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保目标管理】2002年,市环境保护局以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为牵动,深化环境保护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促进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组织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坚持向市委、市政府定期请示、汇报环保工作制度,配合市政府相关部门把全市环境保护年度计划纳入了国民经济大本发展计划。按照省政府下达的环保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 明确了市、县、乡镇长三级环保目标责任,并由主管市长与6县(市)、5 区政府主管领导及环委会成员单位领导签订了2002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工作体系。
  【生态市建设】2002年,市环境保护局以生态建设中心全面贯彻《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建立协调联动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机制。配合市政府组织成立了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织召开了全市生态市建设协调会议,全面强化了生态市建设各项基础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性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协调会议,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关于开展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通知》,举办了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技术培训班,组建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专项推进队伍,对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取得了33万多个调查数据、207 份基层报表,完成了名项调查报告的编写工作,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抽调生态保护专家和高级工程师,组成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写小组,编制了《佳木斯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草稿)和《生态市建设工作近期工作要点》。组织实施了自然保护区晋档升级工程、湿地保护工程、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特殊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及绿色食品基地周边环境保护工程。同江八岔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通过了省级评审;富锦市三环泡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了省评审委员会初审;完成了桦南县新建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和桦川县新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的各项基础工作,已经上报省环保局待批。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 3个,市级1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00 112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12.23%。全面落实省《湿地保护决定》,使全市的 349 636公顷湿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全市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1个、市级生态示范区 1个,全市各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试点的总面积已达1 579 25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8.3%,初步形成了具有佳市特点的生态建设模式。开展了“倡导‘绿文明’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启动了具有三江平原特色的市级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平稳推进各个子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工程,举办全市乡镇企业法人代表培训班,组织开展创建优美乡镇活动,完成了同江市同江镇、街津口乡申报全国优美乡镇工作。强化对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周边环境的监测、监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基地周边环境质量。全市落实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基地 230万亩,比上年增加38.57万亩。结合保护母亲河行动,启动了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退耕还林5.7万亩、退耕还草20万亩。改良草原 5万亩组织开展了以退耕还湿、还沼保护湿地资源的生态执法大检查,强化了生态资源的保护。
  【工业污染防治】2002年,市环境保护局以总量控制为防治工业污染的关键环节,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启动了工业企业全面达标工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全市“十五”期间总量控制计划,核定了全市总量控制指标,下发了《关于下达“十五”期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对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并纳入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签订了责任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排污变更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年向31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出动检查人员200多人次、车辆60多台次,严肃查处了5家企业。充实完善了污染物排放动态管理档案,加强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有效控制了全市排污总量。把限期治理作为强化长效管理的主要手段,推动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在全市环保大会上向佳木斯冷冻厂、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书。结合“双评”工作对全市 180家重点达标企业逐家进行巡回式管理与服务,帮助19家重点限期治理企业制定治理计划,为冷冻厂、啤酒厂、迪尔佳联和化学制药厂等企业筹措污染治理资金提供环保服务。全市 180家应达标企业中已有 175家实现了达标排放,达标率达到97.22%,实现了全市工业污染防治的历史性突破。同时,把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作为巩固达标成果的重要途径,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了全市已达标企业无一反弹。把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和环境标准体系认证工作作为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重点,努力为发展高新环保产业腾出环境容量。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在化工、造纸、机械等行业开展了推广市啤酒厂等成型的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并在企业中大力推广节水工艺和技术,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工作。与相关部门配合,在全市有条件的企业中开展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
  【环保项目建设】2002年,市环境保护局以提高城市环境保护整体水平为重点,全面启动环保项目建设工程。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的机遇,配合市计委等相关部门,加大从环保渠道为建设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筹措资金工作力度。抽调专人参加哈洽会,并把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纳入新加坡商务考察团项目筛选之中。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上,指派专人帮助佳木斯市新时代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定了环评工作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扩初设计等项目,加快了项目建设实施步伐。
  【城市环境整治】2002年,市环境保护局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居民居住环境保护办法》,以解决好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实施“百姓满意环保民心工程”,加大了对低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的治理力度。市环境保护局与公安、城市监察部门组成综合执法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违建取暖锅炉全面调查工作和清理整治行动;与市交警支队协作,结合全市机动车春检,对未达标排放的机动车进行了尾气监测和尾气净化器安装工作,全市汽车尾气达标率达到 86%;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开展了全市清洁汽油使用情况执法检查,使全市各汽油批发单位及所属加油站全部达到了销售清洁汽油的要求。在全市餐饮洗浴业中开展了以型煤为主的清洁燃料推广使用工作,全年共推广型煤近 1 000余吨。制定了《佳木斯市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扰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联合各区政府及公安部门对市辖 5城区的所有歌厅进行了拉网式反复排查,共处罚超时营业的歌厅48家,扣押影碟36盒、麦克风7个、VCD10台调音台2个、电视3台。举办全市性文化娱乐场所业主环保法律法规学习班,强化了对歌舞厅业主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知识的学习教育。中高考期间对全市建筑施工场所进行拉网式突击夜查,在全市8个中考考场和6个高考考场设立环境噪声监督岗,设置禁鸣标示,发放中考噪声管理征求意见卡,及时处理考场周边突发性噪声污染事件,为中高考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升学考试环境。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人大城环委、市教育局等12家单位联合发起了“佳木斯市新世纪、新形象保护地球环保志愿者行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大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在全市范围开展收集白色垃圾活动,共捡拾白色垃圾20余卡车,并把全市集中收集的白色塑料送到效区塑料再生企业变废为宝。与工商局、技术监督局、执法局联合对全市商业批发市场、饭店等违规使用发泡塑料餐盒、超薄塑料袋等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没收超薄塑料制品 1万多件,强化了对白色污染的源头治理。
  【环保执法】2002年,市环境保护局以严格执法为手段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环保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从建立责任制、行政行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形象等方面对各县(市)区进行全面考评,推动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强化环境监理队伍建设,开展对环境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全市环境执法人员培训面达到 90%以上。全面落实环境信访目标责任制,开通24小时环保 190热线进一步加快了信访快速反应能力。全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47件,查处147件、结案141件,查处率100%,结案率96.1%;全年承办人大议案2件、政协提案8件,办复率100%认真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把环保审批关,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主动与经贸、招商、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沟通,强化对建设项目的联合审批,加强建设项目的现场检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认真履行“三同时”手续。认真履行市审会成员单位职责,参与全市“一站式”审批服务,严把环保审批关,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基础建设】2002年,市环境保护局以提高环保支撑能力为主体,启动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环境监测、环境宣教环境信息和环保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对全市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圆满地完成城市地面水调查、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等各项例行监测任务。组织各县(市)开展了酸雨普查工作。配合省监测站开展了中俄界河监测工作。及时发布全市区空气质量周报46期。加大环境监测投入,建立了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与日本合作项目)、地面水自动监测系统(与挪威合作项目),购置了日历公司原子吸收仪,完成了环境监测由手动监测向自动监测的跨越。开展全方位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与市委宣传部等22个部门联合下发了《佳木斯市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实施方案》,全市各新闻媒体发布环保新闻稿件64篇,环保电视新闻14条、环保典型专题报道5次。“6.5”世界环境日,启动了百姓满意环保民心工程,成功举办了首届环保文化艺术节环保书画展,组织开展了“三江环保世纪行”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保文化氛围。建立了市环保局办公信息管理系,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局域网内部主页,推进了环境信息数字化建设。以“双评”工作为载体,制定完善了《佳木斯市环保局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从简化手续、减免费用、提供环保技术信息和环保贷款等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局共建立28个85条 160款的环保政务公开制度,增强了环保工作透明度。落实了对企业进行项目建设服务、技术支持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资金支持服务和环境监测预报服务等 6项服务措施,树立了良好的社会环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