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为经济建设服务】2002年,是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各级工商部门和个体协会开辟“绿色通道”,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支持21户个体私营大户参与国企改制,为国企新注入资金9 640万元。出台了 《关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若干规定》,积极引导私营大户将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向农村扩展和延伸,扶持壮大了以“千里”、“金锣”、“希波”等企业为龙头的一批公司和农户企业,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2 058户、从业人员207 722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 167户、15 631人。其中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83户、超千万元的8户、超亿元的2户。实施解忧工程,积极支持国企改革,编印了《企业改制工作指南》,先后帮助佳木斯煤机厂等36户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改革、改组、改造。支持组建、帮助规范企业集团14户。支持银企合作、合同解除,全年办理动产抵押登记41件,抵押金额4.27亿元,盘活企业资金1.81亿元。开展提前介入和超前服务,为65户企业排忧解难。推进名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三名商标”,帮助 100多家企业谋划商标创意及注册,为“三江平原”、“林海雪原”、“东北三江”等有出口潜力的企业争取国际注册,使 100多个品牌进入了国际市场,培育农副产品商标76件。全市新申报注册商标达 158件,比上年增长38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到 1 180件。新认定和续认定市知名商标40件,组织24户市知名商标企业24件商标参加了省著名商标的复审认定,其中20件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培育信用经济,提高企业信誉度,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和“诚信单位”评定活动,对 120户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30户私企“光彩之星”进行了公开命名表彰。全市共培育国家级“重信”企业5户、省级34户、市级120户;国家级“诚信单位”4户、省级36户、市级108户。同时对恒泰集团等10家企业实行免检,提高企业的社会信用度。营造招商引资环境,运用协调职能先后扶持多多集团、易丰拉盖有限公司等12户企业与外埠企业合资、合作。通过牵线搭桥,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与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招商引资项目恳谈会。在随市委、市政府赴浙闽招商考察中,组织了温州大中型企业与佳市招商团的对接会。汤原县局在哈洽会期间,主动与省个体协联系,组织12个哈市大型民营企业到汤原投资,签订合作协议 6个。全年全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引资到位资金5 189.8万元,为引资计划的4倍以上。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落实政策措施工作,市局统一设置再就业“绿色”办照窗口,负责下岗人员申请办照咨询服务,制定了《关于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若干意见》,开展了“一帮一”援助活动。市局机关干部与 192名佳纺下岗职工对接扶困,捐款捐物共计28 000余元,帮助安排就业36人。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利用各种渠道帮助6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2002年,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发挥综合监管职能,强化对集贸市场的整治。组织开展了以整顿市场主体资格、清理无照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红盾百日执法”专项行动,对全市 165处市场进行了整治,共清理各类市场经营主体9 650户,取缔无照经营1 500户;查封假冒伪劣窝点35个;查处集贸市场违法违章案件850件,案值265万元。发挥行政消保职能,强化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重点对制售直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集中力量开展了多次整治活动。共收缴假冒伪劣商品100余种、总案值300余万元。全市12315申诉举报网络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咨询9 95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2.26万元,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通报表扬。推进消协 “会员制工程”,全市已发展个人会员208 598人,受理消费者投诉7 335件,挽回消费者损失 256万余元。发挥市场准入职能,强化对各类市场主体的规范。严格前置审批制度,依法驳回63户前置审批不合格的企业登记申请。加大企业年检工作力度,增加了实地查验比例,全系统实地年检率达 50%以上。结合年检完成了对企业前置审批的复查工作, 复点清理了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对524户不能提供有效许可证的企业,责令限期补办,对 273户无法补办企业责令进行注销或变更登记,吊销了37户企业的营业执照。对未按规定参加年检的60户企业进行了处罚。对 3户实物出资未办理过户手续的企业给予了处罚。发挥执法办案职能,强化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把查处教育、医疗、金融、电力、保险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重点,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先后立案查处了市中医院CT室商业贿赂案、市中心医院帐外暗中给予医生药品回扣案和太平洋、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等公用企业限制竞争案件11件。发挥商业广告监管职能,强化对商标侵权和虚假广告行为的治理。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共查处商标案件 148件,案值 500余万元,罚款入库金额42.6万元。开展了“反误导、打虚假”广告整治工作,对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类违法广告进行了重点查处。共查处广告案件 267件,罚没款20.95万元,同比增长103%。一年来,全市各级工商部门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3 323起,收缴罚没款387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0%和44.9%。
  【监管方式方法改革】2002年,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稳妥地实施了监管方式方法的“四项改革”。推行银行代收费改革:市局与市建设银行合作,在市区全面推行银行代收费制度,进入银行代收费的业户累计达到10 341户,业户主动缴费率达到 95.6%。实现了收费管理的信息化,增强了收费管理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遏制了以费谋私问题。深化巡查制改革: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共组建 102个巡查所,其中,基层所69个,为27 599户企业建立了“经济户口”。初步实现了监管方式由单一的、静态的监管向综合的、动态的监管转变。向工商所下放企业监管权,使工商所具备监管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职权。合理地划分巡查区域,制定比较规范的巡查制度,完善了巡查管理的基础建设。实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实施规费超收分成等奖惩制度和四项经费包干制度,将增收节支的大部分经费用在基层建设上。实施信息化管理改革:推行网上办公模式,初步建立了红盾信息网站,基本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黑红榜”和银行代收费软件的开发应用,收费管理在各项监管中率先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系统共有计算机300余台。市局达到平均 3人1台,部分巡查所人手1台。初步形成了市局与县(市)、区局和市区工商所的三级信息网络。
  【队伍建设】2002年,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不断加大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党政领导干部作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竞争上岗和干部交流。组织对各县(市)、区局班子的考核,选拔了后备干部,提拔和横向交流任用了部分科级干部,优化了各级班子结构。同时对市局机关党委进行了调整和改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了反腐倡廉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坚持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了社会监督机制,开展了收费自查自纠活动,规范了票据使用和收费行为。开展了建设“服务型工商”百查百问和“双评自查自纠”活动,查处违纪案件 6起,处分 2人。开展了向汪洋湖、何付凯、胡学勤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和“文明执法评比竞赛”活动,设立了“忍辱负重”奖,树立了文明管理典型,深化了“双评”工作,市局连续四年荣获了全市“双评”最佳单位,有10个县(市)、区局荣获最佳单位称号。加强学习教育培训,举办了WTO基本知识、微机操作、执法办案等各类培训班29期,轮训干部 2 600余人次。组织了网上培训、集中学习、“三手”岗位练兵和“每周一法”、“每日一题”等学习教育活动。实行紧逼战略调动广大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全局会操作微机、能办案的人员由20%上升至80%以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系统共投入资金 522.6万元,新建、扩建和购置办公场所13处,增加建筑面积4 292平方米,配备各种公务车辆 4台,新购微机190台,为进一步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政府模范单位,全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集体、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称号。工商学会被评为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先进单位,劳协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市消协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汤原县消协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