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
【开展审、帮、促活动】2002年,市审计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省厅 “11161”工程,为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积极开展审、帮、促活动。针对一些单位财会人员素质不一、管理混乱的问题,从审清查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入手,帮助38个单位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和财务核算管理等项制度,提出审计建议 186条,建议得到落实并转化成企业行为178条,帮助企业盘活资金、活化资产4 849万元。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站在企事业单位的角度分析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尽全力帮助解决困难。共为48户企业解决了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整章建制12项 186条,并义务为21户单位培训了财会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全力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帮助研究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外欠资金“三角债”等方面问题。为18户企业解决协调外欠资金等困难,共计金额 5 000多万元,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治理经济环境】2002年,市审计局加大反腐倡廉,治理经济环境的工作力度,做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勇士、谋士和卫士。加强对财政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专项资金、农发行负债损益等方面的审计,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方面的问题,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9项,审计企事业单位543户,共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8亿元,要求有关单位纠正违纪资金 6 613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5 612万元,调整帐目5 250万元,收缴违纪资金 525万元,向市纪检委和检察机关移送涉嫌经济犯罪案件 9起。对审计中发现的易于产生腐败现象的问题,在严肃查处的同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市纪检委反馈,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收入未纳入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疏松、会计出纳 “一肩挑”等问题的有效解决。全市内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268个,查出各种违规资金4 540万元,提出审计建议 147条,被采纳98条,促进企业增收节支251万元。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已对11个审计项目发布了审计公告。加强对领导批示、群众关心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和移交案件查处情况的跟踪检查,在建立由局领导带队检查、审计组回访制度的基础上,主动邀请市人大领导、审计行风监督员共同参与了联合检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审计信息调研】2002年,市审计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优化审计成果,为宏观调控服务。全年共报送审计信息和调研报告221篇,被采用205篇,采用率92%,为上年的6倍。其中市委、市政府、新闻单位采用和领导批示157篇,省级采用43篇,国家级采用5篇。在审计信息工作中做到“三到位”。即为市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到位:针对全市企事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部分企事业法定代表人在单位改组、改制时,国有资产管理疏松,国有资产出售、拍卖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极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以及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造成企事业领导者职责不清难以界定等问题。向市政府提出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时,必须先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下发了佳政办发[2002]40号文件,加大对企事业法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避免了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对市领导关注的问题反馈到位:年内在市委、市政府采用的96篇信息中,有89篇被副市长以上领导参阅的《佳木斯信息》内参版和《每日专报》刊载,有 6位市领导先后在审计信息上做了重要批示。同时,围绕全市反腐倡廉工作,针对政府机关易于滋生腐败的苗头性问题,向上反馈以物抵债、公款私存、固定资产不入帐等问题,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和批示,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及时进行了立案查处。强化审计信息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宣传各项审计法律法规,及时反映审计法制建设情况,被省、市新闻媒体采用61篇,为上年的12倍,扩大了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为促进问题有效解决参谋到位:对佳木斯监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规和企业管理混乱问题,在进行严肃处理的同时,编发了《市监狱财务管理混乱》审计信息,市审计局长亲自向市领导作了汇报,得到市领导重视和批示,并责成市委政法委、市委督办室抓好落实。市监狱进行了认真的整改,通过落实审计建议,可增收节支 400多万元,市人大有关部门与市审计局一起对市监狱进行了回访,市人大领导对审计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市审计局和全市审计系统分别获得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先进行业荣誉称号。
【审计信息化建设】2002年,市审计局根据省厅和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信息化五年建设规划和网络建设方案,采取招标方式,购买台式机17台、笔记本电脑 6台,使全局台式机达到27台,笔记本电脑达到11台。组建了局域网, 全局设37个网络信息节点、25个网络工作站、3个主机房服务器、1 个工作站,实现了邮件交流、资料共享。举办培训班,对全局人员进行了局域网使用基础知识和数据库的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在国家审计署微机考试中市局45岁以下的审计人员全部获得微机上岗资格证书。
【审计队伍建设】2002年,市审计局坚持树立良好的审计机关形象,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树好形象年”活动,实施了“三个一”促廉工程。即一个要求抓到位:以要求审计人员面对复杂的环境“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为重点,形成领导带头示范化、廉政教育系统化、警钟常鸣制度化、典型引路身边化、检查监督经常化的“五化”促廉模式。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抓廉政,在改善办公条件、更新车辆、购买微机等问题上杜绝“暗箱操作”,实施“阳光作业”,将费用进行公告。采用到市政府采购办招标和预算对标的办法,用工程队要价40%的资金修缮了2 000平方米的办公室,并购买配置22台微机和笔记本电脑,更新了 4辆工作用车。一件事情抓出头:坚持从“禁酒令”抓起,严肃纪律,领导班子身体力行,纳入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违纪追究制,局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解决被审计单位外欠资金回收问题,并谢绝了被审计单位请吃饭和送纪念品,受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好评。领导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广大审计人员的反腐倡廉。据不完全统计,全局拒吃请、拒礼金 100多人次。一种机制抓到底:强化内外监督机制,审前由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张贴以“五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公告;审中由分管领导进行检查;审后由局主要领导带队进行审计回访,征求意见。聘请了17名社会各界行风监督员,采取个别联系、座谈会、发征求意见函等方法征求意见,社会反响良好。弘扬争先创优的拼搏精神,针对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后,审计任务增加的突出矛盾,全局上下团结拼搏,主动加班加点。据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全局节假Et不休息、加班加点超过 180多天。许多同志身患疾病边医治边工作,亲人有病无暇照顾,在出勤簿上很难找到请病事假的人。建立催人向上、政绩为先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全局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对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责任制任务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作为评优选模等重要依据,彻底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的弊端。在职工关注的入党、提干、评优选模等敏感问题上,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在用人上坚持重政绩、重公论、重德才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先后提拔了 3名副处级、11名正科级、13名副科级干部。并在局机关树立勤政廉政标兵,使全局同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年内涌现出市、局级勤政廉政标兵、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共26名。为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利用年初年末审计工作空闲时间,集中进行了两次共90天的培训,促进审计人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全局考试成绩平均达到95.7分。另外,把“双评”活动作为促进审计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召开各县(市)审计局长会议专题部署“双评”工作,树立了同江市审计局先进典型,在同江市召开了全市“双评”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同时还对 6县(市)审计机关“双评”活动进行了专门检查。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了廉政责任、服务承诺、文明办公等行风作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使全局“双评”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全市审计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提升审计质量】2002年,市审计局按照省厅 “11161”工程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把提高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 “生命线”,建立了由“一把手”牵头, 层层负责的《审计执法责任制》。贯彻落实审计准则, 制定了 《审计工作程序》、《审计复核规则》、《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办法》等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围绕审计行政执法的全过程,明确了审计人员自审前准备到审计实施直至审计结束全过程的操作程序和审计质量标准。完善了审计组长、业务科室、复核机构三级复核制和主管领导、审计业务会议二级审定制。建立了审计复核台账,从审计程序、审计范围、审计取证、审计执法等方面加强复核审理工作,全年共复核审计项目96个,提出复核意见 456条,有效规范了审计执法行为。还建立了审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和审计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实施了主审竞争上岗制、执法过错追究制、违法违纪一票否决制和目标责任考核末位淘汰制,增强了全局审计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和强化审计执法力度奠定了基础。全局审计质量同比大幅提高,审理案卷审核退返率由过去的8%降到了1%;审计底稿、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差错率由原来的6%降到了 0.85%;审计成果转化率由原来的36%提升到88.7%。省、市政府法制办对市审计局推进审计法制建设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