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技术综合管理】2002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系统从源头上抓质量,进一步加强综合管理工作。开展“质量兴县(市)”和“质量兴企”工作,下发了《关于实施“质量兴县”工作的几点意见》,在富锦、桦南、桦川、同江、汤原5个县(市)全面开展并初见成效。落实了5户质量兴企试点企业,组织 6户企业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申报11项省级优秀成果奖。向省局推荐1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个人”、4户企业为“全省质量管理先进集体”、7 户企业为“全省质量效益型企业”、7户企业产品为“全省质量信得过产品”、7户企业为“全国质量月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并均获批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制定了《名牌产品管理办法》,成立了全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出全市25种特色产品为“佳木斯市名牌产品”。积极帮助 4户企业建立并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管理工作,制定了《佳木斯市生产许可证、准产证办证工作程序》,为23户企业申报了国家生产许可证,协助国家局完成了对14户企业的考核工作。全面启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开展了第一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 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进行了第二批肉制品、乳制品、茶叶、饮料、调味品等5 类食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专项调查。扎实推动计量管理,拟定于明年 1月举办全市首届法定计量机构计量检定技术比武运动会,确定天平、衡器、加油机、压力等 4个比赛项目,完成了比武运动会的准备工作,有6县1区、市计量所、市水表所、市电能所等11个代表队92人参加比赛,比赛成绩将记入个人档案, 做为今后评先、评优、 晋升职称的先决条件。加强县(市)区局计量管理工作,下发了《佳木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计量工作综合考评的通知》,进行了综合检查考评,对获前三名的县局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县局下达了限定15日内整改的意见。加强计量“390”工作,狠抓了《佳木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390”计划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的落实,结合对集贸市场、加油站专项整顿,开展“价格计量”信得过活动、办班培训、建标授权复查,全面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水表、电能表、煤气表、出租车计价器、加油机、衡器的综合合格率由整顿前80%提高到93%,定量包装商品合格率由整顿前 82%提高到91%,眼镜光学指标由整顿前 84%提高到92%。进一步加强计量综合管理工作,推荐佳木斯华联商厦、铁路医院为计量信得过单位。进行了定量包装商品推行C标志工作, 推荐北方佳宾集团为定量包装标志单位,已通过省局考核验收。加大对授权机构的计量监督管理,对佳木斯市电业局计量检定所等4个单位到期的1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了复查考核,完成了多多集团等6家单位20项到期计量标准复查考核工作和佳木斯锅炉厂等 4户中、小企业计量合格确认。有效开展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巩固了“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全年两次对生产企业进行抽查,全市主导企业主要产品采标覆盖率43%。完成采用国际标准6项。继续巩固汤原县“优质水稻”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工作成果,在上年种植优质水稻1.27万公顷的基础上,又新增种植面积500公顷。积极帮助富锦市申报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区”, 并通过省局验收。开展申办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工作,北方佳宾集团生产的佳宾牌系列白酒、佳木斯市益康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无公害大米、佳市金路经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无公害猪肉等 3种产品为全省首批采用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开展标准制定和备案工作,与国家标准委员会进行了业务衔接。为企业制定标准70项,产品标准注册登记83项,修订企业标准25项。完成了对佳市 5户星级宾馆执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情况采用国家标准的检查。举办了碳酸饮料标准等10项国标学习培训班,达300人次。在全省首家开展了对全市原汁山葡萄酒标准的治理整顿工作,对葡萄酒生产企业进行了标签方面的规范,对全市在册的23家企业中 5家企业的13个标准给予了标准备案。大力加强锅容管特管理,全面完成了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5 625台(其中锅炉2 171台、压力容器1 853台、特种设备1 601台),已全部录入微机,对1 338台锅炉、728台压力容器、625台特种设备发放了使用证,占应发证总数的98%。经省局验收组考核得90分,一次通过验收。同时借普查之机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档案化、图表化。开展资质单位审查工作,配合省局资格审查组对佳木斯市石油公司汽车燃气加气站进行了充装资格审查,对佳木斯市鼎新溶解乙炔气瓶检验资格进行了审查,均顺利通过审查;对佳木斯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汤原县、桦南县、富锦市、同江市锅检所等资质换证单位进行了审查。开展锅容管特安全管理与监察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加强了从业各类人员培训考核。按照国家局《关于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书的通知》和省局关于开展锅容管特人员培训考核的工作要求,共举办19期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培训2 109人,对考试合格的1 951人换发了全国统一的锅容管特操作人员证件,提高了特种作业人持证上岗率。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02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系统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共出动执法人员2 200人次、执法车辆 452台次,检查企业2 585户,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127.6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6个,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货值126.5万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1.2万元。全区立案422起,结案400起,其中市局立案230起,结案230起。在工作中坚持抓好“五个环节”,即围绕重点产品打假:围绕大类52个品种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共查获假冒“红梅”味精、假冒宁波汤圆、假冒希波肉串、不合格饮料、假冒茅台酒、假冒“金六福”酒、假冒黄桃罐头、伪劣棉被、掺假大米等货值34.6万元。围绕重点区域打假:根据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把铁路沿线仓储库、铁(公)路配送点及城乡结合部作为打假的重点区域,在佳西化轻仓库查获劣质农药,货值 5万余元;在佳市橡胶厂院内查获篡改生产日期化肥,货值 6万元。围绕重点市场打假:围绕农资市场、汽车及汽车配件市场、饮料市场、建材市场、面粉市场开展专项打假,先后查办了春翔、四海农机公司经销的不合格“维中”牌泰山一20型农用拖拉机案、高档装饰用油漆计量不合格等一批大要案件。其中查办的个体业户陈振祥利用浩良河水泥厂驻佳办事处的名义,用散装水泥非法灌装成袋水泥并篡改水泥生产日期,共查获8 000吨,货值240万元。围绕新领域查处违法行为:根据群众举报和查寻案源,加强对烤烟、甜菜收购环节的专项整顿和治理。根据《标准化法》第39条,对汤原县、桦南县、富锦市等三个烟草公司的11个收购点存在的销售环节提等提级、收购环节压等压级的问题进行了处理,涉案金额达到30余万元;对望江等 6个甜菜收购点存在的压等压价、克扣农民利益问题进行了处理,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8万元,实现罚没收入48万元。围绕锅容管特开展专项整治:对全市小浴池、小酒厂、小油厂、小食品厂、小豆腐房、小化工厂等“六小企业”的无证设计、元证制造、无证安装、无证使用、无证操作和未按期检验的锅容管特设备先后进行了5次专项整顿,现场强制解体报废 “土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48台;对81个存在问题的单位的 390台锅容管特设备分别下达了《安全监察意见书》和限期整改意见书。通过整顿,佳市锅炉生产骨干企业市锅炉厂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净增加 200万元。对节日运营的电力、供热、化工、液化石油汽供应站、煤气管道、游乐设施等单位的在用设备进行了 6次专项安全检查,对32个重点单位的锅容管特设备进行了专项检查,查出安全隐患37处,提出整改意见50项,整改率达100%。通过整顿,特种安全设备的合格率由60%提高到了96%以上。通过专项治理整顿,饮料合格率由整顿前18.1%提高到87.4%,面粉合格率由 70%提高到95%,化肥合格率由67.8%提高到82%,农膜市场合格率由67.8%提高到90%,农机配件市场合格率由 60%提高到90%,农用拖拉机合格率由70%提高到90%,尿素合格率达到100%,汽车配件合格率由41.2%提高到84.7%。坚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凡是涉及重大执法行动、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案件查处,都积极主动地向市政府领导进行汇报,求得支持,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牵头打假等工作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处理好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并与工商、公安等部门会签发文。工商、烟草、药品监督局在打假中主动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协调配合,体现了部门联动的效果。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做到立足服务,搞好监督,重在扶持,特事特办。年内深入到企业免费办法律、计量、质量、认证等培训班12 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 500多人次。
【质量技术机构建设】2002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系统适应入世加入 WTO需要,进一步加强了质量技术机构建设,成立了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加强了技术机构干部队伍培训。责成质检所、计量所、锅检所共派出12人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市质检所派出10名同志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实验室认可培训班,取得了实验室认可审核员资格证。并聘请省局专家办实验室认可学习班,培训人员达 120人次。市锅检所、计量所、衡器所分别完成了省局的实验室验收考核,市质检所有序进行了实验室认可工作,新编制的管理手册已经完成;市质检所申报的无公害食品检验、二类机电产品检测、装饰材料有害气体检测等 3个技术改造项目全部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论证。此外,各所也加大投入,共投入资金73万元,新上汽油辛烷值检测、黄金纯度检测、机械产品粗糙度检测等检验项目 6项,为建设三江地区中心实验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级技术机构多方位地研究增加检验的办法和渠道,开展流通领域验货检验,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引导企业界完善质量自律机制,积极开展委托检验,变坐等检验为委托检验,仅此一项,市质检所就增加收入30万元。市安检站 2年收入52万元,是以往10年收入的总和。市锅检所完成检验收入149万元,比上年增加83万元。
【质量技术监督队伍建设】2002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系统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下发了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市局党组与各县(市)区局及局直事业单位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两次进行全面考核,下发了检查情况通报。严格执行《关于行政执法大要案件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监督的规定》,全年共介入17起。建立了干部廉政档案,落实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立了举报电话,向企业下发了征求意见调查表,严格执行“双卡制”,聘请了党风监督员。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制定出台了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了会计委派制,对郊区派驻了财务人员。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从源头治理腐败,严肃处理“吃、拿、卡、要、报”、以证谋私、以收代罚等腐败现象,对郊区局3名执法人员不及时上缴罚没款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桦南、桦川等局分别对6名利用特权出入娱乐场所、吃企业招待饭的人员和 1名态度蛮横的执法人员做出了严肃处理。继续加强“双评”工作,市局与6县1区局及局直属19个部门签定了“双评”目标责任状,进行百分考核评出前三名后三名,对前三名奖励,对后三名的单位领导给予黄牌警告。在以往22项社会承诺的基础上,又向民营企业提出了10项服务承诺。积极参与市政府“一站式”服务,为46户外商及外地投资企业办理了代码证。在全系统开展了“助企对接”活动,与 150户企业建立了助企对子,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27个,解决生产工艺方面的问题15个,帮助12户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原来聘任 130名行风监督员的基础上,又从市委党风巡视员、市政府特邀监察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单位领导中聘任行风监督员82名。召开座谈会和到企业巡视各两次,行风监督员共提供合理化建议14条,向全市共发放 1 000份征求意见函。在行政执法、检验、检定部门全面落实省局规定的“双卡”制(工作监督卡、反馈卡),共发放监督卡525份,反馈卡346份。在各家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287篇,专栏文章6期,在市电视台 8次专版介绍打假成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市“双评”听证会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名列第 4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五爱”教育,倡导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树立质量技术监督队伍的良好形象。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人每天熟记一个法条,每周学习一次政治理论,每月研讨一次我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能做些什么,每季检查总结强素质、树形象工作,每年都为经济建设做些新贡献”,共举办业务培训班12期,坚持“五公开”、“十不准”的要求,完成了内部公务员招录工作,共招录公务员23名。进行了公务员竞争上岗、人员分流工作,分流了5名公务员,有3名科级、副科级干部竞聘落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投入40余万元装修了一楼大厅,更换了办公桌椅、实木门。投入100万元购置了4台执法、公务用车。投入15万元建设了全局的计算机网络,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县(市)区局也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已有抚远县局、桦川县局等 2个县区局进入了市级文明单位的行列。全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系统实现收入1 264万元,其中罚没款410万元。市局完成收入680万元,其中市局稽查队完成罚没款240万元。6县(市)1区局有 5个局收入超百万元,比上年增加 2个,市局荣获全国质检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联合打假先进集体、全省质检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联合打假先进集体标兵、省级文明单位、支持工业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省、市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全市目标管理一类单位、先进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信访提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