,推行末位淘汰制。依照《劳动法》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确立了新型劳动关系。定期对干部和员工进行业绩考核, 并定期向监事会述职, 实行“末位淘汰”,打破“铁饭碗”促使员工增强风险意识,树立爱岗敬业观念,在集团上下营造学、赶、帮、超氛围,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加强“约束机制”建设,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在各项工作中重程序、重制度,逐步实现从以人管人向以制度管人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过度,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会计核算电算化、管理程序规范化、组织领导统一化、财务凭证档案化、目标责任人头化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降低了 “四项费用”等指标。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全面落实“两标”。与各子公司签订了“两标”责任状,制定了奖罚措施,对“两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验收,按《责任状》予以奖惩,充分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与北方集团签定“责任状”规定的工作任务,全年扭亏160万元,扭转了连年亏损的被动局面。
  【生产经营】2002年,佳木斯北方煤化工集团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经营呈现良好态势。集团企业焦化厂用一座焦炉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实际生产能力达到单座焦炉设计能力的 63.5%,是95年以来单座焦炉达到的最高产量,圆满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及工作任务。全年生产焦碳83 450吨,完成年计划166.9%;焦油3647.2吨,完成年计划的173.3%;煤气3 896 074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86.58%。全年未发生过停气现象,提高了企业信誉。按照优势互补,联合双赢的精神,积极寻找共同经营的合作伙伴。与广州恒谷组公司合作,谋求焦化厂新一轮发展。为在保持资产权属不变,生产权由本企业管理,经营权交给对方的前提下,由对方投入3 000万元流动资金,解决焦化厂因缺少流动资金无法提产的矛盾。合作后经过两个月试运行,生产经营有序发展,产量达到设计能力的 80%,创历史最好水平。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更换了新型防爆电机,解决了焦化厂建厂10余年未解决的重大安全隐患,焦炭热销、资金周转加快,工人工资按时发放。同时,组织工作组前往鞍山、冶金行业考察,准备全面启动2#焦炉、提高产品产量,抓住焦炭市场畅销有利时机,大打一场煤化工翻身仗。集团企业升平煤矿恢复生产以来,增加一个掘进队和井下采掘时间,减小采掘失调比例,全年累计实现原煤产量36万吨,掘进进度 6 827米。为使升平选煤厂重新启动,生产高质量精煤满足市场需求,生产炼焦用煤供应焦化厂,生产高标准冶金焦炭满足焦炭出口需要,加强技术改造工作,将选煤厂的“淘汰——浮选”工艺改造成“重介——浮选”联合流程,集团投入 300万元建设资金,改造后精煤灰分在8%以下,年产量可达60万吨,不但给煤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可使焦化厂提高焦炭质量,促进了初具规模的煤炭生产产业链的形成,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吸取佳铁站前西二号楼煤气爆炸事件的教训,狠抓安全生产,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天然气工程建设】2002年,佳木斯北方煤化工集团以天然气工程建设为“龙头”,保证天然气工程按期、保质完成工程进度,实现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供气、当年受益的目标,占领了佳市燃气市场,重塑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天然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公开招标、建设单位垫付工程款的办法完成了分输储配站、球罐及配套附属设施的工程安装建设。完成了约翰·迪尔佳联的工业供气和煤机厂工业供气,居民住宅楼供热等任务。约翰·迪尔佳联月用气量 5万立方米,年收入120万元;煤机厂月用气量1.5万立方米,年收入18万元。全年完成天然气工程建设投资4 000万元,完成了中低压管线7.5公里、长安路 5处顶管穿越工程、松林路等共6处穿越铁路工程、中山路以东天然气置换煤气6 700户。新开发居民用户2 000户、商饮服用户12户、采暖锅炉13台,完成签约金额1 161万元,回款860万元的开发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程安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