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本信息分析】2002年,市财政局国资办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信息分析制度,提高会计信息处理质量,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做好年度统计评价工作,准确及时地完成报表的录入上报工作,按照省厅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文件,分别召开了预算单位、企业单位、建设单位参加的决算会议,对2001年度的决算报表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与相关业务科室协调,严肃对报表的初审签字、审核和录入程序,保证了决算报表的质量,按要求在时限内圆满地完成了报表的编报工作。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02年,市财政局国资办进一步扩大评价考核范围,对市直49户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了2001年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通过考核,增值企业14户,占考核企业的28.6%;保值企业13户,占考核企业的26.5%;减值企业10户,占考核企业的20.4%;资不抵债企业12户,占被考核企业的24.5%。在增值的14户企业中,大型企业有 6户,占8户大型企业的75%。8户大型企业占市属261户企业的3%;上缴税金2 307万元,占市属企业上缴税金14 237万元的16.2%。从保值增值企业分布行业看,加工制造业好于流通服务业。
  【企业效绩评价工作】2002年,市财政局国资办按照黑企评办《2002年企业效绩评价工作安排意见》文件要求,结合佳市实际情况,制定了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方案,对全市企业进行区域评价和基础评价。同时根据黑财统字[2002]3号文件《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2001年度地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稽核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要求, 下发《关于稽核工作的通知》,抽调各县(市)、区会计业务骨干组成稽核工作组,对38户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了为期40天的年报稽核工作。通过稽核纠正了企业单位在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决算报表工作更加真实、准确,为明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2002年,市财政局国资办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市本级资本运营工作步伐。加大困难企业破产力度,稳步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市政府相关部门一起,促成了温春药业集团与富锦啤酒厂、乌苏里江药业与三砖厂的招商引资项目,通过引联挂靠,使一些困难企业发生了明显转机。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退而有序,放开要活”的原则,加大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探索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的有效途径。促成了北方佳宾、路桥公司、农机公司、金龙集团、东风纸厂等企业利用产权置换职工身份工作,使企业进一步扩张发展,促进了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对一些进入衰退期无资金、无产品、无市场、无能力再生存的企业,通过拟定破产预案,实行先评估后划拨还债、办理重组开办登记、参与破产清算等连动服务,促成了佳木斯医药站纳入破产范围,并参与法院破产清算组工作。还通过国有资产无偿划拨,促成了佳纺、糖厂、联合收3户企业的6所中小学校移交市教委,企办医院及其他职能部门都实行了独立承包、自负盈亏。从而分离了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落实国有资本的营运责任,积极筹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探索国有资本运营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根据市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重要精神,起草了《关于组建佳木斯市资产经营公司的实施方案》,并组建了佳木斯市粮食购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佳木斯市恒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授权经营机构,开辟了佳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先河。
  【国有资产产权交易】2002年,市财政局国资办在既无经验借鉴,又无法规文件遵循的情况下,从佳市产权交易现状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工作,对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抓好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要求全市所有产权交易都必须进入市场;全市公有产权和股权有偿转让都要通过合法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中介机构评估必须独立、客观、公正。并采取积极措施,专项推进。制定法规制度,出台了《佳木斯市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管理职责。确定了全市产权交易自愿、平等、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价拍卖的原则。加大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管理的宣传力度。在报纸上宣传刊登了市政府关于产权交易监督管理的文件规定,撰写了《产权交易构建“阳光平台”》文章,在佳木斯广播电台制作播发了“加强国有资产产权资产管理”的专题节目,为中央财经报撰写了《加强产权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邀文章。经过对申报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单位的审核,确定佳木斯三江拍卖有限公司、佳木斯市国土资源交易土地登记税费大厅、佳木斯市旧机动车交易中心为佳市指定产权交易市场,并颁发了许可证,使全市产权交易行为逐步规范和健康发展。推进县(市)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工作,召开了国资办主管主任座谈会。在全省产权交易管理工作会议上,佳市关于产权资产进入市场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得到省财政厅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确定为全省推广的模式之一。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2002年,市财政局国资办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 对全市132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产权登记年检工作。全市资产总额261 159万元,负债总额58 887万元,国有资产总额202 27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188 910万元。对撤并的17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事前、事中、事后的资产调查和移交、跟踪、反馈检查等项工作。对市直3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划转、变卖、报废、报损等申报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严格履行批复程序。针对佳市驻外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失控的现状,通过驻外机构主管部门发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报表,对驻外机构国有资产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为规范对外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市教育系统的国有资产进行了认真详细检查,主要检查新建校舍、专用设备、仪器等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及是否及时入帐,是否有帐外资产,是否有不按规定随意处置或出租、出借校舍等资产,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情况,核实产权登记是否真实准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2002年,市财政局国资办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和相关配套文件及省国资办的具体要求,结合全市实际情况,出台并下发了《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市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佳市资产评估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将原资产评估管理以项目审核为重点转变为以监督检查为重点,取消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立项、确认、审批制度,建立了评估项目的核准、备案、抽查制度和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制度,规范了评估程序和执业行为。截止目前,市直共完成国有资产评估项目 121项,其中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改革前立项确认的42项,改革后经核准的9项,备案的70项,评估后价值141 703万元,增值率14.23%。根据财政部关于《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抽查办法的通知》,在省国资办的统一部署组织下,完成了对全市1—9月国有资产评估备案项目进行抽查和对资产评估机构的检查工作。被抽查的26项资产评估备案项目,占备案总项数的40.63%,抽查面占 40%。针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责成评估机构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执法和资产评估监管工作力度,促进了全市资产评估执业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